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八賢(一)

胡淑裕 蕭若華 報導  / 南投縣

  歷史上竹林七賢的故事,一直是傳為美談,本單元介紹竹林八賢的故事,在草屯、嘉義一帶有八位從事藝術工作的同好,經常聚在一起,不談功名利祿,只談藝術創作,由於他們經常在山林採撿創作用的石頭、木頭等材料,而創作的主題又和鄉土藝術有關,所以有人戲稱他們是竹林八賢,在今天工商業社會爭名奪利的世界裡,竹林八賢經常聚在一起相互打氣,堅持藝術創作,不向商業低頭,他們的故事就像一股清流,可以讓我們細心的品嚐。

  魏晉南北朝有竹林七賢,經常聚集在竹林之下酣暢清談、與世無爭,傳為美談,現在在草屯、嘉義一帶,也有一批文人雅士,他們各懷絕技,取材鄉土,經常以藝會友,也蔚為美談,有人稱他們是現代的竹林「八賢」。

  他們八個人當中不但有名氣已經很大,在藝術界早已享有盛名的名家,像書畫家李轂摩、書法家陳其銓,其他六位也都是在當地小有名氣,經常應邀參展、得獎的藝術工作者,他們在參展場合裡相互吸引、認識,其中把他們各自從不同藝術領域中串聯起來,經常聚會的核心人物是白滄沂。提起白滄沂,當地的人都叫他白老師,可是說也奇怪,明明他是一家廚具行的老闆,為什麼叫他白老師呢?原來在當地,他的「天雕」作品已經聲名遠播,許多中小學都請他上課演講、而上課演講幾乎占掉他大半的時間,所以每個人,都稱只有高中畢業的他為白老師,現在學校放暑假,白老師才能又回到山林,繼續找尋他的「天雕」作品。

  「天雕」是謝東閔資政替這些木雕取的名字,意思是這所有的作品都是天然形成,完全沒有經過人為的切割,自然形成的造型,這一件件原本丟棄在山林腐朽的木頭,經過白滄沂順著紋理清洗,然後仔細觀察,直到找到適當的角度,配上底座、命名,這些木頭就有了生命,一個個像飛舞的木頭,舞出一柱擎天、迴、孕、現代舞、佛手等成為上天的傑作。

  現在很多人看到白滄沂富有創意的天雕作品,都愛不釋手想要買回家,但是對木頭有一份特殊感情的白滄沂都不賣,他說他還要想辦法蓋個陳列館,來展覽這些天雕,因為現在天雕作品已經愈來愈難找了,怎麼能賣,這些年齡都至少三百年的天雕,將留給好友及後代子孫欣賞。

  白滄沂,一個廚具行的老闆,卻能使朽木有了生命,他對木頭的匠心獨具及癡愛,吸引了許多藝術界的朋友,像名書法家陳其銓,可以說是中部地區最有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已經自成一家,卻和白滄沂成了好朋友,就是被他對藝術的執著和熱忱所感動。

  為了替心愛的天雕命名,白滄沂經常到陳其銓家求教,連帶著幾個和白滄沂經常一起走動的藝文界朋友,也和陳其銓有了來往,這位葉格是嘉義市的名人,他的石藝在中部地區已小有名氣,他和白滄沂在參展會場上認識以後,互相欣賞,就經常往草屯一帶跑,而因為葉格的關係,嘉義的交趾陶大師呂勝南,也經常加入和他們一起笑談藝事,這天他們又來接陳其銓到白滄沂家聚會,這是他們八個人的定期聚會,八個人各自身懷絕技,又互相欣賞,有新的作品,一定先和這些好朋友切磋把玩,這樣不但可以相互砥礪,也激勵大家能不斷有新的作品問世。

  除了互相欣賞彼此的作品外,他們八人之所以能惺惺相惜經常往來,最主要是他們有一個共同認知,那就是,當藝術家雖然生活物質上較不富裕,但他們堅持要走藝術路線,絕不走上商業。富鄉土氣息的竹雕藝術家許炳泫,作品曾多次入選全省美展,他原本雕木雕,為了能擠進藝術殿堂,他改雕刻在技巧極富挑戰,又沒人雕刻的竹頭,連座又造型特殊的竹頭不但不好雕,更不好挖,大型的竹頭,有時得請挖土機幫忙才能挖回家雕刻。

  和白滄沂同是草屯人的許炳泫,不但人鄉土,連作品也充滿了田園野趣,像曾經在台北國際傳統工藝大展,嶄露頭角的這個「愛的世界」,就是表現四到六月間的動植物生態,不論蘭花、甲蟲昆蟲、蝴蝶等,都栩栩如生,許炳泫說,這些都是他小時候的生活經驗,把生活溶於創作,是許炳泫選擇藝術創作最大的喜悅,也是他的作品能引起社會共鳴的原因,不過從小家境清寒的許炳泫,走藝術創作後,生活壓力更大,幸好他的妻子鄭淑美也對雕刻有興趣,兩人一起雕刻創作,創作路上雖苦但不寂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