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 猶如天上與地下|失衡台灣 看見鴻溝|華視新聞雜誌

林彥汝 採訪/撰稿 文楷誠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您有沒有感覺到?台灣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了呢?根據,而政大和中研院也公布了一份調查數據,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台灣社會,正面臨哪些危機?最貧窮的族群,又是否可能如何翻身?來看華視新聞團隊的深度追蹤!

千萬超跑,頂級配備,這是一般人就算不吃不喝一輩子,也很難跨進的,富豪世界。

超跑業者執行長邱智偉說:「這是有錢,地位的象徵,你說好幾千萬,這個費用跟預算,其實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

記者林彥汝說:「台灣的超跑市場,一年大約可以賣出400輛到500輛左右,對很多民眾來說,這可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是對富豪來說,這卻是他們收藏的興趣之一,另外豪宅的紀錄,又再度創下了新高,全台灣最貴的這一棟,每坪單價至少600萬以上」。

旋轉式設計,佇立在信義區精華地段,一戶上看18億,而首戶15天就成交,天價就連房產業都震驚。房仲陳泰源說:「有錢人他們自己,也會自成自己的一格的生活圈,自己的交際圈,其實也有助於鞏固這個房價」。

超級豪宅號稱能抗七級以上強震,鋼材結構壽命更長達一千年,而每一戶都有一座空中花園,還有超跑救護車專屬電梯,能直達家門口,奢華難以想像,而位在雲端的生活,這些令人瞠目結舌的房價物價,背後卻也隱藏,台灣貧富差距的可怕。

政治大學地政系前特聘教授張金鶚說:「最大的扭曲大家不要忘記是什麼,台灣最大的問題,就是房地產的高房價嘛」。

主計總處公布2018年家庭收支調查,若把全國家庭收支,由高到低分成五組,前20%最高所得組,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高達209萬9,030元,而最低所得組只有34萬4,948元,相差6.09倍,是近6年最高,但政府公布的數據,其實遠遠不能反映出,貧富落差的真實現況。

政治大學地政系前特聘教授張金鶚說:「所謂有錢人越來越富,他不事生產,他不是從所得來,努力工作的,他是那種房子,躺在那裡就可以賺錢的」。

學界採用資產登記法,估計台灣的財富分配,扣掉房貸計算每人的淨資產,灣最有錢的前1,500人,平均身價近39億,而前10%的人,平均每人擁有4,180萬,進一步分析,前10%的富有者,就掌握了全國63%的財富,等於只剩下37%,給90%的人分,而金字塔頂端1%的人,則有全國24%的財富,富者富可敵國,窮者日不敷出,這是今日台灣,最真實而殘酷的現象。

政治大學地政系前特聘教授張金鶚說:「沒有房子的人,他覺得他努力打拚,也買不起房子,社會貧富差距的結果,使得大家這種對於不公平的事情,被剝奪感,那種憤怒社會的這種情緒,你看香港反送中,不是這樣的一個所,背後底的真正原因,相當的高房價,也是如此」。

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林宗弘說:「貧富差距大的國家社會,通常治安都比較差,那就表示說,我們每一個人都得擔心自己的車子被偷,或者是小偷闖空門」。

年輕人要往上爬,越來越難,而6年級生的李春美,很慶幸自己,在房價低的時候,抓住了機會。

保險公司業務總監李春美說:「這個是一個新銳設計師叫蕭筑方,那這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們家裡的設計師,游雅清小姐特別送我的」。

一進門,就像進入一座小美術館,李春美是保險公司業務總監,住家上下兩層近百坪,設計簡約又不失氣派。保險公司業務總監李春美說:「當初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希望可以給孩子一個活動空間,所以這邊就做了一個,類似操場的迴廊這樣子」。這棟房子是舊屋打掉,重新裝潢的費用,就可以再買一間房,花千萬設計,也登上雜誌介紹,不過李春美邁向金字塔頂端的路,並非繼承家業,而是靠自己,一手打拚。

保險公司業務總監李春美說:「我是從零開始,那我過去也沒有相關的經驗在,那我只知道一件事情,就是我可能必須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去努力,所以我有長達3年的時間吧,我的工作時間可能是7點到凌晨2點結束」。

