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八達嶺上-詹天佑與京張鐵路的故事(五)

綜合報導

  從北京往八達嶺是一段平整的柏油路,高大的楊樹筆直豎立在公路的兩旁,偶爾一輛馬達三輪車的引擎聲,會劃破八達嶺寂靜的天空,三月的陽光,使這一片北國風光似乎充滿了暖意,但是其實不然,現在的氣溫是攝氏零下三度,而當陣陣凜冽的北風從燕山吹襲過來的時候,那種寒風刺骨的感覺,也只有身歷其境的人才能體會。這裡是京張鐵路沿線的一個小村落,村子裡的民房,大部分是用當地出產的石材砌成,聽說我們來拍京張鐵路,一位在八達嶺住了六十多年的老農夫說,花的代價是不少。

  離開小村莊往西,開車不到十分鐘,就是長城著名的關口八達嶺,八達嶺長城建于明朝,南通北京,北達延慶,西進張家口和大同,由於兵通八路,故名「八達嶺」,京張鐵路經過八達嶺的這一段,正是當年施工最艱苦的一段,但是今天對八達嶺車站的員工而言,交通不便卻是他們最艱苦的經驗。由於公路交通方便,今天的八達嶺車站,只有在旅遊旺季的時候,列車才偶而停靠,上下旅客,至於平時,站在八達嶺車站的月台,只能目送一列列的火車駛往遙遠的塞外。

  距離八達嶺車站大約兩百公尺的黃土山丘上,一個巨大的看板上面寫著,「詹天佑紀念館」六個大字,紀念館依傍著起伏的山勢而建,裡面陳列著詹天佑各個時期的文物史料,進口右首邊「紀念館記」的末尾這麼寫著,「為了紀念詹天佑先生,特地在京張鐵路的最高點八達嶺修館」。

  紀念館的玻璃櫃裡,靜靜躺著詹天佑當年勘察路線所使用的經緯儀,詹天佑和他的年輕工程師們攀山越嶺,修建鐵路的情景彷彿又在眼前出現。紀念館庭院的牆壁上,是花崗岩浮雕的詹天佑半身像,午後的陽光裡,雕像的眼光依然炯炯有神,民國八年詹天佑去世,許多民眾不能接受詹天佑壯年辭世的事實,甚至還傳說是被外國人給下毒害死的,八達嶺的老人這麼說。

  下午五點三十分,一列貨車緩緩開出北京西直門車站,綠色的火車頭拉著一節節的車廂,似乎有點笨重的向前蠕動著,就在同時,燕山山腳下,一列開往張家口的長途客車,正衝出京張鐵路最長的八達嶺隧道,車聲隆隆,車上的旅客可記得,當年詹天佑「沐雨櫛風,經營締造」的艱辛。

  火車沿著鐵軌,在石峭多彎的山區裡蜿蜒行駛。接近黃昏時刻,軍都山崎嶇嶙峋的崖壁,格外令人生畏,暮色裡的燕山,更給人一種遺世蒼茫的感覺,而居庸關長城上的烽火台,依然靜靜的,擁抱著千百年來的孤獨寂寞,夕陽逐漸接近地平線,臨終之前,詹天佑在遺囑裡這麼寫著:「得盡天佑未了之血忱,則天佑雖死之日,猶生之年」,好一個「雖死之日,猶生之年」。在古老的長城下,在京張鐵路的最高點,中國的鐵路巨人詹天佑,身穿西服大衣,右手斜插口袋,器宇軒昂的站在八達嶺上。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