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甫 / 台北市
「當我在冰球場上奔馳,全身肌肉的痠痛全都煙消雲散」這一道道爆發力極強的黑色閃電,全都背負著索馬利亞移民的標籤。隨著瑞典冰球教練退休後開始帶隊集訓,移民至瑞典境內的索馬利亞青年,不僅罕見地代表來自熱帶國家,開始挑戰世界冰球大賽,更成為不分國籍移民的標竿與青年偶像。只是,瑞典如此成功的共融政策,隨著假新聞操作移民議題衝擊瑞典大選,執政團隊社會民主工人黨被迫緊縮移民政策,衝擊良好的共融典範,自今年九月大選至今,朝野仍在彼此杯葛遲遲無法取得內閣首相任命的共識。隨著左右派互相攻訐互不讓步的政治混局持續,打著反移民大旗的激進右翼,瑞典民主黨的支持度亦創下新高,這除了警示臺灣,社會體制強健的瑞典都難以在假新聞的操作下倖免,本文也將探討瑞典真正的難題「房價」,這被假新聞掩蓋的真實戰場。
瑞典大選與國會內閣首相難產
從德奧義等歐洲國家大選結果觀察,人民開始揚棄傳統的老牌政黨,全面向激進右翼政黨傾斜,瑞典作為社會福利國家(Welfare State)、高度均富色彩鮮明的堡壘之一,能否阻擋右翼狂潮的席捲,全球都在審慎觀察屏息以待。歐洲國家雖困境各有不同,但境外勢力(多國皆指證以俄羅斯為主)屢屢操作移民議題得手翻轉政局,瑞典也難以幸免於難。
選前一個月,瑞典第二大城哥特堡(Gothenburg)發生大規模縱火燒車,一夜之間共有近八十輛車被燒毀、瑞典第三大城馬爾摩(Malmö)和工業城特羅爾海坦(Trollhättan)也傳出縱火案。俄羅斯親官媒電視台RT(Russia Today)不僅廿四小時重播縱火畫面,利用社群媒體Twitter與Facebook快速轉傳之外,當極右政黨(AFS)宣傳遊行與移民發生推擠,RT亦會擴大渲染,企圖吹起瑞典治安堪憂的風向。另一方面,臉書出現假帳號以阿拉伯文書寫虛假的政令宣傳,例如溫和聯合黨(Moderata samlingspartiet)、瑞典民主黨(Sverigedemokraterna)將關閉清真寺、回教學校、十八歲以下禁止在公共場合戴頭巾、遣返大量移民等標語,在高達七萬名會員的臉書社團中發文,呼籲票投社會民主工人黨(Sveriges Socialdemokratiska arbetarparti),假帳號不僅在激化各政黨衝突之後刪文,同時也讓各政黨互相指責彼此製造假新聞意圖影響選舉。
選情高度激化連帶投票率超越上屆大選,以近九成的投票比例,開出左、右翼聯盟(左翼由社民黨領軍、右翼由溫和黨領軍)各佔四成的票數,而激進右翼、親俄反移民的瑞典民主黨,連續九屆大選得票成長,拿下創黨以來的新高票,以近18%的得票成為瑞典第三大黨(見下圖一),快速獲得歐洲各國激進右翼政黨的祝賀電文,普遍視為歐洲民主防線潰堤的警鐘。由於選後左右翼聯盟都拒絕與瑞典民主黨共同組閣,在政治光譜兩端的政黨,就必須要有政黨跨越路線與政見的鴻溝,願意在內閣首相的任命投票上妥協,才能過半數產生首相。遺憾的是,假新聞不僅衝擊了選舉結果,代表左翼聯盟勢力的社會民主工人黨黨魁兼現任首相勒夫文(Stefan Löfven),選後立即遭到右翼與激進右翼聯合罷黜,直到下任首相任命投票出爐前,勒夫文暫時出任看守內閣首相。
問題來了,國會議長諾倫(Andreas Norlen)過去三個月,召集國會八個政黨的領導人開會,先後兩次任命左右翼領袖勒夫文及溫和黨黨魁克里斯滕森(Ulf Kristersson),分別進行政見與路線的磋商,希望內閣首相人選盡速達成共識組閣上任,但終告失敗。按照瑞典憲法,國會大選後共有四次首相任命投票的機會,按照先前各政黨磋商的進度,一旦首相人選最終無法取得共識,瑞典最快在明年春季就會重新舉行國會大選,而據最新民調顯示,最終得利者恐怕仍將是親俄的瑞典民主黨。
積極對抗假新聞的瑞典
除了政局的困頓,自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至2016年中,瑞典官方機構確定至少近卅則假消息在瑞典出現,而大多數都出現在俄語的網站上,該消息主要目的是要減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波羅的海與瑞典的影響。本屆國會大選選前,牛津網路研究中心(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發布了一份《Twitter與瑞典二○一八年選舉》研究報告,並被Euronews節目完整引用於重點時段撥出,報告顯示所有在Twitter分享的選舉訊息裡,共有高達三分之一是假新聞,報告更明確警告,Twitter在瑞典不但成為假新聞氾濫的通道,更是歐洲各國選舉中,災情最為慘重的國家,而且嚴重程度僅次於美國。
