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語消失中" 耆老凋零.搶救瀕危文化

綜合報導  / 南投縣

語言斷根,文化難以延續,「我的母語消失中」系列報導,今天要繼續帶您追蹤,未來幾年恐將消失的、極度瀕危族群語言,92歲的潘阿春,是守護平埔族群中,噶哈巫語的重要瑰寶,近半世紀來,隨著耆老逐漸凋零,能夠流利說噶哈巫語的族人,剩下不到十人,語言存亡,危在旦夕,華視新聞團隊,記錄下台灣珍貴的美好天籟,他們的故事,帶您來看。

語言,是文化的根,當母語失落,你還能記得你是誰嗎?32歲的暨南大學中文系博士生林鴻瑞,正在跟時間賽跑,搶救平埔族群中,極度瀕危的噶哈巫語。

1990年代,學者提出,平埔族群為7族14支的說法,其中近半語言已經確定滅絕,其中噶哈巫族,主要分布於南投埔里眉溪四庄,牛眠山、守城份、大湳及蜈蚣崙,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全世界,瀕臨滅絕的18種語言之一,目前全台能夠流利使用的族人,剩下不到十人。

92歲的潘阿春,是守護噶哈巫語,無價文化瑰寶,曾被稱為熟番、平埔族甚至被迫使用漢人姓名,為了躲避歧視,族人們不得不說著別人的語言,平埔族群,至今仍無法取得合法原住民族身分,始終像是沒有名字的人。

除了噶哈巫語被認定瀕臨滅絕,台灣還有7種語言,被列為確定滅絕,包括平埔族群中的巴宰語、凱達格蘭語及道卡斯語等,但採訪小組實際走訪南投埔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79歲的潘瓊秀,是全台少數僅存巴宰母語使用者,近半世紀來,能夠和她以族語交談的對象,所剩無幾,主要分布於中部地區的巴宰族,全盛時期,曾占全台人口近5%,如今不敵語言流逝,熟悉的母語,唯有鏡子裡的倒影,願意傾聽母語,交織出台灣最多元的樣貌,承載歷史與文化,讓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自信驕傲。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