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鈕扣到胸花 鈕扣職人新出路

從鈕扣到胸花 鈕扣職人新出路 | 華視新聞

【記者李汶倢、陳詩婷/臺北市報導】南京西路鈕釦街上,原先專事鈕扣製造的張孟仁夫婦在成衣市場轉移到中國、東南亞後,斜槓手工胸花職人,從新娘捧花、婚禮胸花到日式手工花都能一手包辦。張孟仁引入近四百種胸花模具,結合原本的鈕扣專業,變化出創意飾品,與他的太太、女兒一起,在鈕釦街尾的溫暖店鋪裡開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創業之初 摩托車走天下

出身花蓮的張孟仁,國中畢業後就到臺北打拼,從事服飾材料、塑膠等產業。二十四歲那年當完兵後,張孟仁與妹妹合夥,在一九八一年白手起家創立了「尚得貿易」,製造並銷售鈕扣,直到現在已四十餘年。

創業之初,張孟仁與妹妹一內一外,他騎著摩托車在外面跑業務,妹妹在店裡接訂單。當時正值臺灣紡織業鼎盛時期,鈕扣訂單一次都是幾千幾萬顆的在出貨,布商更是能夠達到一年幾千萬的營業額,張孟仁的工廠不僅提供三重上百家成衣廠的鈕扣需求,更外銷到新加坡、菲律賓、泰國等地。

溫美香形容當時工作的忙碌程度,是連她懷孕都必須挺著肚子站在陽台的鍋爐旁煮染料、幫扣子染色,有時還會不小心燙到肚子,「瓦斯爐會熱嘛,肚子挺著會燙啊,胎兒在肚子裡邊還會動來動去。」溫美香打趣地說。

溫美香在分店空間講述過往經營鈕扣趣事。攝影/陳詩婷

走過鼎盛時期 開拓胸花市場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低潮期還有興旺的時候,我是想說能夠多一個產品我們的工作量會比較多。」張孟仁說。

當賴以為生的鈕扣產業氣息漸弱,張孟仁夫婦開始尋找能增加店裡營收的第二產業。他們注意到,臺灣早期社會裡,客戶到布市訂作衣服時,都會將做衣服剩下的邊角布料拿來做胸花和包包陪襯衣服,時常有「樓上做衣服、樓下做胸花和包包」的狀況。看準了這個周邊商機,張孟仁和溫美香一頭栽入胸花市場。

飄洋過海引進各國花形模具

接觸胸花初期,張孟仁夫婦從臺灣原有的花形技術開始做起,項目包括新娘捧花、各式模具胸花等等,同時張孟仁廣泛翻閱日本、歐洲各國的雜誌,吸取設計飾品和胸花的靈感。翻閱雜誌過程中,他了解到各個國家發展出的花片形狀有所不同,於是他積極參觀國外展覽和製造胸花裁片的工廠,並向國外公司購買模具和技術,引進臺灣沒有的花形模具。

「我們模具有四百多種,能夠變化出一千六百種不同的設計。」張孟仁說從引進模具初期至今,他的工廠已累積數量龐大且多元的花形模具,能夠依照客戶的需求製作、搭配出多樣化的胸花。

裁切各式模具花花片的機器。攝影/李汶倢
模具押出的各式裁片,下層櫃子則是陳列從歐洲、日本引進的押花模具。攝影/李汶倢

巧手組裝模具花

在製造胸花方面,張孟仁夫婦各有所長,溫美香擅長的是模具花的組裝和縫製,張孟仁則自學了日本的手工花技術。模具花的製造相對手工花而言較普遍,也是用途最廣的胸花類型,溫美香說:「獅子會啊、扶輪社啊,青年會,他們有頒獎、活動就會訂做。」像是去年總統大選時,有許多華僑客人到溫美香店裡訂做國旗胸花,這類型的特殊胸花也是店裡的服務項目。

國旗胸花是華僑客人們每逢總統大選時期就會訂購的常態性花款。攝影/陳詩婷

另外她也提到,在各式各樣的胸花類型中,以山茶花和玫瑰花最為經典,不管是集會或是結婚典禮都是最多客人訂購的款式。

客人訂做的新娘胸花,由溫美香製作。圖片來源/尚蝶扣FB粉絲專頁
湯匙花片半成品,會將120朵花手工縫製在婚紗上。圖片來源/尚蝶扣FB粉絲專頁
牆上皆為溫美香女士所製作的模具花,款式以山茶花和玫瑰花為多。攝影/陳詩婷
溫美香現場製作的山茶花形胸花,是店裡最熱門的款式。攝影/陳詩婷

模具花的製作過程就像組裝一架精緻的機器人,需要相當純熟的技巧和耐心。主要工具是熱熔膠、鐵絲、花片和小珍珠。熱熔膠是模具花黏合的主要工具,鐵絲是串聯花片的軸心,而小珍珠則是花苞的核心,所有花片從中心一層層穿過鐵絲後,以小珍珠為核心包覆摺疊成各式不同的花形。另外,花片的布在開始組裝前必須要先上漿,讓布變硬,避免剪裁時出現毛邊。

溫美香坦言一開始組裝模具花時會黏得不是很均衡、不漂亮,但只要反覆練習,習慣每一種花形的手法,抓住訣竅就能成功。

溫美香說,熟練模具花製作的人約三到五分鐘就能做好一朵胸花,一千五百朵的訂單,大約在三四周的時間就能完成。

日式手工花美學

除了自由搭配花片製作出的模具花外,還有另一種僅能倚賴手工裁布、摺疊、縫製的手工布花。與模具花最大的不同,就是製作過程中完全沒有機器輔助,並且依照不同的布料和製作者的創意工法都能呈現出不同的花形,同一款花甚至能發展出近十餘種做法,是相當能夠呈現布料特性和職人工法的藝術品。