不過,瑞典因應假新聞衝擊,嘗試整合國內外資源,積極對抗假新聞的態度值得臺灣借鏡。首先,從瑞典國防部民防應變署(Myndigheten för samhällsskydd och beredskap, MSB)近年頒行的《如果危機或戰爭來臨》的民防手冊來看,除了提醒人民在緊急狀態準備充足食物、飲水與避難地點,當國家遭遇緊急危難時,未經證實的假新聞必須反覆求證。尤其在戰爭與戒嚴狀態,除了國營的瑞典電視台(Sveriges Television)之外,瑞典國家廣播電台(Sveriges Radio)的P4台是可靠的消息來源,民眾應隨時備好電池,以備即時收聽廣播。儘管手冊沒有點名假想敵,但俄羅斯近年侵略喬治亞與烏克蘭的行徑,已經迫使周邊國家重新審視防衛指南,假新聞更早在選舉前已經被提升至國安層次。
其次,瑞典尋求Google News Initiative的協助,在選前一周集結芬蘭事實檢查員、英國和美國媒體企業家、瑞典和印度媒體學者以及一百名新聞系學生,在斯德哥爾摩市中心,成立「Pop-Up Newsroom」設計並直播解決方案,直接監控選舉最後關鍵幾日的新聞是否真確。這個參考墨西哥#Verificado2018計畫的積極作為,目的不僅在成立一間實體的事實查核中心、追蹤假媒體網站的遭縱技術與流向,更重要的是協同瑞典的媒體並肩作戰,為2019年歐洲大選的準備工作制定原型,並模擬新的工作流程和技術方法。
有趣的是,筆者秉持著科學的精神,嘗試導入巴西出臺的查找機器人軟體Pegabot,反證瑞典官方以及牛津網路研究中心的說法是否真確後發現,瑞典民主黨魁 Jimmie Åkesson的推特Twitter,真的存在不少境外勢力製作的機器人帳號,且藏匿在選前與選後罷黜社會民主黨首相的發文裡,試圖散佈與衝高親俄候選人的風向並壯大聲勢。可以確定的是,頻繁遭到假新聞潛入的社群軟體Twitter與WhatsApp為保障其信譽,紛紛加強監控機器人動向與糾錯,Twitter甚至大砍數千個帳號,然而,當影響公民社會的意圖,已經從境外勢力提升到人工智慧(AI)的層次,這已經不是任何國家憑一己之力,就可以拆解的炸彈。(關於機器人介入全球選舉的細節,煩請參照拙著迎戰假新聞:揪出帶風向的機器人)
瑞典政局真正的難題
客觀的說,移民議題作為假新聞主要的標的,確實是基於移民在瑞典的困境基礎來進行操作,例如不斷指責移民失業率高達20%(瑞典全國約7%),要花至少十年才能融入瑞典社會,但這也讓瑞典真實的面貌被忽略,所以下文將從勞工政策、世界不平等報告、都市化與高房價,探討瑞典政局真正的難題。
德國雇主協會聯盟(BDA)負責人克雷默(Ingo Kramer)近日提到,在德國接納眾多移民中,許多逃離戰火的群眾融入市場的速度令他吃驚。經過一年的共融教學後,多數年輕移民都可以流利應用德語,並且正在接受職業學校的課程,不僅有四成的新移民已開始工作與成為學徒,中小型企業也在尋找這些員工。數據雖然證明梅克爾所採取的方法有在實踐,然而,德國激進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的領導人高蘭(Alexander Gauland)對此回應,德國公民每天都在面對不斷上升的住房短缺、租金的增加,以及一系列永遠不會停止的可怕攻擊。
上述德國真實發生的情境,與承受新移民壓力、假新聞攻擊頻率最高的瑞典,有著驚人的相似,因為這就是福利國家在平衡經濟全球化衝擊與人道救濟的槓桿,這個被假新聞掩蓋的瑞典真實面貌,近年正以平均超過3%的經濟成長率(高出全體歐盟平均),吸引眾多經濟移民移入瑞典,人口不但首次突破一千萬,新移民活躍的人口紅利亦提供瑞典製造業、營建業與服務業充足的人力。
從1990年前後瑞典社會福利政策中發現,勞工與新移民基於完備的保障與輔助二度就業的機制,加入工會後搭配高額的所得稅額,讓勞工本身就是社會福利的支撐者。當年在瑞典420萬的職工中,約有320萬人參加了公會或職員協會等工會組織,從而加入了失業保險。這些由工會組織辦的失業保險經費70%來自國家。參加工會一年以上(起碼工作了五個月並交了五個月會費)的失業者向職業介紹所登記失業,五天後,每天可以得到90-210克朗的失業救濟金。一次可以連續領六十星期(每週發五天,即300天),55歲以上的失業者可連續領450天(九十星期)。過期,需在工作並交會費五個月後,才有資格再請領失業救濟。
