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台語新聞雜誌】傳統菜市仔 新舊融合拚轉型 老派與摩登

嚴珮瑜 採訪/撰稿 盧松佑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透過美食、與民俗,讓人了解城市的面貌,而深入百年歷史的菜市場,則更能感受到城市的內涵、與庶民的生命力!像是新竹的東門市場,設立於1900年,至今已經有120多年歷史,昔日,它曾是台灣最大的市場,也是新竹居民採買生活所需的重要地點。只是隨著超商、賣場、網購興起,百年老市場也漸漸走向沒落。直到五年前,東門市場祭出低租金,吸引了一批年輕人進駐創業,自此、市場化身為青年基地,也為老市場帶來嶄新活力。而位於台北市萬華的新富町文化市場,同樣是日治時期建造,2006年公告為市定古蹟、進行修復,重新活化經營後,新富町市場展現多元樣貌,可以喝咖啡、看展覽,也成了串連歷史與文化的橋梁!

看要哪一隻今天的雞都很漂亮說:「很大隻」,鄭靖騰東三水街攤商說:「來看看喔,要什麼香腸沒了,排骨你要多少,100塊來」,市場小販熱絡的叫賣聲,噴香誘人的美食,描繪出城市裡最有人情味的日常,這裡是1935年創立的新富與東三水街市場,也是目前台北市萬華最大的菜市場,一條狹長的街道,過去,宛如楚河漢界。

嚴珮瑜記者說:「日治時期就存在的,傳統市場呢,其實相當的有特色,因為它一分為二,一邊是東三水街市場,另一頭則是新富市場,在193公尺的街道中,一共有145攤,現在兩邊攜手起來,盼能活化整個商圈」,短短的一條三水街,相鄰兩個菜市場,隸屬不同管理單位,昔日,雙方是競爭的對手,如今,化干戈為玉帛,牽起了手共同為傳統市場的新風貌,出謀獻策。

蕭銘宏東三水街市場自治會會長說:「有做過市場的門面改造,就像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一家,它雖然是一個傳統的雜貨攤,可是它經過,簡單的改造了以後,它整個市場的門面,就活化了起來,像對面這個也是一樣,經過燈光改造,它整個的亮面,你感覺會色系,它很乾淨很明亮,整個市場為什麼,要這樣子改建,就在於我們就是說我們是,土生土長的小孩子,我們不希望傳統市場,在我們手中沒落掉」。

從小在菜市場長大的蕭銘宏,爸媽經營雞肉攤,東三水街是他兒時記憶裡的遊樂場,一雙眼睛看盡南來北往的人潮,卻也看著它逐漸淡出人們視野。蕭銘宏東三水街市場自治會會長說:「我從小在這邊長大,我從小學中學甚至高中,我的住都沒有離開這個地方,所以我們對市場,有一個很一個濃厚的情感,我們希望傳統市場,不要斷送在我們的手上」。

1960年代以前,市場是流動攤販聚集而成,難以規範、給人髒亂印象,1986年,合法化為攤販集中場,但與現代化仍有段落差,於是,年前,擔任市場自治會會長的蕭銘宏,帶領攤商們攜手台北市政府與設計團隊啟動,改造計畫。蕭銘宏東三水街市場自治會會長說:「不要用那個白色燈,白色燈看起來,就不是那麼溫和那麼溫馨,所以我們就是利用這樣的,一點點小裝置,燈色的改變,讓一個店面整個很活化起來」。

2017年設計團隊訪查了16個攤位,透過家具燈飾油漆與插圖,讓市場老店改頭換面,天花板漆上了黃色油漆,原本垂落在外的電線,安置在集線盒內,加上新招牌,走進這裡彷彿置身日本商店街。蕭銘宏東三水街市場自治會會長VS.店家對攤商這樣我們改過之後說:「生意有比較好嗎,當然有比較好啊,給客人印象,給客人印象覺得說,這個三水街這裡新富市場,都有在努力,對啦也是攤商有努力在配合」。

