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成社區多元營造 打造「用心療癒」幸福社區

福成社區多元營造 打造「用心療癒」幸福社區 | 華視新聞

毛晴、徐睿妤  / 新北市

福成社區以三芝區具百年歷史的洗衣巷為人文發展的核心,彩繪並打造「洗衫窟仔」景點。洗衣巷周圍綠地規劃為供社區長者種植的農圃,以及「廢生創意館」,將撿來的回收品打造成更具價值的創作。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鄭國賢表示,最終的目的是要藉由參與社區的營造活動,與和諧的氛圍,讓心感受到療癒。

將工作經驗帶入社區 靈活運用在地資源

福成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鄭國賢於福成社區出生、生活近二十幾年,對福成社區懷抱著特殊的感情。退休後,回到社區,想要為自己的家鄉做些什麼。「我以前是賣靈骨塔的啦!做這種生意,需要比別人的想法更靈活。」鄭國賢表示,因為長年必須販售平時人不會購買的靈骨塔位,所以處事需要更多變化與創意,鄭國賢將這份經驗帶入福成社區的營造行動。

民國一〇三年,鄭國賢接任福成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職位。「三芝是個偏鄉,沒有科技、沒有產業、沒有工廠,到底要發展什麼?」剛開始,鄭國賢面臨到一個大難題。他認為,如果社區就只是邀請藝術家來彩繪牆壁、設立藝術品讓人拍照,營造成功的將會是藝術家本人,而不是這個社區。鄭國賢思考,福成社區最珍貴的,就是在地人文特色。他發現,福成社區有非常珍貴的文化資源,就是早年社區女人們閒話家常、洗衣服的聚集地「洗衫窟仔」。

由社區民眾與志工一起合力彩繪的洗衫窟仔牆面。 攝影/毛晴

洗衫窟仔原先只是一條水渠,隨著時間過去,洗衣機取代洗衣溝渠的日常洗衣功能。鄭國賢想要讓社區記得以往農村女人,為家人洗衣煮飯的辛勞,並重現在地的農村文化,他帶領著社區發展協會,整理水渠,並與三芝當地的青年返鄉隊、學生志工合作,完成洗衫窟仔周圍的牆面彩繪,重現當年洗衣巷的特色,成為福成社區的觀光景點。

現在,仍有一些長輩習慣去洗衫窟仔洗衣服。短短的溝渠旁,幾位老人家用刷子與肥皂賣力為家人洗淨髒衣,順便閒話家常,溝通情感。即便社區中大多數人已不再使用洗衣巷,洗衫窟仔仍是社區中,老人家們聯絡感情的所在。

現在,社區仍有長輩習慣在洗衫窟仔洗衣、閒話家常。 攝影/毛晴

銀髮族開心農場 打造「產業心療」

目前福成社區的主要營造,在於老人安養與兒童照護。鄭國賢說,社區中的長輩們不愁吃穿,他們更多的是需要心靈上的慰藉。他將洗衫窟仔周圍的空地,開闢為「銀髮族開心農場」,讓社區中的老人可以走出家門,進行勞動。鄭國賢表示,因為家人都外出工作,長輩們在家很容易胡思亂想,藉由種菜,可以讓長輩們都走出家門活動,彼此進行交流。長輩投入種植活動時,家中的其他人也會一起幫忙,形成世代之間和諧相處的氣氛,一舉數得。

開闢空地成為「銀髮族開心農場」,讓社區長輩種菜。照片提供/鄭國賢

除了銀髮族開心農場,鄭國賢關注到行動不便、無法隨意出家門的長輩。他設計出「行動」農圃,將種植槽搬至長輩家中,讓他們即便在家裡也可以享受到勞作的樂趣。鄭國賢更推出「魚菜共生」系統,在種植蔬菜的種槽下放置養魚的魚缸,魚的排泄物可以撈起來作為肥料,而植物的根部可以淨化水源,提供魚乾淨、氧氣充足的水。