張孟仁在翻閱日本雜誌時注意到這個特殊的工藝,於是他開始從日本買回手工布花樣品,研究如何製作,一步一步從成品拆解自學。他說:「日本人他們很會設計一些你意想不到的製造方法,包括刀模、手藝,讓這個手工能夠更鮮活更有美感。」

另外他也補充,一朵手工花的製作時間快則半小時,慢則長達數小時,無法大量生產。製作手工花的布只能從對角線裁切,截取布匹的中間片段,一碼布最多只能製作一至兩朵手工花,成本高昂。即便成本高、製作期長,因為手工布花的稀少性和多變性,在過去和現在的婚紗、服飾上都少不了手工花的陪襯,手工布花成為服飾產業的另類長青樹。

張孟仁自學而成的手工花,每一朵都各有特色。攝影/陳詩婷
張孟仁講述手工花製作過程。攝影/陳詩婷

在傳統和現代的邊界傳遞創意和溫暖

約莫四年前,張孟仁夫婦的女兒張芳甄從金融業離職,接手父親的鈕扣店,參加二〇一七年的「台北大同大不同計劃」,將父親一手創立的「尚得貿易行」轉型為新的品牌「尚蝶扣」。改革過程中張芳甄面臨與父親的磨合,有過爭吵甚至拍桌互罵,但在設計師鼓勵張芳甄將理想的店裝圖拿給父親看後,張孟仁意外地不再反對,放手讓她改造店鋪。

原本陳舊的店舖煥然一新,溫暖的燈光搭配大長桌,手工胸花、結合鈕扣的創意飾品被展示在牆面上,吸引許多路人駐足,手工胸花因此被更多人看見,開始有許多人詢問是否能開設DIY課程。

面對客人熱切的詢問和自己想保留這項技藝的心,溫美香和張孟仁開始在尚蝶扣空間內開設手工胸花教學,將這項美好的技藝分享給更多人。張孟仁說他希望透過手工胸花課程,能夠讓更多有想法的年輕人到尚蝶扣互相交流,激盪不同的想法。

改造過後的尚蝶扣有著溫暖燈光,牆壁展示著四十年來累積的鈕扣款式。圖片來源/尚蝶扣
尚得貿易行的招牌還掛在尚蝶扣店鋪側邊,象徵傳統與現代的交融。攝影/陳詩婷

不斷進步的製作手法

當現代人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生活中選物的品質也越來越要求,張孟仁和太太、女兒不斷研發胸花的不同材質及製作手法,張孟仁說「紙花、布花、皮帶花還有一些樹皮花,樹皮薄薄的一樣可以做花,我們有什麼材料都會去研究,看做起來適合用在哪裡。」從原本的布花延伸到皮花和紙花,並且將胸花和原有的鈕釦結合,做出別緻典雅的飾品,變化的是胸花與時俱進的款式和創意,不變的是張家那顆熱愛手工藝的心和始終維持高標準的職人魂。

用真皮製作的手工胸花,是尚蝶扣異材質胸花的代表作品。圖片來源/尚蝶扣FB粉絲專頁
將胸花結合鈕扣老本行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飾品。圖片來源/尚蝶扣FB粉絲專頁

胸花職人的飾品哲學

在訪談的過程中,張孟仁不斷提到配戴飾品的美好及為氣質加分的重要性。他說:「其實女孩子應該要多戴,飾品是會加分的。我覺得女孩子要養成裝飾自己的習慣,不要太怕別人說怎麼樣。」從年輕到現在,長時間接觸日本、歐洲飾品產業的張孟仁一直保有開放和前衛的想法,不只鼓勵自己的太太和女兒多佩戴飾品、裝飾自己,也提倡社會上年輕人配戴飾品的風氣。他提到,在早期臺灣社會中佩戴胸花是一件象徵品味的事情,但到現代已經越來越少人佩戴,胸花在臺灣不再是引起大家共鳴的時尚焦點,但反觀國外仍保有佩戴胸花的品味及習慣。

他以翁山蘇姬為例,張孟仁說:「你看翁山蘇姬,後面頭上那個就是小花,她每次出來就是這樣,這就是有她的特色,就是永遠不會改的,有背後的意義,讓人一看就知道品味。」張孟仁又提到國外的網球選手,連比賽時都會佩戴項鍊、戒指、耳環等等的飾品,可以想見他們對飾品的講究程度。

張孟仁希望能夠與太太、女兒一起,透過開設手工胸花課程、開發鈕扣飾品,帶動臺灣對飾品佩戴的關注度和風氣,激盪現代年輕人對於手工藝的重視,重新打造屬於現代人的飾品哲學。

張孟仁仔細介紹鈕扣和飾品的聯繫。攝影/陳詩婷
張孟仁正在陳列胸花作品,將手工藝視為他的第二生命。攝影/李汶倢

採訪側記

提早抵達大稻埕,東逛西逛,拍了幾張與陽光的合照,溫暖一直都在。一開始沒有找到晶順行,在永樂市場問路碰巧認識一位可愛的老奶奶,奶奶以前自己做衣服、現在是修改衣服,她自豪的分享自己的故事,眼神很有愛待人也非常親切,彷彿把我們看作她的孫女,還帶著我們去找溫女士!訪問那天遇到的一切都好喜歡,還有離開大稻埕前的沁涼青草茶,替半天的奔波劃下美麗的句點!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