鍾女士攤商說:「我以前在對面,我做50幾年了,50幾年了嘿,我21歲結婚到這裡,來這裡就開始在做了,店面整理後,生意有沒有比較好,有喔當然是有啊,以前就比較髒亂,後來我們就改造了,改造的,又乾淨多了生意又很好,會不會覺得好手藝,可以這樣傳承下去,就是有傳承下去啊」。

鍾女士攤商VS.女兒女兒女婿說:「這個就是那個鮪魚,生意怎麼樣,還可以啦,宅配比較多啦」。

鍾媽媽賣了一甲子的生魚片,女兒女婿也決定回來,陪著媽媽守著家業,一顆顆飽滿的水餃,以蔬果製成麵皮,裡頭包得是鮮甜的魚肉,這是老一輩與年輕世代,激發出的創意和火花。

徐先生鍾媽媽女婿說:「我從小也是在這邊,跟著媽媽來買菜,其實我媽媽也是他們家的客人」。

80歲的老市場,隨口一問都是60年的老店鋪,但老滋味如何延續、讓更多人看見?新富市場外,馬蹄形建築、頗具特色的市定古蹟,成了串聯歷史與文化的橋梁。新潮的展覽,在已有86年歷史的老建築裡登場,展演空間,(照片來源:台灣日日新報),(照片來源:台北市市場處提供),前身是新富市場的一部分,日治時期就存在的公有市場,隨著社會變遷,老攤商們漸漸遷出,閒置了40年,反而保留下了日治時期的原貌,2006年正式被指定為市定古蹟,進行修復,2017年以「新富町文化市場」的名號,重新出發。

洪宜玲忠泰基金會創意學院處總監說:「那像這個就是保險箱,這保險箱是那個當時,因為這個是一個公有市場,其實我們,現在也還沒有打開它,因為它已經壞掉,我們最近要把它開起來,就是當時可能有一些,比較重要的檔案資料,然後它都會收在這邊」

對外開放後,內部除了展示過去歷史,也定期舉辦展覽,成了不賣菜的文青市場。洪宜玲忠泰基金會創意學院處總監說:「那時候我們進來,拿到這個空間的時候,其實一直很想跟,原本它作為傳統市場的這樣子的一個場域,去做一個對話,來到這裡的民眾,其實我們會透過常設展,還有一些我們的一些,語音導覽的系統,可以讓他不是只有來這裡拍拍照」。

這裡的展覽,有個特色,就是得與在地結合,兩位策展人李政道曾熙凱,花費了年的時間籌辦,拜訪當地攤商,了解他們的故事,傳遞當地人的情感。李政道策展人說:「其實這一年來說,美其名我們是策展人,但是其實我們有很棒的,一個在地資源的支持,尤其新富在這邊蹲點了這麼久,其實有非常多的在地的,不管是耆老們,不管是在地的資源,或者是一些攤商,其實都是他們在這裡耕耘,非常非常久的」。

曾熙凱策展人說:「當然我們也希望說,東三水市場跟新富市場,跟其他傳統市場,這樣子可以繼續存在」,看展覽喝咖啡,成了新富町文化市場與外界對話的空間,主建築後方這處日式小空間,曾是管理員宿舍,如今,改造成糕餅店,吸引年輕人駐足,更成為街頭的美麗風景。

新竹居民之前可能就是舊式市場說:「那現在就很多這種新的餐廳,你覺得這樣的方式,吸不吸引你們年輕人來,很吸引啊,你現在怎麼看這樣的一個空間,它招牌都有更新,然後吃的東西,有些是有異國料理,所以就感覺還不錯」,新竹東門市場設立於1900年,曾是台灣最大的市場,(照片來源:國家圖書館)至今,已走過121個年頭,1977年改建為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的大型市集,是在地居民採買生活必需品的重要地點但隨著建物老化連鎖百貨公司崛起,東門市場逐漸人潮褪去。

嚴珮瑜記者說:「新竹的第一個手扶梯呢,就出現在東門市場,它早期見證過,這裡的繁盛也曾隨著它沒落,不過現在這樣的一個手扶梯,它更像是串聯起,新舊融合的一個空間,因為就在東門市場,三層樓的位置,我們已經可以看到,有非常多的工作室,在此林立而這些年輕人,大約都是在五年前,進駐在此,透過他們的參與,也帶給了這個地方新活力」。

