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筠庭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我國近日新增多起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境外移入確診個案,加上彰化縣衛生局和台大公衛學院啟動「萬人血清檢測」結果將出爐,讓「普篩」議題再次浮上檯面。前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日前就表示,倘若全球武肺疫情趨緩,各國彼此相互密切往來,台灣仍繼續採取檢疫措施,而不併用檢驗(普篩)的方式來處理入境旅客,勢必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普篩之亂再起 前疾管局副局長說話了
施文儀日前在臉書以「檢驗與檢疫」發文表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堅持以檢疫14天來處置入境旅客,又再度引起「普篩之亂」。他說,檢疫是最古老而有效的圍堵疫情方法,行政成本最低,但經濟成本可能很高。缺乏好的實驗診斷方法時,依賴檢疫是不得不的方法,除非疫苗問世。
施文儀認為,武肺之檢驗除了核酸檢測外,之前已有各種抗原,或抗體之快篩試劑可利用,各有其精確度,當然,若沒有100%的準確度就會有「偽陰性」,必會有防疫漏洞;若沒有100%的精密度,必會有「偽陽性」,不會有防疫漏洞,只會造成困擾。目前尚無精確度百分百的試劑,指揮中心擔心普篩會有防疫漏洞也是其來有自。
若疫情趨緩後仍不普篩 他曝嚴重下場
施文儀指出,台灣採取古老但穩靠的防疫手段「檢疫」,等於把所有的入境旅客都當作「準接觸者」看待,一律檢疫14天,觀察有無發病,最後再做一次檢驗,可把所謂的「偽陰性」降到最低,這是指揮中心最盡責的做法。目前全球武肺疫情仍然嚴峻,國際間經濟及觀光的交流仍未復甦,採取檢疫措施對於台灣的經濟發展及觀光還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目前指揮中心對入境旅客不普篩,是可以接受的。
不過他最後說,倘若全球武肺疫情趨緩,各國彼此相互密切往來,台灣仍繼續採取檢疫措施,而不併用檢驗(普篩)的方式來處理入境旅客,勢必會付出慘痛的代價。目前普篩入境旅客據說每天要花420萬,若是全球觀光、經濟復甦,不採取普篩的方式來應對,將不會有旅客願意來台被「關」14天,政府不花一點檢驗費用,損失的經濟利益恐怕就是以億來數了。「指揮中心得超前部署普篩之檢驗量能,伺機啓動」。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