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流域廣建水壩 天災人禍頻傳

湄公河流域廣建水壩 天災人禍頻傳 | 華視新聞

蒲依婕 徐弋桓 專題報導  / 亞洲

中南半島知名的湄公河留經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是沿岸國家民眾賴以維生的河川母親。只是近年湄公河上的水壩一個接一個蓋,更別說在中國的上游更有6座水壩,除了嚴重影響中下游生態,更看到美、中、日、韓等國在這裡的地緣政治角力。

今天的打開世界之門,我們先從上游的寮國看起,寮國擁有44%的湄公河水域,迫切想要建水壩發電來賺外匯,水壩對當地帶來什麼衝擊?寮國又付出了什麼代價?

凶猛洪水傾瀉而下,2018年7月寮國阿速坡省,1座興建中的水壩突然潰堤,50億立方公尺的大水、200萬座奧運游泳池水量,瞬間淹沒下游土地。無情大水造成數百人失蹤,6600人流離失所,災民很難想像,來自湄公河的水像母親般孕育了他們,卻也可以頃刻間奪走人命。

湄公河從中國青海為起點,在中國境內被稱為瀾滄江,流經中南半島的部分改稱湄公河,由於中國位於河川上游,對水力資源的掌控,也處在比較有力的位置,中國在上游興建6個水壩,整個湄公河已有8座水壩,未來中國還要興建20座,將手伸入中南半島。

身為中南半島唯一內陸國,寮國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面積23萬6800平方公里,人口約686萬,2018年人均GDP只有2690美元,相當於8萬多台幣,跟泰國在文化語言上有相似之處,像是泰國東北地區和寮國,就流傳一種叫做「莫蘭」的音樂類型。

越戰期間美國在寮國噴灑橙劑,投下200萬噸的炸藥,至今寮國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因此擁有湄公河44%流域的寮國就希望靠著建水壩成為「東南亞電池」,但水壩品質引人堪憂,一座座水壩也對環境造成嚴重傷害。

河面上神秘的身影,是生活在湄公河水域的伊洛瓦底江豚,牠們是這裡的生態指標,但過去20年江豚數量快速減少,現在剩不到100隻,造成江豚消失的原因主要就是水壩破壞棲息地,漁業捕撈和汙染,寮國的東南亞電池計劃並沒因此停下腳步,甚至計劃2020年前,完成100座水力發電廠,在缺乏技術的情況下,必須仰賴外國圓夢。

雖然阿速坡省出事的水壩中國沒參與,但中國負責寮國將近一半的水力建設計劃,對寮國的影響力可見一般。

歷史上寮國政府在親中和親越南之間飄移不定,但是經過多次政權更迭寮中關係只有更緊密,2016年的東協峰會,寮國在南海主權議題上向中國靠攏,同年歐巴馬成為首位訪寮國的美國總統,美中角力可見端倪,而各方勢力就像湄公河對寮國一樣,每一個波動都可能會有長遠的影響。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