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新聞 蔡岳霖 黃昭盛 台北報導 / 台北市
香港反送中運動最常號召集會的地點之一就是獅子山,像中秋夜的星光人鏈,就盤踞整座山頭。而香港有部長壽單元劇就叫《獅子山下》,從1970年代播出至今,描述的正是獅子山下市井小民務實、奮發、拚搏的故事。這齣劇本來有爭取民主自由的含義,但卻被中國前總理朱鎔基,侷限定義在只為經濟民生奮鬥。
只是,這回反送中運動,讓香港人不但回憶劇中故事的真正意涵,也重拾過去獅子山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2014年香港雨傘革命,黃布條寫著「我要真普選」,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黑布幕也寫著「實行真雙普選」,時隔5年不約而同都在獅子山上。
大家在獅子山下相遇上,而獅子山位於九龍和新界之間,高495公尺從其中一面看,形狀像是蹲伏的雄獅,它見證了香港的變遷,它也成了香港人奮鬥精神的象徵,獅子山下1970年代,香港電台的實況電視劇,大酸港警不抓賊只會開單,《獅子山下》劇集中幾乎是日常瑣碎,要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有共嗚,長壽劇集 一演就演到了1980年代。
劉銳紹劉銳紹:「那個時候大家覺得社會很不公平,所以大家覺得我們要發揮獅子山下的奮鬥的精神,可以說70年代的訴求是民生性的。」劉銳紹曾任香港《文匯報》駐北京記者,64後被北京點名動亂菁英,回到香港劇組邀約下起草了,獅子山下之風風雨雨。
劉銳紹:「到80年代包括有公民權利的涵義,以及到64以後,這個內容就廣泛了。」劇集寓言香港在97後面臨困境,提問要先審閱不能追問,新聞台從此沒了獨立自主,從民生奮鬥演成了香港前途問題,主題曲也從了小調,變成了獅子山下,既是同舟在獅子山下且共濟拋棄區分求共對,這首歌1979年收錄,直到17年後才翻紅。
原因是香港人歷經了,包括1984年主權移交中英談判,1989年64天安門血腥鎮壓,再再使得香港人對認同中國產生懷疑,也急著讓讓北京當局,把獅子山精神引導到另一個方向。劉銳紹:「他們就把當年獅子山下的精神侷限在經濟為民生奮鬥,後來80年代開始獅子山下有民主自由的涵意,它就掩蓋起來了。」
獅子山下劇集2015年後,演的是占領中環運動後,香港人和香港事蹟,同樣的獅子山下不同的訴求,但沒變的是同舟共濟的香港人,那份為未來打拼的心,劉銳紹:「我自己走好,這一棒我就可以交給下一代,總有一代人可以走到終點的。」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