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再生

蘇瑋婷 黃翊真 李宇承 報導  / 台北市

  搶救你我的家鄉,捍衛民眾的呼吸權已經刻不容緩!除了空氣污染問題,缺水的難題也需要全民關注,共度難關!台灣面臨68年來最嚴重的旱災,老天爺要是再不降下甘霖,台灣的大旱危機會更嚴重。

  但除了看天吃飯,其實可以建立完整的再生水系統,降低對天然水源的依賴,讓汙水變成大旱時期的活命水。根據統計,台灣一天可回收再利用的汙水量,可達286萬噸,換算成28.6億公升的水,相當於石門水庫兩天的供水量,如果調度得宜,可以讓桃園、新北市新竹地區用水無虞。然而台灣缺水問題追究原因,也包括民眾節約用水習慣不足,水價低,對於水資源不夠珍惜。每每缺水,就期待人工增雨,但氣象專家說,水庫要解渴,寄望人工增雨,解除旱象是錯誤觀念,因為效果非常有限。

  在台灣有一群追著鋒面跑的人,24小時緊盯雲圖變化,隨時要看老天臉色,他們是一群科學家和氣象團隊,從去年11月份,當台灣進入十年來最嚴重旱災時,就開始實施人工增雨計畫,只要抓住鋒面報到時機,就有機會增加降雨率。

  氯化鈣焰劑一發射,濃煙直往上竄,水庫人員趁著,明德水庫雲層增厚,趕緊實施人工增雨。當時計畫奏效,苗栗下了13公厘的雨量,相當於9.3萬噸的水進帳,但這只相當於兩天用水量,難解乾旱之苦。

  不只地面上,空中也同步進行人工增雨,空軍首度派C-130運輸機,在曾文水庫、南化水庫上方,15000英呎的高度噴灑清水,實施暖雲降雨,希望老天多幫忙。以石門水庫來說從去年11月到2月底,一共實施6次人工增雨,卻只帶來些微雨量,想要期待人工增雨,雪中送炭,恐怕不太實際。

  事實上台灣先天雨量豐沛,年平均降雨量2500毫米,是世界平均值的2.5倍,但每人每年平均分配到的水資源4千公噸,卻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5,名列世界第18大缺水國,每隔幾年就為水苦惱,問題出在哪?

  不是雨水非常少,就是一來讓台灣承受不住,進入極端氣候時代,我們應該如何未雨綢繆?其實各地方政府,陸陸續續在進行一項艱鉅,而民眾卻少知道的大工程。

  來到新竹市的客雅水資源回收中心,這裡每天得處理新竹市區18000戶的民生汙水,大約13000噸的廢水,經過一連串處理後,再透過紫外線消毒,廢水就能二次利用,經過淨化後的再生水,可以供給農業灌溉、二級工業用水,甚至新竹市區的清潔隊,都用這裡的再生水。

  公部門,開著水車來載,許多建築工地也「聞水而來」,算一算一年大型工地,就可以省下上百萬的水費成本,聽到有免費的水可用,每天一早也有不少民眾,專程來載水。

  法規規定,再生水不能用來洗手、洗澡和飲用,但在老天不給水的非常時刻,建立完整的再生水系統,降低對天然水源的依賴,汙水也就成了關鍵時刻的活命水。

  但牽涉管線設備更新問題,各縣市成效落差很大,譬如說台南市有188萬人口,四個水資源回收中心,每天可提供14萬噸再生水;反觀新北市將近400萬人口,但三個水資源回收中心,每天卻只能提供3.8萬噸再生水,連台南市的一半都不到,再生水政策根本無法有效率的全面性推動。

  根據統計,台灣一天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汙水量,可達286萬噸,相當於石門水庫兩天的供水量,如果黑水變好水,就可以讓桃園、新北市和新竹地區,用水無虞。簡單來說,汙水廠就像一座都市小水庫,甚至可以打造「黑金商機」。

  像是新加坡一樣是缺水國家,30年前就開始推動再生水,現在技術好到廢水變成可以喝的新生水。推動節水政策,澳洲政府甚至發送沙漏,要求民眾四分鐘內洗好澡;而大陸更將節水提升到國安議題,像是海水稻品種的研發。因為聯合國農糧組織警告,到2025年,包括大陸跟印度在內,全球將有18億人為水所苦。水資源爭奪戰引爆,成為全球課題,但台灣人的危機感似乎不夠。

  水照用水照流,國際水協會統計指出,每位台北市民一天用掉三百公升的水資源,不只比美國多,還是荷蘭的三倍。

  一般民眾對節約用水很無感,更別提我們消費的水很多藏在看不見的地方,這些水被稱為水足跡。例如,1杯咖啡,從生產到製作需要耗水140公升,每天一杯,一年相當於喝掉27輛消防車的水,而這樣的數據,正代表著我們消耗地球水資源的程度。

  洗衣水變馬桶水,讓省水達人張楊乾一家四口,兩個月的水費只有45元。而如果以每人每天節約50公升用水量來計算,一年就可以省下一座翡翠水庫的蓄水量。

  經濟部水利署更推估,到了2031年全台有九縣市將面臨用水嚴重不足,前三名是高雄、台中和台南。旱災正是現在進行式,而且確定是一場長期抗戰,水利署希望,未來台灣能夠海綿化,將道路變成透水性的鋪面,讓地底下成為一個天然水庫。

  遭逢缺水的嚴酷考驗,不只要未雨綢繆,還要找出長遠的因應策略,長期趨勢來看,旱象只會越來越頻繁,台灣能否度過難關,每個人都不能置身事外。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