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五十年‧經營大台灣(五)展望大台灣(二)

綜合報導

  從八二三炮戰到民國七十年代解除戒嚴之前,這段時間可以說是台灣創業的黃金年代,在那個時期台灣因為還是戒嚴的體制,政治並不像今天這樣的民主,但是當時的台灣卻在以政治安定為優先考量的大原則之下,塑造一個可以讓企業家們自由揮灑、努力賺錢的環境。同時,堅強的政府領導中心也帶領台灣跨越了外交危機、美麗島事件以及金錢遊戲橫行的關卡。台灣的創業英雄,在重重的衝擊之下,反而在這些波折當中,建立起自己的事業。

  民國五十年代開始,加工出口區成立,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在安定中開始實施,以公費留學日本的許水德,當時也被徵召回國來服務。而當時知識份子回國服務的熱潮,在民國六十年代,國家面臨外交衝擊的時候達到了最高峰,企業家胡僑榮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十月創業三十週年的震旦行,就是反向操作創業成功的例子,震旦行在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時,在高雄加工出口區成立電子工廠,中美斷交時,又在桃園買地擴大經營,如今震旦行已經從一家打卡鐘代理商,變成年營業額達一百億元以上的企業集團。回首創業歷程,陳永泰謙虛地說:,他很幸運地選對了行業。

  從賣打卡鐘,到目前代理全方位的辦公室自動化設備,並且自創品牌行銷全球,陳永泰相信掌握行銷通路就能穩操勝算,接近顧客就接近成功,現在他還是難忘公司草創時期,和七位同仁勤儉打拼的日子。

  而事實上有許多人,也和陳永泰一樣,勤儉奮鬥才有今天。帶領台灣向前邁進的這一股衝勁,讓加工出口區在民國六十年代,風光了好一陣子。走過二十九個年頭的加工出口區,如今則已經脫胎換骨,展開他的第二春。

  民國六十二年從工專電子科畢業,就進入高雄加工出口區的侯彩鳳,是加工區內古道熱腸的大姐頭,二十二年來,侯彩鳳一直擔任加工區勞工的代言人,她說民國六十年代,是勞工運動最艱困的時代。

  而進入民國七十年代以後,加工出口區有許多外商公司在台幣升值、勞基法即將實施、成本墊高的壓力下,紛紛離開了台灣。

  民國六十和七十年代,由於海峽無戰事,台灣仍然實施戒嚴,國人能夠在安定的政治環境中,積極發展經濟建設台灣,台灣就在這個時期,締造了舉世稱羨的「經濟奇蹟」。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