而沒有參加工會的失業者(包含剛畢業三個月以後的學生)每天可領取75克朗的現金補助),一次可以連續領卅星期,超過55歲可連續領六十星期,超過六十歲的失業者可提前退休或可長期領取每天75克朗的救濟。對長期失業者,社會有義務通過社會救濟等方式保證其基本生活,但失業者必須定期向職業介紹所聯繫,並隨時準備接受介紹所安排的工作,沒有正當理由拒不接受者,則停發救濟金四星期。由於工作失職或辭退、或無理由而辭職不幹,補助也可以扣發二到四星期。所找到的工作如在外地、國家提供搬運費和安家費等。工作一段時間後想搬回原址還可再得搬遷補助,國家還免費組織失業職工教育,讓他們改學新的技術,以適應勞動市場的需要,接受教育期間,失業救濟金照發。
2017年底,瑞典企業聯合會和政府針對2015年以來的大批新移民,出臺了稱之為etableringsanställning的方案(類似臺灣建教合作),凡是新移民和23歲以下就學中斷地的年輕人,可以接受約僱工作長達兩年。這樣的全職工作是七三比,全職工作的七成時數與薪水、搭配三成時數的教育時間。員工有權在工作時間內學習瑞典語而無需停工,勞方支付部分的薪津其餘由政府補助,兩年後,就業狀況變成滾動合同,並有監督委員會,以確保就業形式不被濫用。
瑞典這卅年的鼓勵就業、高額所得稅、累進稅制,造就了一個較均富的社會,透過學者的研究,瑞典總體所得分配不但較為平均,收入前百分之一的上上層階級所得占比,也低於其他先進國家。此外,據世界不平等報告的考察,經濟全球化造成所有政體(無論民主或威權)的貧富差距持續擴大,但是社會福利國家的勞動、社福政策與稅制,可以讓貧富差距趨緩,美國與威權模式卻都會讓貧富差距惡化的更快,就此美國已有學者針對川普自豪的企業獲利與實質薪津對比發現,企業獲利並沒有反映在實質所得甚至停滯(圖二),足以應證世界不平等報告的觀察。
不過,瑞典經濟與社福的人口拉力強勁,不但造成瑞典人口快速膨脹且都市化,中產階級移居都市核心的仕紳化現象,也會迫使弱勢族群只能往都市邊陲移居。從下圖三清楚的呈現卅年來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人口成長趨勢,以及下圖四人口湧入斯德哥爾摩市中心,造成都市持續擴張、鄉間小鎮衰頹的現象(紅棒代表卅年來消退的人口、反之綠棒代表成長的人口,且長棒的高低代表著移入移出人口多寡)。斯德哥爾摩供不應求的住宅需求導致房價仍在飆升,這座外界高度讚揚的公宅政策、宜居城市,實際上為了拿到租約,勢必得支付更多高於市價登錄的租金以求安眠幾宿。
住在斯德哥爾摩都會區的高昂生活費,對比根本無法符合自我期望的生活品質,就連跨國公司都得直接包租套房給予員工來進行留才,這種不安全感與相對剝奪感充斥的氛圍,弱勢族群感受最深,房價議題也成為瑞典左右陣營無法妥協,並在首相任命無法取得共識的原因之一。
右翼陣營之一的中間黨黨魁AnnieLööf相信自由市場的機制,如果屋主可以獲得更高的租金,更多的房源將被釋出且解決租屋的問題,畢竟在瑞典國內290個城市裡,共有243個城市存在住房短缺問題。顧問公司Ramböll經研究發現斯德哥爾摩的租金上限若開放,租金確實會攀升50%,這種劫貧濟富的逆轉分配機制,將有更多弱勢婦孺移居郊區,對於左翼的社會民主工人黨來說,一旦妥協整個政黨也將遭到核心支持者的唾棄。
不願讓步的兩造勢力,朝著可能親痛仇快的重新大選展演,如果連瑞典都無法走出假新聞所蓄意鋪陳的劇本,或許這也是為何臺灣陷入公共政策無法辯論的肇因。平心而論,瑞典政局真實陷入房價與社會福利制度衝突的困局,他者亦鮮少關注解讀,這也說明了自己的國家只能自己救。反觀美國屢屢警示假新聞侵入臺灣、現下臺灣的高房價困境與剛起步的長照政策,政府當局與能人志士的步伐更應當加大了。
劉彥甫(University of Vienna & Ghent university global studies MA/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碩士、專欄作家)
本文經「台灣歐洲聯盟研究協會」授權轉載。原文點此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