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到我家 偏鄉零距離|遠距照護 讓愛看見|華視新聞雜誌

林季霏 採訪/撰稿 吳之銓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台灣偏鄉地區的長照站,最近興起「遠距視訊」熱潮,透過線上教學,醫護和健身教練,可以幫長輩健康諮詢、帶著他們運動健身,還可以將血壓等數據,記錄上傳給醫師,精準掌握慢性病況。而這套遠距照護的背後、有段故事,軟體開發團隊的主持人-東海大學資管系的老師潘人豪,曾因為忙著研究,錯過與父親生前的最後一頓晚餐,為了照顧失智中風的母親,他研發遠距照護系統,建立強大的醫護諮詢團隊,希望用科技拉近家人間的關心,也照亮醫療資源貧瘠的偏鄉社區。

不用擔心,我在旁邊,妳往前走,妳現在已經可以走很好了說:「妳看妳左腳都可以動」。

潘人豪東海大學資訊管理系助理教授說:「我跟我母親的連結很強是因為,遇到什麼事情的時候,她還是陪在我身邊,她失智了可能有時候她會不知道我是誰」。

潘人豪VS母親說:「這是誰,姑媽這妳吧,我忘記我自己,我父親的離開是很突然,他離開前一天還問我要不要回家吃飯,我說我在研究室,可能今天做實驗沒辦法回去,隔天他就過世了」。

潘人豪東海大學資訊管理系助理教授說:「所以也許我對我母親現在的關心,有點害怕說會不會有一些遺憾,是自己來不及給予的一些關心」。

潘人豪東海大學資訊管理系助理教授說:「因為工作很忙,或一直熬夜在研究室做事,反而會忘了關心家人,我覺得這個忘記還是我最擔心的事情,現在的話我覺得科技進步,到處有網路隨時都可以聯繫」。

潘人豪東海大學資訊管理系助理教授說:「我們可以記超過80多種的數據,她的睡眠時間活動量,甚至我們可以看她使用的達成率,我們把14種不同的專家放上來,來提供這樣的線上的服務,我們很像UBER的概念,像桃園醫院復健科好了,我們就直接跟他們請教說,母親復健的動作有沒有確實」。

陳亮伃桃園醫院物理治療師說:「一手放前面一手拉褲頭,我們可以帶阿嬤一個起身的動作,盡量要鼓勵阿嬤,這兩個腳盡量要放平,因為阿嬤的右腳總是會落在後面,因為她又比較急的話,我們就是這每一步都走好」。

潘玉慈潘人豪姐姐說:「一開始就是媽媽中風以後,大家都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她有一度也曾經很排斥,就是說要運動或者說要讓自己進步,但因為透過這個APP,她可以跟外面的人也有接觸到,所以就是會慢慢地改變心態,然後也慢慢讓自己願意做運動,因為這要看後續,她這樣一路以來臥床,一直能夠坐然後起來走,甚至我們去看診的時候,有時候還讓她自己走走進去診間,醫生說他覺得她能恢復,以她這樣腦損的狀態,她可以恢復到這樣,他覺得她算是很大的奇蹟」。

潘玉慈潘人豪姐姐說:「他就是那種規律,他還設定,幾點到幾點要做什麼事情,做了要打勾打勾打勾那種,然後(會有壓力嗎)我不會有壓力,我直接跟他講說,阿嬤休息,因為我會看她當時的狀態」。

潘人豪東海大學資訊管理系助理教授說:「因為我自己就是失智症病患的照顧家屬,我在照護上有很多問題可以解答,我希望把這模式複製給更多的人」。

2019年潘老師帶著團隊,自掏腰包走訪南投山區部落,留下平板,將都市的健康照護資源送進山區,南投埔里的珠仔山社區長輩,一輩子沒進過健身房,卻可以跟著健身教練,跳時下最夯的樂齡操。

黃珮婷WaCare平台社區媒合者說:「滿多社區幾乎只有志工,他沒有專職的人員在工作,可能也沒有太多相關的高齡的照顧知識,所以他其實很需要遠端很多元的專家來提供服務,以今天這個社區來說,他們非常多都是農作勞作,所以他們會很容易肢體關節的疼痛,腰痠骨刺脊椎疼痛」。

前一堂課做完運動,下一堂課是新北市的物理治療師林立峯,教長輩怎麼保健,范靜昭埔里珠仔山社區長照班學員說:「這樣拉這個對我很適合,這樣拉也不會痛,拉完走路就比較好」。

鄭美惠埔里珠仔山社區發展協會副理事長說:「像運動專家我們就有兩位,帶領長輩的風格就不一樣,帶來的效果也不一樣,甚至有時候看到那個相片就說,喔這個醫師帥喔,他們就很期待,很開心對啊,有不同的上課方式,如果是長輩他很開心地上課之下,又吸收到很多的知識,又促進健康,這是最完美的」。

陳石金埔里珠仔山社區長照班學員說:「週四書法班,週五唱歌班,五天都有節目,我最愛唱歌運動我都愛」。

涂金里埔里珠仔山社區長照班學員說:「在家一定是看電視而已,來這裡老人都在這裡聊天做運動這樣」,因為科技讓老人家愈動愈快樂,也因為深入偏遠地區,發現人文環境下,產生不同的健康隱憂,他們需要不同的專業照顧,遠距照護平台有營養師醫師,護理師健身教練等,五百個專家提供諮詢,就像強大的健康照顧團隊。

黃珮婷WaCare平台社區媒合者說:「我們在這邊的埔里,他可能相對來說,諮商心理的面向,或物理治療的面向這樣的專家,不容易邀請得到,像貢寮會遇到,他們的長者進來了,可能是帶著腎臟疾病進來,其實他就很需要有人告訴他說,怎麼樣準備餐食」。

鄭美惠埔里珠仔山社區發展協會副理事長說:「透過諮詢因為他們是專業的醫師,他會很誠實地說,我這裡真的好痛,我怎麼了,很真實地去表達他」。

在埔里長照站量測的血壓心跳數據,可以遠距傳送到台北內科醫師的電腦,透過視訊即時諮詢,如此一來,省下三個小時的車程,而採訪小組也體驗透過這套軟體,遠距採訪醫師。

林季霏記者VS李冠毅醫師說:「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如果我們可以線上去看病人的用藥資料或紀錄,我們後面可以做更詳細的追蹤,如果我們透過預防醫學的概念,讓大家有些知道該怎麼預防,怎麼求診,這樣就能降低後面不必要的花費」。

遠距醫療的未來已經超前部署好了,照護平台記錄追蹤80多項數據,從血壓血糖鈣質情緒圖表,到使用者居住的空汙指數,甚至使用者授權後,可以連線歷年的看診紀錄,讓就醫不便的偏鄉患者,就診時提供醫師更精確的判斷。

潘人豪東海大學資訊管理系助理教授說:「不是每一個都像台北這樣,可以很便利地找到專家,有些像中南部縣市或花東,或離島山上地區都很缺乏這樣的資源」。

長期以來,人口外移所造成的憂鬱,山區老人家們不懂得求助,聽力退化會加劇失智症的嚴重,部落也少有人關心,潘老師從照顧媽媽的經驗,看到偏鄉長輩的需求,如果可以擅用科技,撐起照護網絡,城鄉距離縮短,人與人之間的關心,也可以時時刻刻。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