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昭宜、陳泓伸 ∕ 台北市報導】熱鬧的永康商圈附近,座落著一間美感、設計感兼具的服裝設計工作室,主理人洪麗芬將來自中國南方古老的「香雲紗」保存並研發,創造出既舒適又美觀的「洪絲 HONG Silk」質料,大量運用於自身的服裝設計作品中。她獨到的設計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肯定,多次受邀至法國、義大利等地展覽,成功將東方元素引進國際時尚裝舞台。
天生織女 踏實經驗累積
「因為我是農曆七月七日生的,所以經常給自己開一個玩笑,織女嘛!這輩子好像註定要做服裝」洪麗芬打趣地說。從小學習美術,養成了她對於「美」的敏銳度,進入實踐家專服裝設計科(現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後,她從來不缺課,一路踏踏實實地學習,也藉由實習與業界接觸累積實務經驗。
畢業後,洪麗芬立即投入服裝設計產業,與朋友一起開工作室做服裝,從找尋合適的布料開始,她親自到成衣廠參觀,了解加工、量產的程序,她說道:「由於以前沒有代工,我們必須自己培養工作室裡的師傅,所以什麼都要學、都要了解」。
除此之外,洪麗芬把握每一個學習、交流的機會,畢業後先後至日本東京文化大學參與國際學術會議與研習,並在一九九二年通過紡拓會甄試,至美國紐約流行設計學院(FIT)學習一個月的時間。她更於一九九四年獲得經濟部頒發的第一屆中法技術交流獎學金,來到時尚之都 — 法國巴黎進修與交流為期兩年的時間,親身至Chanel、Dior等國際知名品牌參觀,也藉此觀察國外服飾的產業趨勢。
鬧中取靜 工作室即生活藝廊
洪麗芬工作室正式成立於一九八五年,先前位於忠孝東路四段畫廊區,於一九九一年遷移至如今的永康商圈,彷彿是隱身於熱鬧街區中的一小座世外桃源,鬧中取靜。巷道內,富懷舊風格的老宅林立,洪麗芬工作室沒有太顯眼的大招牌,然而,乾淨明亮的玻璃櫥窗、溫馨整齊的小庭院,以及設計感十足的鐵雕大門,很難讓人不去注意到這間小店。
進到室內,裡頭的空間十分寬敞,溫暖的黃光由上向下撒,牆上的服裝設計畫作、衣帽架上的服飾、復古的老式電視機、新奇的鐵樹與木椅,這些看似沒有關聯的單品,在工作室內卻搭配地相當和諧,就如同一座小型的現代美術館。「整間店都是我設計的」洪麗芬略帶自信地談道,無論店內還是店外的裝潢、擺設,洪麗芬無一不親力親為,她希望工作室不只是一個工作場所、一個銷售據點,更是一個藝文展示空間,讓民眾不需要跑到美術館或博物館,就可以感受「美」的存在。
除了服裝設計,一直以來,洪麗芬亦多方向專家、前輩學習各種不同的工藝,如金工、陶藝、藍染、竹編等,她認為,台灣有非常好的自然資源,這些工藝的原料取自大自然,不需靠電力、火力等化學媒介,何不善加利用它?她更是將這些工藝注入服飾設計中,讓布料與各式材質激盪出全新的面貌,也因此,洪麗芬不僅懂得做衣服,更懂得做飾品、做家具,讓生活空間充滿自己獨創的設計品。
耐看、舒適的設計準則
「做對的衣服給對的人,在對的時間穿對的衣服」是洪麗芬Sophie HONG的品牌Slogan,同時更是洪麗芬自己的人生座右銘。她的服裝設計不以流行、時尚為最大目標,而是主打布料的剪裁與舒適度,讓男女老幼、各種膚色的人們穿上去,都是最適合的。有別於亮眼但不實穿的服飾,洪麗芬更喜愛設計耐看又具原創性的服裝,讓這些服飾能陪伴人們度過漫漫人生,不會有過時的問題。
洪麗芬的創作靈感完全源自於生活以及對周遭人事物的觀察,她十分擅於挖掘身邊可以使用的資源,並設法創新、開闢出屬於自己的作法。如剛畢業時,還沒足夠的財力去買上等的布料,因此她就到了迪化街買了麻布,回去車幾道線,麻布瞬間就從平面轉為立體,有了非常不一樣的面貌,她也將之改造為裝置藝術,在裡頭置入燈光,呈現出光影對比的效果。
研發古老香雲紗 打造環保「洪絲HONG Silk」
在一次因緣際會下,洪麗芬在香港的中華國貨店中發現中國南方古老的「香雲紗」,深深為其「骨感」而著迷,它不像一般常見的中國絲綢那樣薄而柔軟,它是有個性的,且布料兩面呈現黑色與棕色,可兩面穿,別具特色。因此,當時的洪麗芬毅然決然地隻身一人到中國學習「香雲紗」的製作,每天四點起床工作,必須打薯莨的汁,將綢緞泡完染料後必須曬乾數天,接著再過泥,使綢緞起化學變化而變得烏黑,整體工序十分繁複,需要耗費許多心力與時間,但製程中僅取用薯莨、河泥、陽光等天然資源,以守護自然為基調,純粹、乾淨的環保綠循環。
