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難換社會安定 "終身監禁"彰公義?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又多了一名死刑犯!四年前一把火燒死六個親人的縱火殺人犯翁仁賢,經最高法院判決死刑定讞,但司法改革聲浪中,廢不廢死,一直都是爭議話題,主要原因之一是,台灣的無期徒刑,真的能彰顯司法公義嗎?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為甚麼還沒到?陸正父親 陸晉德:「我很害怕有一天黃泉路上,碰到我的陸正,他會問我說爸爸你為甚麼沒來找我,我怕得要命,我認為我這樣會對不起我的陸正,你就這樣這個事情就了了嗎?以後到黃泉路,我怕我看不到陸正,因為討公道 我沒有做到。」

從黑髮到白頭 人生能有幾個三十年?

民國76年的陸正案,10歲小男孩慘遭綁架撕票 棄屍海邊,十個月後警方偵破,綁架集團首腦邱和順,民國100年死刑定讞,檢察總長顏大和認為事證不足,提非常上訴被高院駁回,到現在,邱和順蹲了31年的死牢,司法天平 搖搖晃晃,這些年,陸晉德旅遊一定帶著陸正的照片,走過大山大海,但這個坎 他永遠過不去。

陸正父親 陸晉德:「我不會寬恕他們,我因為有了這個恨,我就有這個力量,他們就會怕你, 我當然希望有生之年能夠看到,可是我怎麼抱希望呢,仇恨,給我力量 。」

家屬的心理創傷 誰來安撫,40名死刑犯 該不該送上刑場,一直是社會爭論的焦點,兩極化的爭論,光是前後兩任法務部長的觀點,就不一樣。

前法務部前部長 羅瑩雪:「現行法律只有說,法務部批准後死刑三日內執行,但是法務部甚麼時候要批准,完全沒有說,所以這個當中就會拖到很久,就等於不執行,我到任第一天,我就接到一位死刑犯陳情書,希望趕快執行,有的是覺得過得很苦,有的是他已經悔過,他應該付出這個代價。」

前法務部長 王清峰:「大家這樣苦苦相逼希望我殺人,如果我能夠替他們死刑犯被執行,甚至下地獄 ,我都甘心。苦苦相逼我去殺人,我願意代替死刑犯下地獄。」

蔡英文政府上任以來,法務部終於在去年8月首度執行死刑,李宏基殺害前妻,又餵安眠藥 燒炭 害死親生女兒,2016年被判處極刑伏法,但是人權團體卻認為,就算判死,依舊無法阻止 悲劇發生。

台灣人權促進會副秘書長施逸翔:「殺了李宏基這樣子一個人,但是我們看不到任何,下一個李宏基在犯案的,任何的預防機制。」

廢死聯盟提出數據,台灣在2006年到2009年,停止執行死刑期間,重大暴力犯罪率穩定下降,顯示停止執行死刑,並不會使社會治安變壞,目前全球有超過2/3的國家,廢除死刑,而觀察,故意殺人犯罪率最低的國家,沒有死刑的冰島、摩洛哥和帛琉,包辦了前3名,治安的好壞與死刑的存在,似乎沒有直接關係。

要讓這個社會更安全,若不執行死刑,家屬想問的是,誰來還他們公道,國家還能用什麼方法,替人民伸張正義。

警大教授 許福生:「要符合國際公約的話,可以去思考一下怎麼樣的制度,可以替代死刑,所以大概目前討論最多的是,終身無期徒刑,終生無期徒刑有時威嚇力還大於死刑。」

台灣雖然有無期徒刑,但嫌犯關25年以上,就可以申請假釋,而國外以「終身監禁 不得假釋」,來替代死刑,例如香港早在1967年起,就跟隨英國 停止執行死刑,改以漫長的方式,限制犯罪者的自由,直到死亡為止,這樣的刑罰,能不能安撫,受害家屬失去至親的悲傷。

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吳景欽:「終身監禁有分兩種一種是有假釋 一種是沒有假釋的 那若要終身監禁的話 我們可能做到嗎?」要撫平家屬心裡創傷,也讓兇手付出犯罪後的代價,終身監禁或許是解方之一,但能不能落實 社會能不能凝聚共識,或許是司法改革下一步,應該被檢視的問題。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