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上星期的海上絲路,播出沙勿略的事蹟之後,觀眾來電說沙勿略的信徒,應該是天主教徒而不是基督教徒,因為沙勿略是葡萄牙人,而葡萄牙一直都是一個天主教的國家,沙勿略的信徒讓人認為是天主教,但觀眾如果看完今天的節目,也許就能全的了解了。事實上基督教早在兩千年前,就傳入了印度,當時東西羅馬還沒有分裂,基督教內根本沒有所謂教派的存在,所以現在在印度西部馬拉巴海岸一帶,居民所信仰的基督教,也許反而是最原始的基督教了,可見基督教的勢力,在印度生根已經很久了。
告別了臥亞,一行人來到了臥亞以南,三百公里的芒加羅港,在這裡,製作小組找到了那比巴卡斯號,她正要運砂石到阿拉伯海上的拉克地夫群島去,船長一口答應順道載我們到卡利刻特去。
卡利刻特距離芒加羅只有兩百公里,從芒加羅往南,一直到印度半島最南端的可莫令海峽,這段海岸,就是海上絲路中,名氣最響亮的馬拉巴海岸。
十三世紀的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對這片綿延不絕的椰子林,就有許多令人大開眼界的記載,但是百聞不如一見,這椰子萬能的妙用,若不是親眼目睹,恐怕會半信半疑呢。椰子的果肉及果汁可以裹腹,堅硬的外皮,泡水變軟之後,可以剝下硬質纖維部分,再加工製成繩子、蓆子或地毯,用椰皮纖維製成的繩索,是當地人蓋房子、造船、捕魚時,不可缺少的材料,當地的婦女,靈巧純熟地轉動著紡車,她們是製造椰繩的大功臣,轉眼之間,此行的第二個目的地卡利刻特港到了。
十四世紀,卡利刻特是海上絲路上,一顆燦爛的寶石,如今光彩被南方的科欽奪去,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只有古老的清真寺,還訴說著往日的光輝。
星期五的正午一刻,清真寺的尖塔傳出陣陣的祈禱文,信回教的男子聚集在清真寺裡,絲毫不馬虎地洗淨手腳,準備禱告。卡利刻特是印度西岸的回教大城,過去被稱作是「開在阿拉伯世界的大窗」,和基督教徒聚居的臥亞,有著天壤之別。市中心的廣場,擠滿附近各地前來採購的人群,顯得十分熱鬧,但是奇怪的是,竟然清一色都是男性,這大概是回教世界的特色吧。
這裡的居民,靠捕魚為生的不少,這一帶的棘鬣魚、沙丁魚、鯖魚很多,小蝦子的捕獲量也很豐富,漁夫通常把蝦子運往附近冷凍庫冷凍,再外銷到世界各地去。沙灘上這排兩端往上翹的細舟,相當特別,細長的舟身,竟然有六公尺長,船身是用椰繩牢牢地固定在一起,完全不用釘子打造,古代出沒於馬拉巴海岸一帶的海盜船,據說就是這種輕巧靈活的細舟,想不到這些細舟,還有這麼一段不光彩的歷史呢。
製作小組並沒有忘記找十字架的事,這一帶居民口口聲聲說,他們是聖多馬之子,聖多馬傳說之謎像團霧一樣,令人費解,聖多馬真有其人其事嗎?一行人為了探個究竟,來到了喀拉拉省的克朗卡諾,傳說聖多馬就是在這裡上岸,輾轉到印度各地傳教的。這座教堂,當地人說是為了紀念聖多馬登陸印度,特別建造的,其間經過多次改建,這是三十年前重建整修過的模樣,這座教堂是不是能揭開聖多馬之謎呢?
教堂祭壇背後幽暗一角,放著一個玻璃做的箱子,箱中供奉著的正是聖多馬的右腕骨,這實在不可思議,這塊腕骨,據說在聖多馬過世後,一直由他的弟子收藏著,直到三十五年前,才由羅馬樞機主教親自送到印度,安放在克朗卡諾,如果這真是聖多馬的腕骨,那它豈不是曾經直接觸摸過耶穌基督,腹側傷痕的那塊腕骨了嗎,真是令人不敢相信吶。
傳說中,聖多馬一手建立的七座教堂都還在,不論究竟真有此事,或是後人穿鑿附會,這些教堂的建築形式和內部裝潢,都表露出混雜了印度寺院的風格,這正是基督教成功地,融入當地人生活的最佳證明。
製作小組在克朗卡諾,近郊村莊的古教堂中,拍下了十分難得一見的印度基督徒的婚禮,這座教堂也是由印度教寺院改建成的,祭壇的擺設,看得出來是印度教的樣式,新郎是拜比先生,二十八歲,新娘是拉莉小姐,二十六歲,這對新人的吉日,是根據傳統的占星術選訂的,婚禮的儀式相當特別,是基督教儀式,和傳統印度風俗的巧妙結合,婚禮過後,一對新人步行前往男方家去,新郎的母親,親自到門口迎接新娘,這是表示歡迎她,成為家族一員的傳統禮俗,款待親友的筵席,倒沒有什麼山珍海味,每位客人前面一塊方形的芭蕉葉,就是全部的餐具了,白飯上澆了各種不同味道的咖哩,盛上了泡菜,淋上酸乳酪,然後用手抓著吃,倒也賓主盡歡,新郎、新娘穿梭在筵席之間,招待賓客,以盡主人之誼,這對新人要先在男方家住四天,再到女方家住四天,然後才開始真正的新婚生活。
婚禮的壓軸好戲上場了,身穿白袍,身段玲瓏的印度少女,舞姿十分迷人,伴奏的歌曲相當輕快,這是首歌頌聖多馬的節慶歌曲,歌詞是「多馬是我父,他諄諄的教誨,飄洋過海來到印度,我心充滿喜悅,用花及蜂蜜,一齊歡迎我父」。
克朗卡諾以東四十公里的地方,有座小山,傳說是聖多馬生前閉目深思的場所,如今成了香客不斷的朝聖地點,每年復活節前後,人潮達到最高點,上山的道路香客擠得水洩不通,有的搭船,有的坐火車,有的乘公車,而徒步四天前來朝拜的信徒,也大有人在,在氣溫超過攝氏四十度的酷熱天氣下,一路上風塵僕僕,一步步往山頂走去,靠近山頂的岩石周圍,早已擠得動彈不得。
岩石上據說刻有聖多馬的腳印,可是形狀已經模糊,很難辨認了,信徒們說,聖多馬每次到這來祈禱的時候,一定用他那根撫摸過耶穌身體的手指,在岩石上劃著十字,久而久之,這個十字竟然發出金色的光輝,因此這座小山就被稱為「黃金十字架山」,如今教堂裡矗立著,貼著金色錫箔紙的大十字架,而十字架周圍的祈禱歌聲,從未間斷過。
聖多馬、達伽馬,聖沙勿略三人背負著十字架飄洋過海,不約而同的來到印度西岸,也許金銀財寶,絲綢香料都已成過往煙雲,只有宗教信仰的不變與永恆,仍像夜空中閃亮的星星,繼續照耀著馬拉巴海岸,下個星期請別忘了,繼續收看海上絲路。,節目中將為您介紹馬拉巴海岸,聞名世界的香料胡椒的產地。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