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馬亨亨・夷將、林大帷/基隆市報導】海洋大學關注到基隆北海岸漁村、漁民及漁業因人口老化、沿海經濟資源逐漸匱乏的問題,由食品科學系及水產養殖系與地方合作,研發九孔鮑加工食品也為海洋資源復育。
九孔鮑泡麵 欲創高級加工食品
新北市貢寮區因水質、氣候適合九孔生長,九孔成為當地特色水產之一,目前當地有三十至四十間九孔養殖戶。九孔放苗到收成至少需要六個月至一年的時間,且因為九孔在冬季期間是最肥美的時候,在每年的十一月至過年前都是盛產期,在產季集中的狀況下,且水產品易腐敗、難保存,所以大部分的九孔都做為生鮮食品。但當產季集中,且盤商大量收購的過程中,容易產生供需失衡的問題,導致養殖端售出價格下跌。
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張祐維希望能透過系上的專業,解決貢寮九孔因產季集中,短時間供需失衡,以及水產難以保存的問題,帶領團隊研發九孔製的加工食品。
海大食科系在今年成功研發出「雞湯雙響鮑」的九孔泡麵,以雞湯做為湯底之外,團隊透過高溫殺菌將整塊新鮮的九孔肉保存在鋁箔袋中,再搭配杏鮑菇的點綴,讓整包泡麵吃起來有「雙響鮑」的口感。張祐維經歷長時間的市場調研,發現除了新加坡以外,沒有其他地方有做九孔製的泡麵,且新加坡製造的九孔泡麵是乾燥肉,相較之下,海大研發的產品更具特色與新鮮。
貢寮九孔鮑養殖戶專精於水產養殖,但是水產品如何銷售及加工,就是目前產業難以跨出去的門檻,所以大部分都是讓販仔前去養殖場秤斤收購為主。張祐維說,研發九孔鮑相關加工品,對於貢寮的場域有許多好處,這些加工食品不僅能解決產季集中的問題,讓民眾在不同季節也能享用到貢寮新鮮的九孔鮑,團隊也希望這些研發的食品,在未來能夠成為貢寮當地的觀光特產之一,如「雞湯雙響鮑」、九孔XO醬、九孔粥等等,只有在貢寮當地能夠買到的食品。
雙花復育計畫 漁民和潛水員協力付出
過去台北縣政府在貢寮設立海洋資源復育園區,研發海洋生物育苗、放流等相關技術。從二〇一四年開始,新北市政府與海洋大學合作執行雙花復育計畫,協助花枝與花蟹的復育,期望能減緩海洋資源面臨枯竭的情況,海大水產養殖學系助理教授徐國華當時博士班剛畢業,接下復育計畫的任務後就長期駐點在復育園區,研究花枝和花蟹的培育及放流技術。計畫執行至今已有八年的歲月,徐國華仍在該場域為復育計畫付出。
徐國華與團隊每年在貢寮卯澳灣放流上千尾花枝苗與花枝受精卵,他強調,這些復育的過程並非只是抓起來再放生,花枝苗需要在園區內做短期的養殖,考量到成本因素,養殖過程無法餵食活魚和活蝦,但是長期餵食非活體的餌料會使野生花枝馴化,喪失捕獵天性的花枝放流後就沒有生存能力,所以花枝苗放流的時機也是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
徐國華長年為復育工作努力,除了花枝苗放流的工作以外,也在研究花蟹養殖技術,今年也成功復育東北角原生種「紅嬌鳳凰螺」。徐國華在早期甚至駐點在貢寮海洋資源復育園區的辦公室,每年春節為留守園區工作,不曾返家過年。這樣的毅力與堅持,凝聚貢寮當地漁民和潛水教練們也協力為復育做出貢獻。
像是漁民會將捕撈到的花枝提供徐國華做復育工作,許多潛水教練也會給予協助,將大量花枝苗帶到海裡放流,當地里民和海巡會特別注意放流地點,避免遭受破壞。徐德華認為復育有成並非只憑一己之力,而是場域各方提供不同的協助與支持和學生的努力,才能有今日的成果。
藻類產品開發 關注永續議題
海洋大學除了為貢寮地區開發產品及復育外,生命暨生物科技學系也透過人才培育開發藻類食品,並且成功與廠商技術移轉。生科系副教授黃培安去年與團隊研發的保健食品「褐藻醣膠」的機能飲為該計畫的成果之一,並成功技術移轉到合作廠商。
褐藻為常見的藻類,像是海帶、昆布或是便當內的配菜「電話線」都是褐藻的一員,黃培安師生透過專業技術萃取褐藻內物質,並將萃取液製成即溶粉末,廠商需要製造產品時,再將粉末調製成細長包裝飲品,這樣不只延長萃取物的保存期限,由於粉末狀的萃取物質不需要進行冷鏈儲存,如此一來降低能源的消耗,讓生產過程包含「綠色技術」。
團隊除了研發藻類保健食品外,也曾在二〇一九年與榮成紙業合作,使用經常出現在水產養殖場的「絲藻」(根枝藻)來萃取可使用的纖維,經過過篩、洗滌、濾液和打漿等層層工序,製作成第一張「海藻紙」。根枝藻常出沒在台灣西部的養殖場,在水池內沒有利用價值,養殖業者會定期將池內的藻類移除,黃培安將這些用不到的廢棄物轉化成紙漿材料,取代紙漿部分原料,創造更具環保的海藻紙。
「我們希望把整個社會和環境的資源省省的用,把它留存下來。」黃培安說,過去與學生在開發海藻紙的過程感到很開心,希望能夠再開發具永續概念的藻類產品。目前團隊欲開發含藻類物質的提網,減少塑膠原料的使用,黃培安表示,超商提供民眾裝食物的不織布提網大多只使用一次就丟掉,但是在追求便利性的社會中,難以將塑膠全數禁用,在便利與永續之間的衡量之下,少用塑膠就是較好的辦法。既然提網重複使用的機率不高,如果能將海藻的物質代替部分塑膠原料,對於環境算是比較好的保護。
透過海藻活性物質與人才培育計畫的推動,黃培安與學生便形成一組團隊,她認為自己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就如同「圓桌武士」,而非金字塔型的師生關係,當團隊在同一個平面上時,對於產品的研究與開發會得到更多的觀點和經驗。如開發褐藻醣膠時,團隊內的學生因為喜歡看韓劇,發現演員在產品置入時,就是啜飲細長包裝的保健食品,建議產品也能做出這樣的包裝,團隊接受了這項建議,用不同技術研發出機能飲。
黃培安期望在大學社會責任的計畫中,能夠創造很多的溝通,有別於過往學生只能被教育要聽話,她認為人與人之間需要不斷的溝通及互動才可能有生命力。也因為參與這項計畫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不論是與廠商研討,或是做海藻活性物質研究,學生都參與其中,黃培安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想法,也希望任何聲音都能夠被聽見。
採訪側記
這次採訪了解到海大食品科學系的九孔鮑加工食品,生科系開發海藻產品,以及水產養殖學系雙花復育這三項計畫執行的過程與成果。但是在成果的背後,除了能看見過程中的付出以外,也感受到這項計畫讓師生之間、學校與地方之間存在更有溫度的互動。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