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光 蕭若華 報導
最近國內青少年大刮日本風,日本雜誌、日本商品大量湧入,不過很多專家學者認為,這些都只停留在消費的層次,年輕一代對日本的了解,還是相當負面的,但是做為我國對外貿易的最大入超國,不管現在或是未來,日本跟我們關係都十分重要,所以有鑑於此,我國的救國團和日本的日亞航,特別聯合為兩國的青年,安排了一次特別的接觸。
午後的東京大學,少了往日的熱鬧,而添加了一份寧靜,即使是暑假已經開始,但是校園裡仍然有三五成群的學生,優閒的逛著、躺著,享受那夏日涼風,遠處有百年歷史的老鐘樓,不久前才跟幾百名畢業生道別,今天禮堂裡,卻來了一群操著不同語言的年輕人,他們正是今年中華民國大學生訪日研修團的成員。這個由日本亞細亞航空公司,與救國團合辦的訪日活動,原來已經有十三年的歷史,所有的經費都來自一個,稱為「日華青少年交流協會」的基金會,顧名思義,這個活動的成員,也許沒有機會走訪名勝古蹟,但是卻能夠真正的跟日本年輕一代接觸,了解這個東方強國的文化。
其實在這次訪日團十個團員裡,像呂麗娜一樣不懂日文的就占了一半,另外五位成員則會講日文,因此當團員跟日本大學生交流的時候,彼此幫忙、相互翻譯,中、英、日三國語文並用的場面就常出現了。從自己的學校聊到家庭,從家庭談到個人未來,兩國的大學生打破了語言的障礙,對這群源自於同一個東方文化的異國青年來講,彼此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除了跟日本大學生交流之外,這十名年輕的團員,更有機會一睹日本現代與傳統的一面,眼前這兩幢高四十八層,三個月前才剛完成的東京都政府大樓,正是日本人講求現代化、高效率的最好例證。走進一樓大廳,團員們發現,這裡竟然沒有任何警衛,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操作簡單的電腦終端機,任何民眾都可以透過它,查詢所有的市政資訊,就連要辦的事情,跟那個單位有關,應該找那些人,該怎麼走,電腦螢幕都會詳細的告訴你。
其中更叫團員驚訝的是,被全球譽為新科技的高解像度電視,在這裡竟然這麼普遍的用於這裡,眼前這個大電視正以電腦動畫的方式,把東京的人口、交通、糧食分布等資訊,生動的呈現出來,使得原本冷冰冰的政府辦公大樓,變成了一個具有人性,又有社教功能的資訊中心。
由於台灣青年來訪,平常門禁森嚴,非一級主管不能進入的防災中心,也打開了大門,這個位於九樓的防災指揮部,恍如007電影中的情報中心,而它的功能也差不多,因為當東京發生任何天然災害的時候,東京市長就會集合地方首長坐鎮這裡,透過大螢幕立即監看各災區畫面,電腦看板也同時接收有關災害人數,火災、水災以及地震的最新資料,所有的行動命令,也從這裡直接傳達出去,看到如此先進的防災中心,團員不禁在心中自問「日本能,我們能嗎?」
看到了日本先進的一面,團員心中固然五味雜陳,不過對他們來講,最期盼的還是「HOME STAY」的來臨,所謂「HOME STAY」,就是指這十位團員,將個別接受日本家庭的招待,在短短二天一夜的時間裡,體驗傳統的日本家庭生活方式。
接待家庭的主人來了,團員們都興奮的跟大家道別,接待團員褚士瑩的,是一個叫植田的家庭,來飯店接他的是植田家的大兒子植田政博。碰面不久,陌生很快就被年輕人的熱情融化了,他們一個念日本成蹊大學法律系,一個是台大政治系二年級的學生,沿路上二人無所不談,植田家位於東京市郊,一個叫蕨市的小鎮,搭電車要半個多小時,在車廂裡,他們的話題幾乎沒有停過,沒多久就到了蕨市,眼前的景像,跟繁榮的東京市中心完全兩樣,植田先生早已在門口等候褚士瑩的來臨。
由於植田先生是航空公司的座艙長,走遍世界各地,就連台灣也來過一百多次,所以對這位台灣客人一點都不見外,還用他收聽大陸電台學來的國語,跟褚士瑩喝茶聊天,好客的植田先生更拿出了他走訪台灣各地的照片,跟採訪小組聊起來,就在植田先生跟我們聊得起勁的同時,他的大兒子早已把褚士瑩拉到二樓的臥室裡,讓這位遠來的客人欣賞他的收藏品。
聊得興起,植田政博也現學現賣的用中文,跟褚士瑩交談,一點也不輸給他老爸,樓下不斷傳出笑聲,廚房裡的植田太太則忙著做菜,褚士瑩也換上了和服、穿起木屐,原來植田先生要帶他去澡堂洗個傳統的日本澡,踏進澡堂,讓久居都市的褚士瑩大開眼界,坦裎相對,相互擦背,這種特有的日本洗澡文化,讓他有一家人的感覺。
享受過一頓豐盛的日本晚餐,植田先生一家人更安排了一個,叫褚士瑩意想不到的節目,久未彈琴的植田太太再拾琴譜,在七十幾歲的老奶奶指揮下,唱起兒歌來,此刻的褚士瑩,真的感動了,夜深了,褚士瑩度過了難忘的一天,晚安禮行完以後,他帶著微笑入夢。
夕陽再度灑落在東京灣上,薄薄暮色中,團員們緊抓著一分一秒,分享自己訪日的體驗,裡面有著相聚的歡笑,也有離別的輕愁,短短的日子裡,憑著坦誠,憑著自信,一道友誼之橋就這樣的建立起來,再見了東京灣,再見了,日本,再見了,這一趟文化之旅。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