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可效應

陳惠敏 林漢誠 林勳裕 報導  / 台北市

  搖滾巨星MICHAEL JACKSON已經離開台灣了,但是他造成的超級震撼,以及掀起的歌迷熱,顯然還會持續好一段時間,從這幾天歌迷們的守候、追逐、擁抱,可以證明MICHAEL JACKSON的偶像吸引力,而兩場熱情熱舞的現場演出,也讓大家目睹了超級巨星,為了追求演藝登峰造極的賣力拚命,和他報答歌迷的感人誠意,巨星的成就絕對不是偶然,MICHAEL JACKSON的震撼,有人認為值得從文化、藝術、社會等各方面去探尋原因,有人則認為如此高水準的演出,不如就放開心懷,盡情欣賞就好,感官刺激的享受,不需要太理性的分析,不論從何種角度來看MICHAEL JACKSON這次帶來的旋風,希望能夠留下一些除了回味之外,還可以學習或是反省的地方,如此巨星來台一趟,就更值回票價了。

  一呼百諾,全場四萬名觀眾,隨著MICHAEL JACKSON的歌舞傾情吶喊、鼓掌,在台北市立體育場掀起前所未有的熱情風暴,兩場演唱會吸引將近九萬觀眾,熱烈的擁抱這位美國流行音樂界的天王巨星。繼曼谷和新加坡之後,MICHAEL JACKSON旋風吹襲到了台北,從專機的抵達,從停機坪直接上車不必通關,警車的開道、觀眾熱情的圍繞,排隊苦守欣賞演唱會,這些特殊待遇,勝過以往任何國賓的禮遇。不過儘管擁有這樣的禮遇,和千萬觀眾的榮寵,MICHAEL似乎並沒有完全滿足國內觀眾的期望,出了機場以後的MICHAEL,直接驅車前往下榻的飯店,停留在國內的四天裡,除了演唱會之外,MICHAEL只是一座遙不可及的偶像,對於崇拜他的歌迷不曾有面對面的溝通,而為了MICHAEL個人對於玩具的偏好,參觀玩具店時卻必須清場,趕走所有的兒童和消費者,面對媒體記者採訪時,MICHAEL的貼身保鑣或許因為護主心切,居然出手推打採訪記者,這一連串的MICHAEL效應,使得他的「危險之旅」,卻成為一趟極具爭議的「是非之旅」,和充滿宣傳策略的「商業之旅」。

  MICHAEL JACKSON的演唱會,動用了龐大的人力、物力和社會成本,兩架大飛機載來二十四個貨櫃的燈光、音響、舞台配備,長呎高呎的舞台,需要三百個工人,以四天的時間才能搭建完成,十五里長的電纜電線連接四個大型發電機,所耗費的電力足以照亮一座小城,九萬名觀眾,為主辦單位帶來兩億一千萬的門票收入,這還不包括媒體本身所提供的免費廣告,間接商業利益將多達十億元,充分展現出西方商業文化的強勢魅力,不過看在國內藝人的眼裡,難免也有不勝唏噓的感慨,感慨外國月亮是不是真的比較圓,外國的歌星,為什麼比國內的歌星受歡迎。

  台灣的流行歌壇,近十年來曾經造就了不少實力派或偶像型的歌星,追逐歌星、崇拜偶像,跟時髦趕流行,確實成為青少年次文化的特色,不過國內的歌星出唱片、做秀打歌固然有市場也能賺錢,但是要開個人演唱會,光是所花費的金錢,就不是一般歌星和唱片公司敢輕易嘗試的,以最簡單的個人演唱會來說,一場演唱會包括製作、宣傳、樂團舞台燈光和音響,加上行政支出,依場面的大小,總共大約要花五百萬到七百萬元的開銷,不過通常賣座七成左右的演唱會,主辦單位都還要賠本兩百萬元,無怪乎在非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唱片公司不會為歌星舉辦演唱會。

  而就在MICHAEL效應,引發國內娛樂界不斷省思的同時,大多數沉默理性旁觀的人,卻更憂慮青少年流行文化所受到的衝擊,MICHAEL JACKSON的音樂旋律、獨特舞步,既不完全是男性,也不是女性,既不完全是黑的,也不是白的新潮造型,似乎也扭曲社會上,男女有別、黑白分明的傳統規範,如果讓青少年在崇拜偶像的同時,也起而模仿,產生偏差行為,就不得不令人擔心。

  多元化的社會裡,不同的流行文化有不同的愛好者,原本就是一種自然的現象,MICHAEL JACKSON的來訪,可以說是國內近十年最轟動的藝文新聞,青少年在國內缺乏休閒娛樂的環境裡,對盛大的表演趨之若鶩也是無可厚非,不過從這一次MICHAEL JACKSON的台北之行,所留下的種種問題,確實也顯示出,國內舉辦國際級活動經驗的不足,才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爭議,因此往後在碰到同樣的情況時,主辦單位除了在關心自己商業利益的所在之外,是不是也應該多考慮,盡量減少社會成本無謂的支出,和過度的商業化宣傳氣息,才不致於對國內,青少年的心理以及流行文化,造成太大的衝擊。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