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能源雙漲 供需失衡短期無解

綜合報導

幫你讀懂全世界,各位觀眾大家好,我是丁學文。今天我想跟大家共享的議題,是有關最近全世界從石油開始,整個能源價格的起起伏伏,包括大宗商品。10月6日,我們看到西德州原油WTI上漲,突破了7年來第一次的80美元1加侖,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

因為其實大家如果印象深刻的話,去年疫情剛剛爆發,2020年第一季的時候,石油曾經是負數的,現在竟然突破了7年來的新高80美元,我也看到10月10日,台灣國慶節的當天晚上,中油也宣布,11日開始要調漲汽油跟柴油的價格,所以代表能源價格的情況確實好像越漲越烈。

那同時我們也看到天然氣變化是最大的,尤其在歐洲還有英國,2020年的9月,其實歐洲一個家庭,如果你要應付整年度的供暖,大概要付出的價格是119歐元一個家庭,到了現在是738歐元,上漲了6倍以上。我們更不要說全世界的能源價格,都面臨了一個短缺的情況,各種說法都有。

那最近最引起台灣注意的,當然就是中國的限電,中國的限電是在9月21日,我們看到中國從浙江到10幾個省突然宣布開始限電,對於很多台商的影響也很大,甚至有很多陰謀論出現。不過你如果仔細去分析,也是跟全世界所謂能源價格的供需失衡的情況有關,因為我們看到習近平在聯合國的視頻會議上宣示,中國在2030年要到達碳高峰,就是碳不能夠再增加排放了,同時他也宣示到2050年,整個中國要到碳中和。

可是事實上在8月21日,中國的發改委曾經宣布一個所謂能源耗能,能耗雙控的晴雨表,很多地方其實不符合標準,所以整個壓力下來之後,很多地方政府壓力就很大。那最大的情況就是說,去年在3月第二季之後,中國整個經濟復甦,其實他大規模衝刺經濟的時候,很多高耗能的企業重新啟動他的生產線,造成他的晴雨表表現不如預期,所以這一次習近平的宣示之後,就造成中國地方政府的壓力,所以限電的情況就會出現。我個人覺得中國的限電,其實不是一個單一的現象,是全世界的現象,所以短期之內,我想中國限電的情況不會只有一次。

我們再回頭看看英國,按照英國《泰晤士報》,最近有個報告,他說全世界從天然氣也好,石油也好,整個價格往上漲,其實有供給側跟需求側兩方面的情況,需求側來說,去年因為大撒幣,所以很多的國家經濟發展整個需求爆發,對能源的需求就非常地強勢,可是過去幾年,因為考慮碳排放,因為考慮綠能轉型,其實很多人對煤炭或燃油的投資是不足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呢,需求方起來之後供不應求,價格當然就會一下子往上竄。

而在供給側我們更知道,各個國家雖然有發展風力,發展太陽能,可是極端氣候跟氣候變化,造成很多的供給也跟不上,這些供給在綠能的發展裡面,燃煤的退位太過急躁,尤其巴黎協議的壓力現在越來越大,各國也不得不端出一些所謂的碳中和的政策,所以供給加上需求當然就會造成全世界的能源往上走。

可是無獨有偶,並不是只有能源走入了一個顛簸的情況,其實我們看到大宗商品最近也很亂,光說去年因為電動車的發展,鋰的價格是往上走的,可是鋼的價格最近又開始往下跌,各種說法都有。簡單分類呢,大概基本上有3個因素,第1個是在上一波的經濟復甦裡面,全世界各個區域非常地不平衡,我隨便舉個例子,去年銅礦漲得非常兇,可是因為氣候變化,所以南美的巴西決定要關閉銅礦,它整個供不應求之後,銅礦的價格當然就是往上飆。

那另外我們也看到,全世界譬如說最近《經濟學人》的封面故事,特別提到一個稀缺經濟,曾經在疫情爆發之前,全世界最擔心的是消費支出的不足,我們擔心很多的家庭債務過高,我們擔心很多企業資本支出壓著不願意放,我們甚至擔心,很多國家的赤字越演越烈。可是疫情爆發之後,加上財政紓困的刺激,我們看到全世界突然都不一樣了,你很多的需求一下爆發之後,供給跟不上。

其中最重要,以半導體晶片為主,我們看得非常清楚,所以供不應求的情況發生之後,加上綠能的轉型來得太急迫,在急迫的情況之下,燃煤沒有有序的退出,當然整個能源價格也往上走,而最重要的一個推力就是地緣政治,過去地緣政治,很多時候國家跟國家在講求全球化的時候,是為了增加經濟的效率,可是地緣政治讓很多人把它變成政治的動作,去針對特定的政治對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供給側、需求側都有情況發生。

我個人覺得未來,包括智慧電網包括儲能,包括所謂燃煤的投資,甚至包括擴大區域化的調配電力的情況,都會有機會在新的時代有新的發生。總而言之,能源價格往上走絕對不是單一事件,它告訴我們的是,在現在這麼混亂的時代,你更要思考好未來的一個情勢發展,才能在能源價格的變化裡面做好戰略的部署。

以上就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有關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混亂情況的一個解讀,希望大家喜歡,我們下次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