魚菜共生系統循環圖。 圖表製作/毛晴

鄭國賢說,他將農場與農作視為「產業心療」,藉由除草、施肥、播種,一步步熟成並且收成的農作,讓長輩們產生成就感,進而讓心靈富足。吃不完的作物,則由社區中的年輕人在網路上等通路進行銷售,賺取額外收入。「哪怕只能賺五塊、十塊,老人家都很開心。」鄭國賢表示。

以人文發展為核心 多元營造社區

「心療,就是用『心』去療癒。」除了產業心療外,銀髮族開心農場附近,鄭國賢與社區發展協會創立了「廢生創意館」。廢生創意館的概念來自於社區中,一些老人會撿拾資源回收作為補貼,而「廢生」顧名思義就是將廢物再利用,用資源回收品創作藝術品,開設教室教導社區老人與小孩,並開設市集,將這些藝術品進行盼賣。原本只能賣零頭的回收廢品,經過創意加工後,可以得到十倍以上的收益,更能讓老人們得到更多的成就感與滿足感。

鄭國賢認為,人文發展、社區的文化整合是營造工作的重點。社區發展協會與青年返鄉團,一起搭建露天舞台,並舉辦「社區講古」活動。由老人口述自己對於社區的歷史,年輕人紀錄下來。鄭國賢說,有些老人孤零零的住在社區,一天也跟別人講不到幾句話,但藉由這樣的故事分享,老人家們都滔滔不絕,年輕人們也可以藉由這樣的「講古」,去了解社區的歷史,進行世代間回憶的傳承。鄭國賢更希望舞台可以變成更多舉辦活動的場地,可以定期舉辦露天音樂演奏會或是社區的才藝表演,讓這個公共空間成為社區一個老中青三代和樂共融的地方。

「陪伴」融入課程 讓整個社區一同參與

福成社區中,不只關注老人的安養問題,同時也在兒童照護方面多有建樹。因為三芝區位處偏鄉,近年來工作機會漸減,年輕一代大多到台北市區工作。工時、往返時間長,家長幾乎沒有時間照顧小孩,許多孩子放學後便在街上逗留,缺乏即時的關心與照護。社區發展協會獲得基金會補助,建構兒童社區照顧據點,實施「台灣夢計畫」,透過多元的課程與志工的陪伴,讓兒童們身心茁壯。

志工與老師們除了精心規劃多種課程,像是太鼓教學、筊白筍造紙等,並邀請家長一起參與。其中三芝筊白筍素有「台灣最美人腿」之稱,收成後,脫下的「筊白筍殼」常常佔滿空地,既不能食用、更不能製作堆肥。在當地藝術家何美玉的帶領下,將筊白筍殼中的植物纖維製成紙漿,做成紙來供孩子們作畫,讓原先只能丟棄的筊白筍重獲新生。社區中一些退休的老教師也會為孩子們設計符合社區特色課程,讓他們在退休後仍能找到自己的價值。台灣夢計畫參與者,兒童照護據點的老師林昀謹說,很多家長以為他們開設的是安親班,把小孩丟過來就沒事了,其實不然。社區做的是「陪伴」,而非看護。社區中的大人可以藉由參與志工活動陪伴小孩,拉近距離,孩子們也會在大人的帶領下參與社區服務,提升對社區的認同,建立起社區間世代的情感聯繫。

未來,鄭國賢還有許多想為福成社區做的規劃,像是福成社區中有許多外籍配偶與外籍勞工,如何讓新住民對社區產生認同與回饋,是福成社區接下來要面對的課題。

採訪後記

福成社區乍看之下跟一般社區並無區別,但在實地走訪後才會發現它的美麗與溫暖之處。福成社區不僅改善了社區高齡人口面臨的照護問題,還藉由一起營造社區的概念,活絡整個社區的氣氛,福成社區的大家長,同時也是這次的主訪對象,鄭國賢先生,在採訪結束後仍會持續更新社區的相關設施與活動給記者,希望有機會能夠再回去看看這個社區。

延伸閱讀

魚菜共生 「城」市裡的一方「田」地

小魚會種菜 種出都是農場

以植物翻轉心境 遇見更好的自己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福成社區多元營造 打造「用心療癒」幸福社區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生命力新聞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