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稿 / 台北市
華航機師罷工爭取權益,過勞議題再度浮上檯面!而白色巨塔內,扛起救人重擔,醫護超時工作,又有誰能幫幫他們?這起案例,您一定還記得,他就是曾在奇美醫院擔任外科住院醫師的蔡伯羌,10年前,蔡醫師因為過勞倒下,智力跟生活自理能力,都退化到宛如5歲小孩。
10年過去,病情依舊沒好轉,只能靠家人照料生活起居,超長工時、連續值班,醫師血汗過勞,集體發出的求救訊號,一起來看。
一早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全聽太太發號施令。他,是曾在奇美醫院擔任外科住院醫師的蔡伯羌。2009年,進開刀房救人前一刻,急性心肌梗塞倒地,雖然搶回一命,但腦部缺氧過久導致失憶,人生就此改變。
當年穿著白袍、意氣風發的蔡醫師,現在智力跟生活自理能力,退化到宛如5歲小孩。倒下那年,蔡伯羌才35歲,10年過去,病情絲毫沒好轉,出事後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記得了」,看似忘了一切,但當我們問起當醫師的點點滴滴,他卻突然眼睛一亮,如果只能保留一種回憶,您會選擇留下什麼?
蔡伯羌留下的是對醫職的熱愛,但攤開一張張排班時數表,每月上班、值班、加班,至少300小時以上,最長得連續工作40幾個小時,而這還是沒加上上下刀前後的「隱形工時」,過勞病倒,讓他一生再也無法穿上醫師白袍回到巨塔。
護理人員受勞基法保障,但醫師卻還沒全面納入,蔡太太向醫院求償過程一路跌跌撞撞,2015年,二審判決奇美醫院應賠償780萬,成了全台醫師職災賠償首例,想不到醫院繼續上訴,至今案件進入更審仍在纏訟。
而醫師過勞問題,蔡伯羌早已不是第一個,甚至還有人搭上性命。以神經外科、一般外科醫師為例,每週最高工時超過100小時,一個月得工作將近400小時,可謂拚命又爆肝,卻因為工作獨特性、緊急性、不確定性,至今遲遲無法入法。
搶救生命,醫護人員奉獻心力,救人與過勞卻成了兩難,儘管新制露出一絲曙光,但要達到徹底保障醫師權益,這條路還很長。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