往上走東門市場越年輕,在一群青年創客們的努力活化下,孵出百年老市場的新風貌。施懿芳店家說:「妳好我今天有預約課程,我給你穿一下工作服,我們會先裁切一下,然後再來做,焊接跟敲打紋路的部分」,3.6坪的工作室,雖然占地不大,卻是施懿芳三十而立的創業基地,設計專長出身的她,以金工銀匠教學,傳遞手作溫度,替沉睡已久的市場帶來新意。

施懿芳店家說:「逛市場的人,年紀就相對是阿公阿媽,那現在就整個變各種族群,各個年齡層,他都願意走進來這個地方」。

35歲郝彭宏,畢業於高雄餐旅大學,他為愛走天涯,追著女友黃睦婷到新竹生活,原本只有一台腳踏車,四處賣甜品,現在他在百年市場創業挑戰圓夢。郝彭宏店家說:「漸漸地,可能會有一些大學生,要畢業的,會來跟我聊一些,他未來也不知道要幹嘛,然後我通常的回應就是,30歲前嘛你就去失敗啊,對啊因為我自己創業過程當中,我們經歷過都是失敗的過程,對啊,可能沒有那麼幸運爬起來,可是我覺得,失敗就失敗失敗乃成功之母,有失敗的經驗就可以跟人家分享」。

雖然並非在地人,他們都因為在此耕耘,對東門市場有一份感情,2016年,新竹市政府與清華大學合作,改造老市場,以低租金吸引年輕人進駐三樓店面,開出的條件,是要共同活化整個空間。陳泓維東門市場活化案共同主持人說:「你再晚一點來,或者就是這邊就要坐滿人,然後就要排隊了」。

帶著我們探訪,他是活化東門市場的核心人物陳泓維,苗栗人求學卻一直都在新竹,對社區營造頗有使命也在這裡開起工作室。陳泓維東門市場活化案共同主持人說:「你看像前面那個雜貨店的阿伯,正在收店了,然後其他店,就擺出來就是有個,現在正好是日夜交替的時候」。

白天的菜市場,越夜越美麗,充滿青年的創意和活力。鍾媽媽攤商說:「這些年輕人進來的話,他把東門市場,整個帶起來蓬勃發展,所以說我很開心,早期的店都已經沒落了,啊就因為這些年輕人進來,把這些店家一間一間,又開起來了」。

鼎盛時期,超過500個攤位的東門市場,隨著社會型態轉變凋零但透過青年基地進駐,提供了城市轉型的新契機。鄭安廷台北市立大學城市發展學系副教授說:「我提兩個案例,可能大家或多或少有聽過,或者是也感興趣的,一個是很多人到英國倫敦的時候,它會去一個非常有名的地方,叫Covent Garden柯芬園,可能很多人知道,它過去就是個市場,但它現在已經變成倫敦街頭藝人,街頭藝術家,還有非常多的藝文活動,它聚集的場所,另外一個滿好的例子是,紐約的 Chelsea Market雀兒喜市場,它現在也還是個市場,但它不會給你一個非常的混亂的感覺,取而代之的是,它會給你看到很多的,當地的特產品,當地的手作的食物,手作的藝品,當這個市場保留了原有的生活,卻結合了現在新一代創新的時候,它就有很多新一代的可能」。

(照片來源:AUSTIN HUANG),(照片來源:ALLEN CHEN),無論是一杯手沖的咖啡,又或是一碗充滿家鄉味的滷肉飯,老派與摩登正為傳統市集重塑新的樣貌。郝彭宏店家說:「我們就希望能成為,就是說大家互補,互相支援彼此這樣,就是當一個人,一個人你能做的事有限,但是當一個團隊出來的時候,我們可以做的事情更多」。

鄭安廷台北市立大學城市發展學系副教授說:「我們可以去保留,市場它的最原始,最令人喜愛的地方,譬如說它很有人情味,譬如說它很多元,譬如說在這裡面,你可以接觸到人的溫度」>>>,無論是透過文化展演,又或者號召創業青年,傳統與創新正為你我居住的城市寫下新的篇章。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