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筠婷 採訪/撰稿 梅志銓 攝影/剪輯 / 台北市
您有聽過「實驗教育」嗎?這是一種跳脫現有教育體制,不受國家課綱侷限的學習模式,儘管在台灣還不算普及,但根據統計,111學年,全台實驗教育學生總數,已經有大約2.4萬人。想實踐這樣的「烏托邦」教育理念,成本很高,父母也得付出加倍的心力,像是四歲的笑笑,幼兒教育由媽媽自己當老師,堅定走上自學之路;而今年相當於國小四年級的威達,同樣不上學,由媽媽安排各種課程,讓他能發展興趣和才能。究竟實驗教育能帶給孩子什麼?選擇體制外的學生能走出什麼樣的一條路?來看我們的報導。
穿上圍裙準備大展身手,4歲的笑笑,今天有一個超級任務。烘焙老師說:「你幫我用攪拌器,然後把蛋攪勻。」不管是過篩麵粉攪拌麵糊,還是打發奶油,都難不倒她,雖然動作不算熟練,但老師的指令,總是很快就能理解。
自學生蔡語晨(笑笑)VS.烘焙老師說:「(這樣子抹嗎),對,那你先幫我把一片放上來。」當然偶爾還是會有小意外發生。自學生蔡語晨(笑笑)說:「用到手上的要怎麼辦,我覺得吃掉比較沒有浪費。」
這一天是爺爺的生日,笑笑要送上親手做的蛋糕,幫爺爺慶生。自學生蔡語晨(笑笑)說:「爺爺我做蛋糕來給你了,」但笑笑會做的可不只這些,回到家,今天的晚餐她也是總舖師。記者黃筠婷VS.自學生蔡語晨(笑笑)說:「你有覺得很難嗎,還是一點都不難,(一點都不難,超簡單超好玩)。」
家長湯欣瑗說:「她其實滿超齡的,我們就不要講學習方面,就是光是生活跟思想,她已經超越了現在,甚至是大班的學生了,她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從日常看出孩子的獨特,讓爸媽對笑笑的教育,有了不同想法。湯欣瑗說:「今年年初的時候有在看學校,剛好看完學校隔兩天,在網路上發現了有自學這回事,我們就立刻跟先生討論我們理想的教育方式,我覺得也比較適合她。我們就決定,我們就走這條路,不去學校了。」
當其他同齡的小朋友,上幼兒園的時候,大自然就是笑笑的教室,而生活則是她的課程。蔡語晨(笑笑)說:「想自學,因為我覺得自學比較好玩。」湯欣瑗說:「我希望她可以在自學這條路上,早一點認識她自己,然後早一點去發揮她自己的價值。」
孩子學齡前,就已經堅定走上自學這條路,媽媽的目標很明確。湯欣瑗說:「我自己理想的目標是到高中,如果說她這當中,她覺得她想要到體制內,我覺得也沒問題就尊重她。我想要她做到是,她可以明白自己的選擇在哪裡,她就不會在體制內,走了可能10幾年出來說,媽媽我不知道我要幹嘛,你覺得我要選什麽科系。」
同樣是平日早晨的上課時間,不在教室裡頭的,還有今年小學四年級的威達。家長魏良羽說:「我們現在要去看一下那個蓮花池,因為剛好自然課的四年級上學期,有講到蓮花講到水生植物,我們這邊是一個埤塘公園,是一個很好走出來看這些真正的東西。」
魏良羽說:「走讀是把你課本上的知識,變成一個你親身的體驗就對了,因為課本上東西,有時候看起來其實滿無聊的,但是透過你親身的體驗,才會覺得說原來是這樣。」
魏良羽說:「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是我們的老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就是自學的好處。」對於威達的教育,媽媽親力親為,起因來自於孩子的與眾不同。魏良羽說:「念幼稚園的時候,第一天園長說,你的小孩子好像有點問題,最好帶去檢查一下。我們很震驚啊,因為他從小到大,我都覺得他是個非常聰明的小孩,怎麽會得到這種評論,評估了以後,(醫生)他就說你的小孩,有可能是亞斯伯格症,但是還是要觀察一下。」
原本尋求的體制內教育並不適合孩子,踏出框架後,反而發現孩子的過人之處。魏良羽說:「Willy可能3歲的時候,我發現他好像跟其他小孩子不太一樣,因為他數學真的太特別太突出了,他已經對微積分很有興趣。」
才小學四年級的威達,數學程度已經是國中等級,
自學生李威達說:「OK,冰島(Iceland),愛爾蘭(reland),英國(The United Kingdom),義大利(Italy),法國(France)跟西班牙(Spain),葡萄牙(Portugal)。」
魏良羽說:「你說環境應該算是有,因為從小就聽兒歌,我們聽那些童謠就是國外的兒歌,也會看英文繪本。」魏良羽說:「他的強弱項太明顯了,他不是一個每一項都很平均的小孩,他有的強的非常強,像體能就非常弱弱到太弱,變成說很難去找到一個合適的團體。」
從此之後,媽媽擔起威達的教育大任,四處尋找課程,讓他能盡情發展興趣揮灑才能。李威達說:「感覺比學校輕鬆一點,行程也更彈性。」
記者黃筠婷說:「目前國內的實驗教育,可以分為學校型態、公辦民營以及非學校型態這3種。111學年實驗教育學生總數,已經來到2.4萬人,5學年之間增加了0.9倍,其中非學校型態(含自學)的學生總數,來到了超過1萬人,當中又以國小的人數最多。」
無界塾創辦人葉丙成說:「現在為什麽越來越多家長會選擇實驗教育,我覺得一個關鍵是在於,很多的家長現在自己身處在這個世界,現在這個世界這個職場產業,變化非常非常地劇烈。所以很多的家長越來越理解,好像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不是考試的分數,讓孩子能夠在他也認同的關鍵能力上被培養。而不是國中3年、高中3年,6年生命的時間,都全部都花在準備考試,練習考試上面。」
實驗教育計畫主持人劉慧梅說:「在體制內,我們會透過不斷不斷的分數,呈現這個孩子是否有學好。可是在實驗教育,這樣的一個面向當中,我們是透過質性化的描述,來說明這個孩子的能力到哪裡。」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