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稿謝昀燐 攝影剪輯宋佾璋羅大偉 / 台北市
綠鬣蜥因為被棄養,在野外大量繁殖,問題日益嚴重,不但造成農損,更傷害生態平衡,綠鬣蜥在中南部數量已經失控,現在網路上引發一陣狩獵熱潮,但狩獵之後呢?有人將綠鬣蜥殺害,更有人烹煮上餐桌,專家特別提醒,綠鬣蜥身上有不少寄生蟲,千萬不要貪戀野味。
綠鬣蜥全面入侵台灣中南部,台中市、彰化縣、高雄市和屏東縣等地都有大量的族群,這應該人家養的吧,這那麼大隻,綠鬣蜥移除團隊成員黃彥惟:「牠尾巴上面這個鬣啊都是有逆鱗的,所以被掃到之後,也是一樣皮開肉綻。」
行政院公告修正,將綠鬣蜥納入有害環境的外來物種,綠鬣蜥來自中南美洲,過去被當成寵物引入台灣,現在卻成了最無法無天的外來種,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助理教授陳宣汶:「綠鬣蜥小的時候很可愛,顏色很漂亮都是翠綠的,可是牠可以長很大,出籠了巨獸出籠了,一般的民眾不是很容易飼養,就會把綠鬣蜥,就是往外丟。」
又是因為棄養,沒有天敵的綠鬣蜥,一次能產20到70顆卵,野外大量繁殖,成了生態亂源,農民:「一次生蛋生一二十顆,鬧起來就帶著一二十隻一起鬧,會挖洞啦,你看那邊洞一堆,有一些菜都被牠們,一次吃掉十幾欉。」
綠鬣蜥移除團隊成員黃彥惟:「外來種今天之所以會成為入侵種,就代表牠在這邊沒有天敵,或者說環境非長良好,那牠一定是會繼續的增加增加增加,那我們必須到牠無法控制之前,趕快的移除牠。」
我已經看到一隻了,下來了,過去了在那邊,慌亂之中綠鬣蜥跳樹逃跑,賽跑時間到了,對不起婆婆,那裡,撲到了好大隻喔,疵牙裂嘴,被捕捉到的綠鬣蜥光身體就有40到50公分,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研究生何篤誠:「牠們短期的爆發力很強,但是只要一跑久了,就一定會追得到牠。」綠鬣蜥移除團隊成員黃彥惟:「其實就算不用跑久,綠鬣蜥的時數比人慢的。」
最初還有些掙扎,但不到一分鐘已經放棄抵抗,土法煉鋼一隻一隻慢慢抓,嘉義大學光是今年就移除了超過1500隻綠鬣蜥,卻依然抓不勝抓。而放眼南台灣也是一樣,五年來捕捉量暴增27倍,以屏東居冠,今年抓了八千多隻,占了全台一半以上,若再不解決恐釀成生態浩劫。
綠鬣蜥移除團隊成員黃彥惟:「你要是今天不抓,萬一牠危害了其他物種,那這個後果誰要承擔,這是必要之惡啦。」移除入侵外來種成了首要難題,但要怎麼讓他們「離開」,卻成了一大爭議。
今年在YouTuber推波助瀾下,狩獵綠鬣蜥相當風行,有爸爸帶著一家四口用彈弓打蜥蜴,創下一天抓41隻的紀錄,更有民眾團獵一整排「上銬展示」。
事實上民眾看到的綠鬣蜥,大多是正在求偶的公蜥,產卵的母蜥通常躲在暗處,若沒精準捕抓母蜥,反而大動作驚動棲息地,有蜥群擴散的風險,而且目前學界提倡「人道移除」,不希望民眾自行處理。
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助理教授陳宣汶:「牠其實是因為人類不當的野放,然後造成這樣的外來種問題,希望可以盡量的受最小痛苦的狀況之下,能夠讓牠安樂死。」
目前一般私獵後,大多以掩埋低溫送蜥蜴上路,也有民眾用各種烹調手法,將綠鬣蜥端上餐桌,專家警告,最好不要貪戀野味,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研究生何篤誠:「這是一隻綠鬣蜥,牠的寄生蟲的量,經過解剖發現,9成野生綠鬣蜥,大腸內含有數十到數百隻外來寄生蟲,對人體健康有沒有影響,目前還沒有研究數據,而且牠們長時間生長在溝渠吃下的農藥工業廢水有多少,沒人知道。」
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助理教授陳宣汶:「綠鬣蜥牠其實有很多的大腸桿菌,還有這個沙門氏桿菌的汙染,那可能還有一些未知的病毒。」
綠鬣蜥之亂近年浮上檯面,私獵並不觸法,安樂死也是選項之一,但要想真正根除禍種,恐怕還得整合各方意見,結合資源,否則移除行為互相干擾,只怕事倍功半,而蜥群依然春風吹又生。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