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維新 台鐵的迫切危機|慘痛的一堂課|華視新聞雜誌

陳璽鈞 採訪/撰稿 文楷誠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安全的路、如此遙不可得嗎?2018年的普悠瑪列車翻覆事故之後,行政院集結學者專家,組成交通史上,第一個院級體檢小組,針對台鐵種種積弊,提交報告、列出144項改善要求。兩年過去了,台鐵完成了多少?如果真的開始改變,又為何無法阻止,這一次憾事發生?想讓台鐵、這個百年老店徹底重生,究竟該如何破釜沉舟?追蹤報導,我們一起省思。

新聞口白(資料畫面)說:「整列火車一共有九列車廂,那麼後面的四列車廂,從鐵橋上翻落到溪床上」。

近40年,台灣鐵路重大事故不斷,1981年3月8日,北上自強號列車,在新竹撞上闖越平交道的砂石車,砂石車被火車推擠,造成31人死亡,130人輕重傷。新聞口白(資料畫面)說:「現場有四節自強號車廂傾斜出軌,車廂頂部裂開,清楚地可以看到車廂裡座椅,因為重撞而擠得變形」。

台鐵自強號和莒光號,完全傾斜偏離軌道,1991年11月15日下午,台鐵自強號北上列車,與一輛莒光號南下列車發生側撞,導致30人死亡112人受傷慘劇。

新聞口白(資料畫面)說:「從監視器畫面看到,桿子已經放下來了,但砂石車還是強行通過,卡在鐵軌上,幾秒後太魯閣號,就撞了上來」。

砂石車硬闖平交通,太魯閣號剎車不及直接撞上,2012年1月17日,這起在桃園埔心發生的台鐵太魯閣號出軌意外,列車駕駛不幸殉職,還有25人輕重傷。

2018年10月21日,下午4點50分,一輛普悠瑪列車,超速進入彎道,引起列車出軌翻覆,18人當場死亡,多達279人輕重傷,是普悠瑪上路五年,首起死亡悲劇。事發兩年多,2021年4月2日,台鐵再次發生嚴重出軌意外,49人魂斷太魯閣號,外界質疑聲浪不斷,百年台鐵並未記取教訓。

國民黨立法委員(2021.4.7)說:「政府殺人,立刻下台」。

台鐵太魯閣號出軌事故第六天,交通部長林佳龍,和台鐵局代理局長祈文中,赴立法院專案報告,成為立委砲轟對象。洪孟楷立委(國)說:「下台道歉」。

劉櫂豪立委(民)說:「過去國民黨真的是愧對台東,但是我們現在身為執政黨,我們就要全部地擔負」。

鄭麗文立委(國)說:「如果不是台鐵長期包庇,官商勾結一路掩護,會有今天的悲劇跟慘劇嗎」。

邱臣遠立委(民眾)說:「那我們現在最在意的就是,台鐵的這個當時的這個,提出的總體檢報告,144項的建議到底改善了什麼,這個報告真的是,我只能說這是個甩鍋報告,其實報告上寫得很清楚,解方上面都有,可是已經兩年多了,為什麼沒辦法執行」。

台鐵總體檢報告,再次成為關注焦點!2018年普悠瑪列車翻覆意外之後,行政院首度成立,史上第一個中央級台鐵調查小組,但從2018年10月26日,到2019年1月18日最後一次會議,台鐵體檢小組,僅僅維持不到三個月,層級便改由台鐵局自行負責。就連報告都是完成8個月後,才公開上網。

蘇貞昌(2021.4.5)行政院長說:「有關台鐵總體檢的報告,在完成後三天,就由政院秘書長,立刻通函各部會執行,不但有進行而且,還就相關部會還盯緊列管」。

鍾慧諭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理事說:「沒有做白工,就是當然我們在裡面,我覺得那當時的台鐵體檢小組,應該是邀請了很多,在業界的專家進去,我們也相信提出來的建議,也都是非常,應該算非常精切的」。

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理事鍾慧諭,是當時體檢小組成員,報告中從人車路管理,及財務等層面進行檢討,最後提出144項建議,33項優先改善問題。根據體檢報告,台鐵從2013到2018年,有24件重大行車事故,側線出軌29件。檢討小組要求,定期召開聯席會議,並制定相關標準程序。而迫切需求的邊坡監視預警系統,和跨部門行控中心升級問題,至今仍未解決。安全管理體系升級,報告特別點出ATP,列車自動防護系統異常,光是2018年故障件數達332件,ATP可靠度必須提高。而台鐵除了增購各等級養護車輛,也加強人員的養護技能,總體檢由交通部督管執行,144項改善事項中,已經完成109項。

邱臣遠立委(民眾)VS.林佳龍交通部長說:「144項你109項已經解列,解列完了之後人家覺得,好像已經都執行的有一個進度,但是問題是事情還是發生了,實際上去看內容,根本沒有執行,對因為各個機構有他的職權,這個就按照我們政府平常的機制,這個我具體建議,其實我覺得這個報告,基本上是形同虛設」。

