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立芸 彭冠霖 報導 / 台南市
40、50年代,台灣砂糖出口值,曾經高居外銷第一,當時國營事業台糖一度風光,只是70年代後,不敵國際糖價低迷,砂糖外銷大虧損,台糖也得想辦法找出路。先是利用原本的農技專業,切入蘭花市場,到了這兩年,碰上疫情衝擊,更設法抓準國旅市場,不但積極幫蘭花找出路,也將細心保存多年的鐵道文化遺產,發展出懷舊商機!
鳴笛聲響,早期載甘蔗的五分車,現在載滿了遊客,而這輛門小小,窗小小的迷你火車也大有來頭。記者羅立芸說:「民國10年的巡道車,到現在還能發動,早期載著長官到處巡視。」
前身是烏樹林糖廠的烏樹林休閒園區,還保存著台灣糖業鐵路時期的國寶級火車,車站看得到老站長的辦公桌。台糖保留鐵道文化資產,變身觀光景點,而很少人知道的早期台糖印刷廠,也讓人瞬間走進時光隧道。
記者羅立芸說:「印刷廠活版印刷超小鉛字。」活版印刷的年代,一字一句都費工、費心,也就是在那個40、50年代,砂糖出口值外銷第一,只是後來製糖產業,不敵大環境衰退,70年代,國際糖價低迷,外銷嚴重虧損,可得想辦法找出路。
台糖精緻農業部副執行長陳黎珍說:「剛開始我們台糖研究所,當然是以甘蔗為主,那但是後來我們就是說,為了這個蝴蝶蘭成立園藝系,所以我們有這樣的一個沿革,專業的一個背景是一樣的,但是是不同的產品。」
記者羅立芸說:「占地3.5公頃,年產200萬株蘭花,商業量產品種超過500種。」全台唯一的蘭花專業園區,部分開放民眾參觀,90%的花賣到海外,也幫台灣拚「蘭花外交」。
但受到疫情影響,去年海外銷售量大減三分之二,台糖只好轉向,開拓中南美邦交國的市場,跟巴拉圭進行技術合作,教導當地花農種台灣蘭花,力求創新多角化經營,似乎成了台糖一路走來,得一再面對的課題。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