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慈葳、梁佳怡/新北市報導】小明,是印尼籍的新住民,因為價值觀、孩子教養問題跟先生衝突不斷,而來到中心尋求協助,在社工幫助下,不僅替她找到合適的租屋外,同時也完成就業,她說到,來台灣生活很不順遂,感謝中心陪著她一起走過去。位於汐止的東區跨國婚姻家庭服務中心,是善牧基金會專為新住民所成立的服務據點,提供問題的諮詢服務與協助。
發現台灣新住民困境 東區跨國成立
東區跨國婚姻家庭服務中心於二〇一一年成立,起初是因為善牧基金會發現到了新住民家庭在服務上的需求,由於大部分的新住民來自於中國、越南、印尼等國家,不管是在語言或是文化上皆跟台灣相異,從初期來台適應到跟台灣家庭相處、融合都是很大的挑戰,在生活上遇到問題,也沒有自己的親友可以詢問,支持系統不足,因此善牧基金會決定成立中心來進行服務。
東區跨國主任鄭雅甄提到,為何會選在汐止進行服務,是因為注意到新北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大部分的資源都集中在市中心,偏鄉的資源並不夠,希望藉由成立東區跨國婚姻服務中心,將資源慢慢從汐止擴大,到瑞芳、平溪,這些比較偏鄉的地區。
新住民們較為常見的問題,鄭雅甄提到要依照來台灣的階段會有所不同,初期多半是生活適應、語言方面,以及工作權益等問題,到中期,會逐漸出現婚姻與家庭關係等問題,若有衝突過不去,最後導致婚姻關係會破裂,有的新住民會變為單親媽媽,需要邊工作邊照顧孩子,會特別辛苦。
提供多元服務 幫助台灣新住民
服務內容包含了電話諮詢、舒壓課程、中文課程及就業輔導等。當新住民們在生活上遇到困難,可以打電話到中心來做電話諮詢,而社工們會依照描述的狀況進行評估,若問題比較多元的話,就會開案,進行個案服務,是屬於長期的支持陪伴,中心會幫助她們尋找合適的資源進行協助,也會由社工們給予專業的建議以及陪伴,除了讓她們更有信心外,也幫助她們的生活逐漸穩定下來,中心也有跟很多資源進行連結,像是當新住民在經濟上遇到問題,中心也可以跟相關單位做詢問,協助申請資源補助。再來是舒壓課程,鄭雅甄表示,主要是針對新住民女性,因為來到台灣,要快速適應妻子、媽媽、媳婦多重角色,生活累積很多壓力,在服務過程中看見她們的身心疲憊,希望藉由舒壓的團體課程來讓新住民姐妹們在上瑜伽課的同時,也能獲得談心與喘息的時間和空間。
而中心也會依需求開設中文課程供新住民們學習,讓他們對於台灣能有更多的認識。今年開始,中心也開始設立新住民就業方面的輔導,邀請企業、新住民達人來進行工作說明,分享工作上的「眉角」,讓她們掌握在工作上需要有好的態度和工作方法,鄭雅甄說:「希望他們在職場上也能有好的發展。」中心從幫助新住民從初期的生活適應,逐漸在台灣落地生根,而就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今年,也一共舉辦了各三場的活動,提供新住民們就業資訊。
當新住民姐妹遇到法律相關問題,中心與新北市政府法制局有合作,可以做法律諮詢視訊連線,若真的遇到需要打官司的情形發生,則會連結到法律扶助基金會,針對弱勢對象,提供免費律師服務,協助新住民們訴訟。社工林宇晴表示,服務過程中,若是因為經濟的問題,則會陪同新住民前往區公所辦理社會補助,或者是幫忙尋找適合並提供經濟補助的相關基金會的補助,,會依照她們的情況尋找適合的資源,並協助申請,幫助她們渡過短期的困境。