儘管過程艱辛、耗費心力,洪麗芬從未想過放棄,反而到處拜訪工廠,希望更深入了解每個工廠不同的作法,再想辦法突破與創新。終於,洪氏香雲紗以「洪絲 HONG Silk」的名義獲得二〇一四年全球華人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是洪麗芬多年下來不斷堅持使用最天然、最舒適質料的最大鼓勵。
在洪麗芬的工作室內,找不到一塊丟棄的碎布,因為當師傅做完衣服、留下不用的碎布時,洪麗芬會將一塊塊的小布再利用,做成斜布條編織,因為洪麗芬從不使用化學質料做衣服,所有的布料都是以植物與礦物製成,非常珍貴。她喜愛以台灣能輕易取得的絲、麻、棉布等質料設計服裝,在做天然染時,他們的色彩飽和度也格外吸引人。洪麗芬說:「怕麻煩就沒有辦法做出好東西,只要一直堅持,就不用害怕和別人競爭。」用天然的布料做衣服雖然相對費工,但洪麗芬重視環境的永續發展,更深信精心製作的布料是更親膚且有更深層意義與附加價值的,亦希望藉由設計向世人宣揚自身的環保理念。
台法交流 將台灣服裝設計推向國際
自一九九四年至法國巴黎交流,洪麗芬便與法國結下緣份,並持續活躍於國際服裝設計舞台,設計作品亦被法國巴黎服裝博物館收藏。二〇一〇年,Sophie HONG Paris 進駐巴黎皇家宮殿國家公園文化古蹟內,落座於羅浮宮正對面,與法國文化部、法蘭西劇院為鄰,是著名的觀光勝地。十一平方米的店舖,卻承載著數百年歷史的記憶,「來表演的劇團看到我的店都會走進來看,他們覺得很新奇,沒看過這樣子的布料」洪麗芬笑說道,對她而言,做衣服最快樂的事就是可以與各行各業的人接觸,藉由對服裝產生的共鳴溝通、相互了解,是人與人之間非常好的交流。
二〇〇五年,洪麗芬與南管藝術家王心心因「胭脂扣」演出結下緣份,熱心的洪麗芬自願包辦舞台服裝,開啟了這場延續至今的跨域合作兼深厚友誼。王心心說:「洪麗芬老師的衣服有種低調的奢華,不論在日常生活中或舞台上穿都十分得體,不會顯得招搖,卻又十分吸引人。」她表示,除了舞台表演,私下也時常穿著洪麗芬的設計,更對老師細緻的藍染設計情有獨鍾。長年深耕於服裝領域外,洪麗芬也熱衷嘗試跨域,如與舞蹈、偶戲、攝影界等合作,讓自己的服裝設計也能運用到各式不同的領域,創造新的價值,在每次的共事互動中彼此都更提升,創造力加乘。
二〇一〇年,洪麗芬接手位於台北市中山區的信鴿法國書店,一肩扛下台法文化交流的重任,除了進口法國書籍,也與法國藝術家、作家合作,出版法語書籍介紹台灣,期望讓更多台灣人了解法國文化,同時讓法國人認識小而美的台灣。法國畫家Golo繪製台法雙語漫畫書「製造台灣 Made In Taiwan」便以活潑的筆觸紀錄自身在台灣的所見所聞,成功引起不少法國人對台灣的好奇。
文化交流一直是洪麗芬希望帶動的,在她的設計中,經常可以感受到一股獨有的東方氣息,卻從不讓人覺得刻意。二〇一二年,她在巴黎皇家宮殿前的柯萊特廣場舉行服裝秀,讓模特兒一個個身穿木屐與設計服飾,在廣場上做出非常生活化的動作,如喝著珍奶、講手機、遛狗等,以開放自由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服裝設計,也吸引許多街邊的路人停下來欣賞,體現藝術即生活的真義。
二〇二〇年,洪麗芬完成了另一項人生里程碑,受邀於法國魯貝泳池藝術與工業博物館舉行個展,為首位獲得法國重要博物館邀請展出的台灣設計師,對此,她感到十分驚喜與感激。藉由不斷地努力與突破,洪麗芬將台灣的服裝設計引領至國際舞台,同時讓世人看見台灣設計師的潛能。
採訪側記
本次採訪來到永康商圈旁的靜謐小巷內,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整間工作室的設計都是由洪老師親自設計的,許多平時看似不協調的小物在老師的精心設計下,看起來既美觀又和諧。此外,洪麗芬老師也十分熱情地與我們一一分享過往的故事、經驗,讓我們獲益匪淺,也對於服裝設計的意義有了不一樣的想法與詮釋。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