塭仔圳社區挺過迫遷危機 推廣黑手文化

【記者呂宗翰、蔡易勳/新北市報導】位於新北市新莊、泰山一帶的塭仔圳社區,在社區總幹事林宜蓁等青年與社區居民合作下,成立反迫遷連線,挺過家園遭拆遷危機,在這之中,也將原本環境髒亂的廢棄老屋整理成具塭仔圳歷史故事的「美華故事館」,故事館外的塗鴉牆也訴說著塭仔圳的歷史記憶,近年,塭仔圳在地服務與發展協會也舉辦「真人圖書館」等黑手職人體驗活動,致力於黑手文化的保存與推廣。

青年投入社區 協力對抗迫遷

塭仔圳為新北市政府重劃案匡地出的範圍,在一九六八年到一九九八年間曾受長達三十年的禁限建限制,讓塭仔圳保留較為原始的樣貌,社區內有許多的三合院、老樹及農田,相較於鄰近市鎮板橋、三重的開發,塭仔圳在被限制開發的情況下,吸引許多工廠搬遷於此,讓塭仔圳形成龐大的工業聚落。

塭仔圳在一九六〇年代吸引許多大工廠進駐,像是養樂多工廠及北華塑膠工廠,此現象也讓當地人號稱新樹路擁有三十萬勞工於此工作,而新莊、泰山也擁有有大量城鄉移民,這樣的發展脈絡也讓當地人的生活與工廠聚落的文化息息相關。

塭仔圳周圍工廠林立,也促成許多城鄉移民。 攝影/蔡易勳

塭仔圳在地服務與發展協會總幹事林宜蓁,大學念的是台師大的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大學時期加入台大的大學新聞社,因社團學長的引薦之下,在二〇一六年到了塭仔圳這個地方,協助當時遭到迫遷命運的塭仔圳,與社區居民籌組反迫遷連線的自救會,希望政府能重視在地的社區倫理與產業需求。

社區環境危機 孕育美華故事館

塭仔圳地區原為淡水河被管制的洪水平原一級管制區,解禁後,與區域防洪計畫完成後所提供土地,變更為都市發展用地,因此,塭仔圳重劃案在二〇一四年啟動,兩年後,此在計畫差一關就要通過之際,林宜蓁與反迫遷連線數次到內政部抗議,才讓中央看到在地居民的民意,將此計畫退回新北市重審,讓反迫遷連線與新北市政府展開了持久戰,而在此期間,也有人認為塭仔圳內的美華新村環境髒亂及老透天厝有礙觀瞻,因此支持重劃案。

這些指控也讓林宜蓁與社區居民思考,要將本來環境髒亂的社區及老屋,重新整理並打造成能夠讓社區多元使用的空間,例如美華故事館,原為老舊又堆滿垃圾的廢墟,在社區青年與居民的通力合作之下,花費整整兩天的時間,將老屋內的廢棄垃圾清除,重新粉刷牆面及除鏽。社區居民財哥也說:「社區居民共同協力清理,也凝聚了社區的情感。」

塭仔圳發展協會於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展覽中獲得二獎。 攝影/蔡易勳

而美華故事館之所以稱為故事館,是就讀世新大學的社區青年陳大牛在了解美華新村是擁有豐富人文歷史故事的地方,卻可能面臨被迫遷的命運後,決定為美華故事館彩繪一面塗鴉牆作為畢業製作,塗鴉牆上的故事是透過訪談社區耆老與居民所完成的田野調查,得知塭仔圳內美華新村的城鄉移民故事、了解他們在塔寮坑溪邊玩水的童年回憶和北華塑膠工廠與美華新村居民間的密切關聯。

而在塗鴉牆上,可以看到一位最大的人物做出抱著箱子的姿勢,這是塭仔圳在地服務與發展協會理事長邱淑雯的意象,象徵著她守護整個塭仔圳社區的決心,此面塗鴉牆命名為「我和家一起長大」,整個美華故事館也承載了美華新村的故事。

藍白拖為北華塑膠工廠當時盛產的商品。 攝影/蔡易勳

舉辦黑手職人體驗 讓在地走入工廠

去年,反迫遷連線在塭仔圳重劃案達成階段性的訴求,政府承諾劃定產業專用區與保留部分社區,趁著這股凝聚力,也讓反迫遷連線轉型成為為在地發展努力的社區發展協會,協會也舉辦了挖掘與體驗黑手職人文化,希望能拉近大眾與傳統產業黑手的距離。

「我們希望能突破大眾對黑手的疏離與冷漠。」林宜蓁說道,其實工業在塭仔圳的歷史很長,但不是那麼容易被居民知道,在現今商業社會下,工廠與地方的連結不夠緊密,這會讓大眾對鐵皮屋工廠產生了違章建築與黑手職人產生刻板印象,因此,協會才舉辦許多讓居民走入工廠的體驗活動,讓居民與工廠黑手能有對話的機會,同時,也讓工廠對自己的產業文化產生認同。

在這些體驗活動中,最具代表性的為「真人圖書館」的活動,此活動是直接邀請對自身從事的金屬製造加工業有深刻了解的兩位工廠老闆,讓他們在工廠中講述金屬製造加工的過程,也讓報名參加活動的民眾能直接體驗操作機器,讓民眾能理解工廠生產的零件與日常生活的關聯。

除此之外,協會也從事塭仔圳在地工廠的產業基礎調查與歷史轉譯,希望讓大眾了解在地產業的歷史與發展狀況,並得知現今工廠面臨的挑戰,例如工業地炒作與加工利潤剝削的問題,「我們想賦予製造業一個文化與歷史價值,讓大眾知道他們並非面臨淘汰的夕陽產業。」林宜蓁說道。

保留社區地景 發揚黑手文化

林宜蓁說:「雖然塭仔圳社區得以被保留,但在地居民熟悉的地景是會在整體開發中,被消失抹去的。」他進一步向我們解釋,保留社區的地景環境就成為協會未來的挑戰,例如協會在舉辦活動時,都會做影像拍攝的紀錄,還有舉辦塭仔圳的寫生活動,希望用居民的畫作將塭仔圳的地景作保留。

最後,協會理事長邱淑雯也說:「黑手文化的發揚是我們要持續努力的目標,希望能把黑手文化的格局做大。」黑手文化並非只存在塭仔圳社區內,而是全台都有的,塭仔圳在地服務與發展協會期許能將更多黑手的故事帶給大眾。

塭仔圳黑手文化 製圖/蔡易勳

採訪側記

採訪當日,我們看到林總幹事與社區居民對社區的熱愛,也在她與社區居民的互動中,看到訪談中其所提及的「信賴關係」,我認為一個社區要挺過如此龐大的迫遷危機實屬不易,而在挺過危機後,還持續與在地產生連結,力推塭仔圳在地基礎產業的黑手文化,希望塭仔圳社區能越來越好,持續壯大。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