此外,中心的服務也不局限於新住民個人,更擴及到整個家庭,於每年暑假,中心也會舉辦孩童的暑假輔導,鄭雅甄提到,由於新住民反應,因為學校休假,對於孩童暑假作業非常頭疼,再加上暑假時間長,想帶孩子出門走走,但又不知道可以去哪裡,因此每年暑假皆會舉辦孩童暑輔,利用這兩個月的時間,帶領孩童們參訪、玩遊戲,並邀請多元的才藝老師,像是烏克麗麗、魔術等,讓新住民二代有多元發展的機會,希望可以同時服務到家長跟孩子的需要。
主要服務對象是針對跨國婚姻的新住民女性為主,佔了百分之九十以上,鄭雅甄表示,覺得新住民女性很有「韌性」,來到台灣後一個人要面對很多困難,很有勇氣。來到中心的新住民男性較少,他們則主要是以學習中文課為主。雖然服務對象以女性為主,但在親子活動的過程中,也會同時帶到新住民家庭,包括先生以及孩子。
鄭雅甄提及,藉由這些服務,為新住民姐妹帶來了包含心理層面以及知識層面的提升,表示多數姐妹在台灣沒有親人朋友,再加上不會講中文,很多時候對自己是缺乏自信心的,但在中心,會鼓勵新住民講中文,並耐心聆聽,慢慢培養她們對中文的自信心,在知識層面,藉由課程,了解更多台灣的知識以及勞工權益,減少在生活上被騙或是被欺負的情形發生。
為母則強 艱難異地生活
小明為印尼籍新住民,原先是來台灣擔任國際移工,在來台灣工作的過程中,經由朋友介紹,認識了後來的先生,兩人便墜入愛河,後來決定嫁來台灣生活,跟先生在一起共七、八年左右的時間,開始因為價值觀不同以及孩童教養的問題有了爭執,由於自身對於台灣知識以及法令的不了解,常會把問題想得太過簡單,後來衝突逐漸擴大,開始與先生分居,後來在其他社福機構的轉介下,小明因此來到中心進行諮詢及接受服務。
由於小孩因素,小明希望繼續待在台灣生活,因為小明婚後都待在家,剛分居時,狀況很不穩定。林宇晴提及,主要是幫助小明找房子跟工作,需要跟她做溝通與協調,尋找熟悉的區域以及合宜的租金,另外工作的部分,則帶她前往汐止的就業服務站,幫忙尋問有沒有合適的工作能夠面試,在接受服務後,小明的生活也逐漸趨於穩定,找到了適合的租屋環境,以及一份能夠自力更生的工作,平常也會跟先生輪流照顧小孩。她表示,自從來到台灣後生活很不順遂,會覺得沒有人可以幫助她,但認識中心後,雖然生活沒有變得特別幸福、美滿,可是至少在面臨低潮時,「有人可以陪我一起走過。」
未來展望
由於服務對象國籍不同,語言一直是很大的問題,在中心裡,主要是藉由通譯或翻譯來協助完成服務,也會邀請過往服務過的新住民姐妹來扮演通譯的角色,幫助新住民們與社工們彼此理解問題和協助。
而在未來,鄭雅甄表示,希望能夠進修越南語課程,增強個人語言能力,跟新住民姐妹們能用她們的母語來做溝通,此外還有教導新住民們理財的觀念,很多姐妹因為經濟問題,她們因為對台灣資訊不了解,不敢去銀行借,只能向同鄉的借,然而熟悉的人卻是放高利貸的人,因此也會邀請老師來教授理財方面的知識。
林宇晴則是說,需要先讓姊妹們擁有理財的概念,從習慣做調整。但由於每個人也有不同的生活模式,也要去理解姊妹們的狀況,她提及,有的姊妹是因為在台灣生活,雖然有同鄉朋友,但她們會有心理是不想讓朋友覺得自己過得不好,會想買漂亮的飾品和衣服來打扮自己,讓大家覺得自己過得很好,不讓娘家人擔心,而對於這些額外的開銷要如何平衡,也是未來持續需要跟新住民姐妹共同討論、解決的問題。
採訪側記
汐止區屬於大台北地區資源較少的區域,訪問的過程感受到善牧基金會對在地發展的在乎。以及用同理心站在新住民的角度,給予正確的幫助,讓他們在台灣也能有個安心的依靠!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