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伊朗
國際專題看到波斯灣的戰火!位在阿拉伯半島南端國家葉門,長年處於內戰當中。最近葉門胡塞叛軍高調承認,就是他們以無人機轟炸了沙烏地阿拉伯的油田、和煉油設施。只不過,從沙烏地政府到美國政府卻都直指伊朗才是真正幕後黑手。已經斷交的伊朗和沙烏地,彼此間有什麼深仇大恨,還要假手他人來破壞對方的石油經濟命脈?
伊朗,古名叫做波斯。波斯人的信史時代,始於西元前兩千七百年,而大一統的波斯帝國以文化先進優美,商業活動繁盛著稱。如今伊朗的首都是德黑蘭,光是這一座城市裡就有兩千多座清真寺。伊朗人信仰真神阿拉,崇敬先知穆罕默德,但有許多伊斯蘭國家是伊朗不太願意稱兄道弟的,主要原因就是教派。
當今的伊朗信奉什葉派信徒人數大約只占全球穆斯林的一成。但是中東地區大多數伊斯蘭國家信奉的卻是遜尼派,遜尼的意思是遵循傳統,全世界16億穆斯林中將近九成都是遜尼派。到了1925年巴勒維王朝建立,伊朗才算進入大家比較熟悉的近代。1958年,伊朗前國王巴勒維還造訪過台灣,也讓巴勒維成為唯一造訪過臺灣的伊朗君主。
只是巴勒維國王主張西化與革新,當年的伊朗可是美國的堅強盟友,因此在以色列這個重大問題上,伊朗和美國站在同一陣線,和其他伊斯蘭國家分歧得很明顯。巴勒維王朝在1979年的革命中被推翻,宗教領袖何梅尼成立了政教合一的共和國,伊朗也開始加入反以色列陣營,而且不反則已,一反驚人,前總統艾馬丹加甚至放過話,要讓以色列從地圖上消失。
伊朗前總統艾馬丹加,「錫安建國主義者的政權(以色列),是全世界小偷和罪犯的大集合,不要以為承認了巴勒斯坦是一個國家,你們的存在就安全了。」由於教派的意識形態不同,伊朗和伊斯蘭起源的國家沙烏地阿拉伯,經常站在敵對面。伊朗革命之後就連統治的方法,也成為兩國看對方極度不順眼的原因之一。
革命後的伊朗新政府反對君主制,認為君主制不符合伊斯蘭教義。但是沙烏地阿拉伯就是傳統而保守的君主制。阿拉伯國家也就順勢分成兩派,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選擇挺伊朗。而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葉門則是站在沙烏地這邊。沙烏地阿拉伯一向自視為阿拉伯世界的大哥,沙國王儲穆罕默德親王,「如果我們在未來五年內成功,許多國家自然會追隨我們,全球性的新文藝復興,將在30年內發生在中東。」但是從伊朗角度來看,沙烏地這個阿拉伯大哥的位置並不合理。
除了意識型態之外,沙烏地和伊朗的能源政策,也多所抵觸。沙國和伊朗分別是全球第二和第四大的石油蘊藏國,沙烏地土地廣裒,人口少密度低,注重的是自身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的長遠利益,2018年人均GDP達到23566美元,只比台灣低一些。而伊朗經歷過兩伊戰爭的創傷還有西方國家對伊朗的禁運制裁,傾向於追求短期內的高油價,2018人均GDP就只有5820美元。
二戰後美國和前蘇聯間的對立被稱為冷戰,如今伊朗和沙國之間的競爭等於是冷戰的中東版。雖然兩國沒有真的開戰,但整個地區內許多衝突都有這兩國的勢力在背後推波助瀾。由於仇視美國,伊朗很多地方故意和美國對着幹,包括美國一直扶持敘利亞境內的武裝民兵,伊朗卻公開支持敘利亞的阿塞德政權。還有煽動同為什葉派大國的伊拉克,不要和美國合作。讓美國雖然擊潰了海珊政權,在伊拉克卻依然一事無成。
更近期的葉門也是明顯例子,伊朗支持葉門叛軍青年運動組織,而沙烏地則選擇奧援原本的親美政權。由於坐擁石油這個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資源,萬一伊朗和沙烏地開戰,引發的經濟災難將是全球性的。
而在軍事上,伊朗和沙烏地兩國隔波斯灣相望,波斯灣是航運要道,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都不會坐視任何會影響這片水域的武裝衝突,萬一伊阿開打,有很大機會引來以美國為首的聯軍介入。西方軍事勢力再度深入並不是阿拉伯國家樂見的結果。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