王幼玲監察委員說:「(當時普悠碼事故)緊急醫療系統,它就有已經有分級了,警消就要很清楚,但是民眾不知道,所以他也不知道他的,他的家人在哪裡,所以他就每一個醫院到處跑,又這麼多醫院就會很著急,所以我們那時候有建議說,你應該要有一個查詢的系統,像這一次我們就看到,他很快地就打出一個,專案的查詢電話」。

新聞口白(2021.4.2)說:「傷者名單救醫的醫院,全都公布在網路上,希望家屬能夠安心,此外台鐵也提供一支免付費電話」。

重新檢視台鐵總體檢報告,和當時監察院提出的多份調查,再對照這次的太魯閣號事故,監察委員認為台鐵不是沒有改變,但外界更期待,改革不能被動牛步,關鍵是能不能阻止,下一場的悲劇發生。

王幼玲監察委員說:「我覺得他們並不是不知道要改革,可是真的是進程是慢的,在第一時間沒有就馬上看清楚,那個錯誤在哪邊,一定要出了這麼大事故,在平常你給他建議,他都是先反抗,可是到了大的事故出現的時候,你就發現他所說的有,其實都架空在,一種虛無的紙上作業」。

鍾慧諭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理事說:「組織才是整個,應該算整個這個團體裡面,他在運作的時候最基本的,老化部分他會有退休,第二個部分你年輕的部分,要是銜接不起來的話,他就會有技術上的斷層,所以台鐵在這,應該算二十幾年來,他們的人力遞補不佳,他們的缺員部分,是非常嚴重的」。

每一天,台鐵開出近千班的列車,載運約64萬人次的旅客,但統計發現,40歲以上員工超過一半,而目前現有缺額近千人都還未補,人力老化和斷層,是台鐵的長年毒瘤。

魏豫綾台鐵產業工會秘書長說:「像這幾年我們會認為說,離職率非常高的原因,其實是因為,我們的新進的人員,他的薪資留不住人,那再加上你沒有好的,教育訓練制度的話,其實我們對於軌道的專業,這個部分是沒有辦法傳承的」。

1978年中山高完工,台灣運輸重新洗牌,從鐵路轉向公路,2007年高鐵通車,西部長途客運也遭分食,台鐵卻沒有成功轉型,就這樣一路虧損了40年。台鐵總體檢報告指出,2018年台鐵累積虧損約1,300億元,負債總額4100多億,比率超過50%警戒線,財務成了台鐵枷鎖,因此近幾年,大小工程往外包,列車全部靠進口,台灣淪為不折不扣的鐵道殖民國。

張學孔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主任說:「第一個當然就是,技術受制於人,我們往往發現很多,在開標的過程,它運用低價來搶標,那後來維護管理的費用,高的不得了,沒有在從長遠來看說,我要一步一步來培養,我自己的專業,我的技術能量,如果在二十年前有更開放的作法,早點來提出來,我覺得這個本土化,這個技術的這個開發,會更有成果」。

台鐵擁有全台240個車站,為了增加收入活化資產,2019年3月1日,成立台鐵資產開發中心,要整頓名下近9千億元資產,例如土地開發、閒置空間招商租賃,串連鐵道經濟。另外專家也建議,調整票價是台鐵紓困的關鍵解方。

鍾慧諭中華民國運輸學會理事說:「我認為最快的方式,就是先調整台鐵的票價,台鐵他一年的,這個票箱收入裡面,他大概有二百億的收入,你想想看你只要調個,百分之十的這個票價,其實像二十億就可以,把台鐵他可能,他每年的虧損的部分,就可以平衡掉了」。

張學孔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主任說:「,其實這是歷史的包袱,台鐵百年老店,過去在省政府的時代,的確是三級機構,鐵道的營運也好,組織的改造也好,其實很大部分,是需要府跟院,拿出魄力來推動」。

90年代中期,民營化大潮席捲全台,台鐵也曾被列為優先目標。但這個脫胎換骨不但遲遲未發生,反而替台鐵帶來災難。2001年起為了推動台鐵公司化,停辦鐵路特考8年,造成人力嚴重斷層,加上財務困境,讓台鐵營運陷入惡性循環。外界期待公司化,能成為台鐵重生的契機,但內部公司化議題,卻牽動敏感神經。

魏豫綾台鐵產業工會秘書長說:「公司化之後人力就會補足嗎,或者是說我們在提到待遇,以及訓練傳承的部分,所以是公司化之後,才能去做這些事情嗎,對我們會認為說,很多東西可能現在,就可以即刻來做的,而不是在可能遇到事故,或是大家遇到,國家沒辦法應付這些,對於交通運輸業的指責的時候,他就提公司化出來」。

張學孔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主任說:「你不公司化,就永遠解決不了現有的問題,這是一個組織文化,必須要改造的方向,如果你不走這條路,以現在的組織文化,跟現有的組織,造成上你營運,跟資產活化的這個阻礙,將來受苦的,還是我們台鐵自己本身」。

9點28分一個令人痛心的時刻,全台火車鳴笛,悼念太魯閣號罹難者,這是台灣歷史上慘痛的一堂課。但此時不能只是悲傷,而是痛下決心徹底改革,能否割除沉痾、換一條安全的路,不能單靠台鐵,還需政府和全民、共同面對勇敢承擔。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