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桃園市
您造訪過桃園景福宮旁的博愛商圈嗎?1980年代,這裡被稱為桃園西門町,小吃店、服飾店、和電影院聚集,是許多六、七年級生的青春回憶,只是隨著都市轉型,人口外移,大廟商圈也漸漸凋零!為了重振往日榮景,當地出現了「文創陪伴師」,他們義務協助老店改造、整合商圈,還有老產業的第二代,則是返鄉接班,力圖傳承與復興。「許家鄉一個未來」系列報導,繼續前進桃園。
文創陪伴師廖惠娟:「我們現在來到,我們桃園古城區景福宮,也是俗稱的大廟,那景福宮其實在我們桃園古城區,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仰中心。」這一天,兩位外地遊客,在文創陪伴師廖惠娟廖姐的帶領下,展開一趟文藝復興之旅。
文創陪伴師廖惠娟:「景福宮本身,它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那同時它也是,列為我們的國家縣級二級古蹟,這大概在桃園市區裡頭,它是非常少數的重要的一個廟宇中心。」
桃園博愛商圈,近年出現文創陪伴師,免費帶著遊客導覽當地的城市風貌。別看她對於桃園的在地文化娓娓而談,其實她並非當地人,五年前,跟著社造專家老公林進興,踏進了桃園古城區,接下桃園博愛商圈活絡古城十年計畫後,沒多久丈夫就辭世,但廖姐沒有被擊垮,帶著對丈夫的思念,留下來守護古城。
文創陪伴師張得均:「媽媽嘿秀佩嘿,你好你好,跟你講喔,我們明年還有一個店面改造的計畫,好好好。」他張得均,廖惠娟與林進興的得意門生,也是當地飯店業者的第二代,從父親手上接下家業,先面臨到的卻是客人的質疑。
文創陪伴師張得均:「2008年那年剛好,我爸爸在08年那年就走掉(過世)嘛,當時我們有很多的客人,在寫說飯店裡面不錯,可是外面好破敗,那我在想對啊,外面破敗,我們能夠做什麼呢,我什麼都不能做,我頂多能把我飯店裡面做好,外圍這邊我根本沒有辦法,心有餘而力不足。」
不忍昔日繁華的商圈凋零,六年前,張得均成立桃園市博愛特區文創商業發展協會,出錢出力,分文不取,跟廖姐共同推動地方創生,只是在發展的過程中,要讓老一輩人,接納新事物,實在沒那麼容易。
文創陪伴師張得均:「在那邊嘶吼,吼什麼,吼,就說封街你們比小英還大啊,為什麼整條街都你們家的啊,你們要幹嘛就幹嘛,因為他們要做生意嘛,我想說,我們封街可以辦一些活動,讓更多人知道我們這裡。」
執行中,反彈的聲浪,多半來自不理解,文創陪伴師,除了提供資源,正好能夠化解阻力,讓習慣單打獨鬥的店家們通力合作,更重要的是,吸引下一代願意回來接棒。
鐘錶店二代接班人蔡秀佩:「因為這個行業比較少人做,所以我們就想說回來做一些,跟人家比較不一樣的技術這樣子。」專攻國貿會計的蔡秀佩,原本與多數的年輕人一樣,想留在大城市裡工作,卻又掛心,家鄉年邁的父母,看見文創陪伴師們大力推動商圈發展,於是,她放下心中的猶豫返鄉接下父親的老店。
根據桃園市經濟發展局的統計,整個桃園市商業登記家數,自104年的49023家,增至109年的59020家,其中,近五成集中在博愛商圈,當地店家的閒置率,也從原本的八成降為六成,當人潮回流,景氣復甦,接下來,就看年輕世代如何守成兼顧創新,為家鄉古城增添新的風采。
文創陪伴師張得均 :「我想要做一點真的,花了那麼多時間、錢或是精神,我希望是真的有一點,可以留在我們地方上的。」文創陪伴師廖惠娟:「大家共同的願景與夢想,我們也希望把這樣的成績,能夠可以交給下一代的年輕人。」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