李春美從小業務做起,連晚上也不放棄衝業績,到夜市招攬客戶,當時她相信努力就會有回報。

保險公司業務總監李春美說:「在SARS那一年,我存到了第一筆錢,那我就在台北市買了一間套房,那大家可能都知道,那個時期買的房子,其實房價都比較低,所以有一筆資金,其實是靠不動產投資,買賣的價差賺到的錢」。

李春美大方分享理財方法,除了內湖這間千萬豪宅,她在大直新竹都有房子出租,生活優渥,但也坦言,M型社會讓現下年輕人,買房成為遙遠的夢想。

保險公司業務總監李春美說:「如果是以固定薪資的話,他的加薪幅度,其實滿有限的嘛,一個月3萬塊,扣除掉他的生活開銷,他可能真的一年要存到10萬塊,都有點難度」。

如今要像李春美一樣,白手起家成功的人,還有多少,薪水沒漲房價物價飛漲,34年來最富有的前1%的年均收入,和99%的人逐漸拉大,2011年創下新高,1077萬對上78萬,而富商大部分的資產,來自房地產證券等,這些資產難以課稅,而且就算不用工作,錢滾錢的速度,也比領固定薪水,快上好幾倍,如果說有錢人的真實財富,多到難以估計,那麼最底層的家庭,窮困程度,也同樣難以想像,開著電動輪椅,飛快穿過巷口,陳青琪要趁下大雨前趕到校門口,接女兒放學。

就讀小六的女兒,要站在電動輪椅後方的鐵板上,這就是她的「超跑」,她緊靠著椅背,母女倆穿梭在放學的人群中,特別顯眼。陳青琪是重度小兒麻痺,終生要靠電動輪椅行動。

媽媽陳青琪說:「其實我覺得很多人都很努力,只是說,有時候起跑點真的不一樣,是沒有一個平台,就是說真正有一個平台,是讓這些人可以翻身的」。

陳青琪靠生命演講賺取生活費,而她的先生全盲,在醫院擔任按摩師,兩個人月薪加起來,只有3到4萬,扣掉一萬房租和生活費,在大台北要養育一雙兒女,很不容易。

媽媽陳青琪說:「我覺得窮人就好像在那個,老鼠賽跑的堆裡面,就是他不斷的在花錢花錢花錢,然後他賺錢的機會,又變得很少」。

客廳的一角,用簡單的木板,隔出小空間,這是他們的小孩房,姊弟共用,而寫功課在客廳解決。飯桌充當書桌,陳青琪會督促女兒唸書,她相信教育,能為艱困的生活帶來希望,但教育費的差距,就讓她喘不過氣。

媽媽陳青琪說:「所有的教育都要花錢,隨便上一堂什麼課,都很多錢,就我舉例,我有兩個孩子,如果我要讓他們去安親班,一個月一個小孩就要6千塊,兩個小孩就要1萬2,會很多的才藝,或者是會很多的技能,,那不知道要多少錢才堆得起來,因為前陣子,不是烤肉嗎,烤肉就是大家剩一點剩一點,就會拿來我家,而且像我們家的家具,你看很多家具有沒有,都是人家丟到外面,我們撿回來的耶」。家裡的家電家具和衣物,全靠好心人的捐助,讓一家人的生活,得以支撐,但貧富差距的恐懼,卻讓她擔心,從她這一代,延伸到下一代。

媽媽陳青琪說:「很可怕,很可怕,而且會帶來很多就是,大家的那種,心理層面的那個糾結,然後好像有時候會產生一些對立,基層的人好像就是循規蹈矩,就是但是政府還是層層的剝削,但是好像高層的人,他們就會找方法」。

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林宗弘說:「其實目前也是發生了,社會流動也在下降的問題,有錢人一代一代的有錢,這個後果當然是,你想要跳進最高所得組,會越來越困難,你跟他的距離在拉大」。

而要如何縮小貧富差距,學者認為要從稅收下手,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林宗弘說:「因為我們對於這個高所得者,或者是財產所得者,所課的稅收特別的偏低,事實上,我們是有條件,稍微增加稅收,同時也可以改善到,未來年輕世代的社會流動的機會,就是給一些創業基金,或者補貼他們這個教養的經費」。

台灣貧富差距不斷擴大,這股恐慌感不只發生在陳青琪的身上,在富人越富,不斷成長的高房價社會,絕大多數的人,未來只會感到越來越窮,生活越來越苦,貧與富猶如天上和地下,兩個世界的距離,是不是會就此,壓垮人們對生活的希望。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