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其人其畫

張世輔 羅益民 報導

  生前就一直希望來台展出畫作的,中國近代水墨畫大師李可染,終於一嘗心願了,八十七幅他的書畫真跡,千里迢迢地來到了台北,目前正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李可染被譽為當代中國畫改革的先驅,以他渾厚、獨特的畫風讚頌山水之美,也成就了一幅幅令人嘆為觀止的傳世鉅作。不過,就像許多成名的畫家一樣,李可染的創作之路,也是走得相當辛苦。採訪小組特別到北京,採訪李可染成功的故事,看看他是如何從傳統中,創造中國畫的新生命,又如何以他對繪畫的執著和熱愛,造就了屬於李可染的藝術世界。

  十幾年前,生動有趣的卡通動畫「牧笛悄悄吹」,曾經在國內造成極大的轟動,動畫中水牛和牧童的原創人,正是當代畫牛大師李可染的傑作,李可染不但精於畫牛,更師法水牛勤勞強韌的精神,致力於山水畫的革新和發揚,為中國繪畫的發展,樹立了新的里程碑。

  從十三歲開始拜師學畫,七十年來,李可染的繪畫之路,可說是充滿了崎嶇與坎坷,早年,李可染除了學習傳統,王石谷一派的山水畫之外,對於西方印象派的畫風也頗為喜愛,這幅李可染早期習作的油畫,就充滿了印象派,和德國表現主義的粗獷風格,一九三八年,對日抗戰期間,李可染以簡單的炭條和墨線,創作了許多大型的抗日壁畫,由於寫實性強,當時極具鼓動性,這些照片現在都成了珍貴的抗日史料。

  一九四○年,李可染搬到重慶的鄉下居住時,開始了他觀牛、畫牛和師牛的一生,朝夕和水牛、牧童相處,李可染發現,南方水牛色深,骨骼富變化,適合用水墨表現,久而久之,李可染逐漸研究出,一套獨特的畫牛和牧童的方法,而一幅幅充滿詩意的田園牧歌,也成為他的傳世之作,一九四二年,為了紮穩基本功,李可染開始潛心研究傳統水墨畫,他提出「以最大的功力打進去,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來勉勵自己,李可染並先後拜齊白石,和黃賓虹兩位大師門下求教,學習中國傳統筆墨的方法和規律,李可染老實認真的學習態度,曾獲得齊白石題句相贈:「昔司馬相如文章橫行天下,今可染弟之書畫可以橫行矣。」

  五○年代,中國畫陷於墨守傳統,和積極改革兩派大辯論的洪流中,李可染為了從傳統中創造生機,決定和張仃等人結伴到江南寫生,嘗試以傳統水墨技法作「對景寫生」,李可染並提出「可貴者膽,所要者魂」以自勵。

  五○年代到六○年代初期,李可染以五十歲的高齡,多次跋山涉水,進行長途山水畫的寫生,足跡遍布江南各省市,他的畫風也從「對景寫生」,逐漸發展到「對景創作」,以這幅一九五七年,李可染在頤和園中,諧趣園所作的畫為例,畫中富麗堂皇,色彩耀眼的景象,彷彿實景。不過,到了一九六三年所作的這幅「諧趣園」,就有明顯的變化,厚重的黑色和淡雅的綠色相映成趣。

  六○年代,李可染山水畫的創作進入成熟期,他稱之為「採一煉十」,他把寫生時採集的素材加以提煉,李可染一遍又一遍,以「積墨法」創作出沈穩博大,又略帶空靈的山水畫作,而融合了西方光彩影,空間層次和透視等觀念的畫風,也令人耳目一新,這幅紹興城就是代表作。

  除了進行實景寫生,六○年代,李可染也傾全力於水山畫的教學,並為其創作思想的理論化催生,大陸當代重要的畫家和理論家,大多曾受教於李可染門下,成為「李家山水」的菁英骨幹,畫家王振中回憶六二年,跟隨李可染去廣西寫生時表示,當時年輕氣躁,看到什麼都想畫,再加上舊有的繪畫習慣,他曾經一連三天,被老師批評作畫太過潦草,而「潦草不可恕」,正是李可染策勵自己和學生的座右銘。

  目前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的畫家張憑,提起當時艱困的繪畫環境,不禁更加感念恩師的教導。跟隨李可染作畫多年的畫家李寶林強調,和李可染學畫不只是學筆墨技法,更重要的是學做人做事的態度,這幅「峰高無坦途」,就是李可染時常勉勵李寶林的話。

  李可染的創作生涯,到了文革時期被迫中斷,十年夜路,使得他必須在為政治服務的前題下才能作畫,七○年代末期,年逾七旬的李可染,為了尋找新的創作泉源,決心從基本功開始,再度攀登高峰,到處寫生,為了方便行走,他還截掉三隻腳趾,李可染並以「白髮學童」,和「七十始知己無知」自勵,晚年,李可染的繪畫創作進入筆墨淋漓,隨心所欲的境界,並能掌握大自然的變化和律動,儘管如此,李可染仍然謙虛的強調「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一個苦學派。」

  這間大約三、四坪的臥房裡,堆滿了書籍和畫帖,平時連鄒佩珠都很少進來,李可染所強調的「半個出家人」的苦學精神歷歷在目,而身患高血壓和心臟病的李可染,仍然要求自己,一天必須作畫七、八個小時。這裡是李可染休息的地方,一面聽著上海評彈,一面閱讀中西書籍,從評彈沈穩平順的曲調中,李可染定心醞釀新的創作靈感,年逾八旬的李可染,終其一生都在為他筆下的每一幅畫努力不懈。

  畢生致力於中國山水畫的創作與革新,李可染不但貫通了傳統和現代的鴻溝,也搭起了東方和西方藝術的橋梁,「東方既白」振興中國畫,是李可染生前最真摯的願望,這位一代宗師,終生師法「孺學牛」的精神,勢必永遠活在世人的心目中,就像他筆下一幅幅,一幀幀活靈活現的景物和人物一般。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