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房養老" 活絡資產有解方!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退休後要存一大筆錢支應老年生活不容易,但當「伸手牌」,恐怕子女也養不起。為了因應銀髮人口逐年增加,政府推出「以房養老」政策,65歲後可將房子抵押給銀行,由銀行每月支付一筆生活費。如何活絡資產,安心養老,今天的真相急先鋒。

以房養老抵押貸款,活絡資產愜意退休,林媽媽養這麼大不孝啦,前國大代表王培珠你不能期待子女會孝順久病床前無孝子這是真的,一早活力四射帶活動,他是王培珠,有過40年的志工經驗過去也是國大代表,曾為外籍配偶爭權益。

2008年,前國大代表王培珠,說「我記得她們拿著很微薄的薪水就掉下眼淚」,過去為弱勢而奮鬥,如今他要為自己爭老年尊嚴,3年前簽下一張特殊的銀行契約,王培珠說,「我在60歲時候給自己的生日大禮,把房子拿去抵押做以房養老」。

王培珠的房子位在淡水,是名家設計,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室內外擁有六星級的公共設施,占地4千多坪,經過鑑價2200萬,銀行核貸金額約1500萬,不只每月可領4萬多還可以繼續住在裡面,最長領30年到她90歲,這就是政府推動的「以房養老」,又稱為「逆向抵押貸款」。

而王培珠選擇不住淡水豪宅,搬進這間不到10坪大的小房間,王培珠說「我現在就住在這裡,我已經做好養老的準備了,所以我什麼都放下了,我現在就住在這裡」。擺下一張雙人床,剩下一條狹窄走道,一個冰箱電鍋可簡單料理,自立自主,這是她想要的老年生活。

王培珠說「我的子女都同意,她們覺得這是我打拼而來的房子,所以她們不會想說要接手,然後我也不覺得她們養得起我」,台灣房子的自有率,高達8成5,102年內政部曾推動公益型以房養老,但當時申請條件嚴苛,辦理人數少宣告失敗,這回金管會推動商業型以房養老,限制放寬申辦人數緩步成長到3186件,以房養老打破"養兒防老"觀念,但不是每個老人家都能申辦,老先生走進來,79歲的賴先生是獨居老人,雙腿骨斷過走路非常緩慢,但是腦袋很清楚。

賴先生說「我老了想要有尊嚴,我必須要有錢」,賴先生留著女兒小時候的照片,櫥窗擺滿兒子的玩具,但難過的是,子女長大搬離不願奉養,他靠自己的積蓄撐下去,但就怕不足夠終老。

賴先生說「我生病了可能就不夠了」,他的房子有20多坪位在台北市八德路精華地段,他也想「以房養老」保障老年,但因為房子和前妻共有,對方不願意,因此銀行拒絕受理,賴先生表示「政府推這個政策,就是銀行只想要方便的用一用,像我們這種特別需要的,其實就沒有照顧到,我有想說可以1半嗎?但是也不行」。

台大教授薛承泰表示,以房養老剛開始確實是要讓獨居老人使用,可是這申請的限制真的太難了,所以沒有多少人可以使用,它還有很多的配套都還沒有建構好」,教授說以房養老看似美好,但針對日後房產繼承。清償貸款,還有長照保險等,都沒有規劃,還要改進,才能真正因應高齡社會來臨。

房仲徐佳馨表示,這個以房養老還有個問題就是,你的房子若是沒有什麼價值,那銀行其實是不受理的,或是你抵押的價值不高那拿的錢也不多,房仲認為,以房養老是老年規劃的最後一個策略,可惜的是還缺乏完整的配套措施,民眾要有美好的老年生活,還是得趁年輕從長計畫。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