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罕見」遺傳諮詢守護罕病家庭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孩子的健康快樂,是為人父母最大的願望。但對於罕病家庭而言,想生下健康寶寶,往往面臨更大的風險和壓力。所幸,醫療科技不斷進步,目前,透過遺傳諮詢,在懷孕初期做檢測,就能盡早對症下藥!華視新聞團隊就採訪到一對小姊弟,兩個人都罹患了罕見疾病「生物素酶缺乏症」,但弟弟比姊姊幸運,因為及早發現和治療,現在就跟正常孩子一樣活蹦亂跳。罕病家庭的現況和挑戰,帶您來關心。

姊弟兩人圍坐在媽媽鄭淑娟身邊,沉浸在故事中,但已經12歲的澄甯,卻無法跟同齡的其他孩子一樣,口語能力、情緒表達都有障礙。澄甯從出生三個月起,就病痛纏身,癲癇、聽力受損、視力不清,多種病徵同時出現,讓爸媽幾乎束手無策,五個月大時、被診斷出是粒線體缺陷,但遲遲找不出病因。

生物素酶缺乏症病友黃澄甯媽媽鄭淑娟:「直到弟弟他出生的時候他又發病,所以那時候我的主治醫師有在幫我們 ,他有去找說為什麼他怎麼了,然後最後就在我們家 ,就是除了他以外,因為他已經住院了 ,就在我跟我先生還有姊姊身上再抽血,然後再經過一段大概一兩個月的時間去得到答案,才確定說他們兩個都是生物素酶缺乏症,然後是我跟爸爸各帶一個基因這樣子。」

生物素酶缺乏症,是發生率六萬分之一的罕見疾病,會出現癲癇、呼吸問題、聽力視力喪失、平衡失常等症狀,但相較於姊姊,弟弟睦恆活蹦亂跳、精力旺盛,完全看不出來、其實他也罹患生物素酶缺乏症,出生三個月發病時,因為及早確診、對症下藥,病情獲得控制。罕見疾病基金會執行長陳冠如:「現在很多罕病 ,都是經過遺傳諮詢的解釋,都知道他是什麼原因 ,也知道基因的問題在哪裡 ,所以就會提供一個資訊,讓爸媽來做一個參考。」

今年13歲的力寧,只能用眼神跟大家打招呼,出生五個月,她被確診罹患罕見疾病「嚴重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這種疾病發生率是兩萬分之一,患者四肢無力,呼吸困難,也因為如此,力寧六個月大時住進加護病房。

鄭鎧鐙夫妻全心全力照顧,但心中仍舊渴望可以生下健康寶寶,因此決定再生第二胎,懷孕初期就到醫院進行絨毛取樣,判定是否具有罕病基因,能不能生下弟弟或妹妹,全交給命運來決定。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病友鄭力寧爸媽陳碧玉vs. 鄭鎧鐙:「不敢想太多 ,如果健康的話是很幸運的,那如果今天真的他不OK的話,其實已經就是,緣分,對。」

罕見疾病基金會執行長 陳冠如:「絨毛膜檢查通常都是懷孕之後,baby大概是九到十週的時候,比較小的時候,那另外也可以等寶寶比較大的時候,我們會做羊膜穿刺,那這時候通常十六週到十八週的時候 ,透過這些技術取得baby的DNA ,我們就可以預先知道baby有沒有,帶有這些罕見疾病的基因。」

目前全台一共有14家醫院,設置遺傳諮詢中心,有遺傳醫師和遺傳諮詢師,提出臨床判斷,幫助家長了解尋找病因。罕見疾病基金會董事長林炫沛:「遺傳諮詢師 ,就可以在醫師做了一個臨床上面的判斷 ,做出的一些建議之後 ,他可以接手協助家長去了解,這樣的一個需求以及協助家長或者是他的家人呢,一起來去追尋孩子的正確病因,得到適當的治療。」

家庭裡,有了罕病的孩子,是家長們心中不可承受之痛,但也因為子女的病痛,讓父母有了更多勇氣,陪伴他們一起對抗病魔,更盼透過遺傳諮詢,盡早了解、掌握疾病,讓罕病對所有家庭的傷害與衝擊,降到最低。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