林姿含、許婷宜
台灣不健康的加班常態、不符合消費水準的低薪等,一直是社會上層出不窮的問題。台大資工所畢業的陳韋銘發現這個現象,便創立了「工時薪資透明化」這個平台,藉著由勞方所提供的工時與薪資,並採用大數據技術整理呈現,立志讓台灣的勞動環境不再是由資方所主導,進而更加健康。
「我想利用我的專業來幫助這個社會,幫助所有人。」畢業於台大資訊工程研究所、輔修社工系的陳韋銘,在碩三時前往芬蘭當交換學生,目睹了當地的睽違十幾年的罷工事件,他說,因為芬蘭人非常重視工作以及生活品質間的平衡,重視準時下班、休假進行家庭生活,所以在工作上碰到不合理的待遇,都會為自己的權益挺身而出,資方也都願意傾聽他們的心聲,且勞工自己也擁有完善的工會制度,整體來說,芬蘭的工作環境對勞工來說是非常友善的,勞資雙方的互動也很健康。
反觀台灣,陳韋銘表示,台灣的求職者一般均是透過「人力銀行」等平台進行求職,但這種平台只會刊登資方單方面的資訊,求職者若想要更進一步了解資方、了解工時、了解加班生態等的話,只能夠透過面試時當面詢問,但也只是資方單方面告知,無法有個公正的評判。因此,他想利用自己資工的背景,創立一個由勞方提供工時、薪資等資訊的平台,讓求職者可以透過擔任過此工作的人所提供的經驗,來擁有更好的工作選擇。
我在一開始拉了八個人進團隊,但因理念不和等問題,瞬間就走了五個。」陳韋銘苦笑地說,在創立「GOODJOB工時薪資透明化運動」這個平台之初,馬上就碰到人力不足的問題,後來是透過在公開場合上宣傳,像是零時政府g0v、黑客松等平台,才有現在十幾人的團隊。
現在的團隊成員,有負責網站整體設計的吳亭儀、負責行銷的蔡羽欣,開發部分則是陳韋銘領頭,但,克服一開始的人力問題後,隨之而來的則是營運問題,因為現在的團隊成員均是無償投入,若要長期穩定發展這個計畫,勢必要有固定的資金來源來營運整個團隊運作,陳韋銘說,目前的理想是向使用平台的求職者收費,但這個平台還不夠茁壯、沒有足夠的公信力,因此還無法確實實施,「但無論如何,我們的宗旨-讓工作資訊變得透明,這點是絕對不會變的。」陳韋銘肯定地說。
「GOODJOB工時薪資透明化運動」的訴求,就是讓有工作經驗的人上去網站分享此工作的確切工時、薪資,以及有無加班費,但因使用匿名制,為了保障每筆資訊來源的真實性,若是想分享資訊的人,均須透過臉書帳號作為連結來登入,每個帳號最多也只能分享五筆資訊,以防灌水疑慮。
之後,有需要的求職者就可以透過「職稱」或是「公司名」來搜尋相關資訊,目前網站上已蒐集到了五千多筆資料,陳韋銘利用大數據技術以及資料分組,進行統計以及整理,依照每個人不同的需求,可以選擇是要以「一週總工時」或是「估算時薪」為依據去做排序,欄位旁也會配上加班頻率。
「GOODJOB工時薪資透明化運動」團隊同時也在臉書上經營粉專,目標在提供「勞動權益資訊懶人包」,提供一些日常的勞動議題以及常識。
「台灣在勞動教育這一塊真的沒有很深入。」陳韋銘說,明明工作將會是佔去人生一大半的事情,但台灣的教育編制,卻看不見勞基法等勞工重要相關知識,因此想透過經營「GOODJOB工時薪資透明化運動」,除了做為網站的一個入口行銷,同時也成為民眾獲取勞工相關資訊的一種教育管道。
「接下來的目標,除了既有的工時以及薪資資訊,我們想要新增『工作經驗分享』這個項目,讓求職者可以透過有經驗者的文字敘述,對這個工作有更全面的了解,像是實際工作內容、工作環境、團隊氣氛等。」陳韋銘說,藉著現在已有的工時、加班時數,再到薪資,再到接著要新增的實際工作內容,希望未來的網站都可以完整地呈現以上資訊,讓求職生態不再是資方進行主導,勞方也可以擁有良好的選擇平台,若勞方可以有清楚明確的資訊可以搜尋,進而找到自己適合的工作,那台灣的勞動環境一定可以大大改善。
延伸閱讀: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工時薪資透明化 打造健康勞動環境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