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0 22:00

生活未來事-單身族的故事

曾炳鈞 蕭凱堯 連昭慈 李宇承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來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面臨什麼時代?從經濟層面來看,這無疑是一個人生活的經濟時代,根據主計處統計,全台十五歲以上的單身人口,這四年來已經暴增五十萬以上,單身總數逼近一千萬大關。

  雖然一個人的消費經濟,也泛指「生活感受上的一個人」,但如果姑且以最保守的一千萬單身消費人口來算,乘上平均每人年消費支出三十四萬,在台灣「一個人經濟」的市場規模至少三兆四千億。

  

  常常一個人用餐、一個人逛街、一個人旅行,或甚至一個人獨居。只要符合其中一項,就是「一個人經濟」的成員之一。

  根據主計處的統計,從2007到2010年,這四年來,十五歲以上的已婚人口總數,僅增加七萬人;至於包括未婚、離婚以及喪偶的單身人口,從2007年的886萬,躍升至去年的939萬,四年來暴增53萬單身人口。

  單身人口逐年遞增,讓坪數不到二十坪的小宅,成了都會單身族的購屋主力。從小宅的房市趨勢對照家戶人口數,雖然每一戶住兩到四個人是主流,各別佔兩成左右,但一個人住一戶的比例,在2008年突破一成門檻,也就是說,每十戶就有一戶只住一個人。

  難怪預言家那司比會說「社會的基本構成單位是個體而非家庭」,換言之,消費的單位也是個體。到底「一個人經濟」是以什麼樣的模式,悄悄地融入你我的生活,很簡單,只要觀察大賣場陳列的商品,就可明白。有滿足一家老小的家庭號包裝,還有專門針對單身消費族群的小包裝商品。

  即使連家庭主婦也會買單瓶、小包裝的商品,可見一個人的經濟模式,絕非狹隘的指單身族群,而是可以擴及到生活感受上的一個人,不妨姑且稱之為「類單身」。

  綜觀近三年來,平均每人的年消費支出為32至34萬,推算台灣所謂一個人的消費經濟體,肯定是以「兆」做為計算單位。身置其中的您,絕對要知道什麼是「一個人經濟」。

  現在不管男生女生,單身的人越來越多,這些人沒有另一半,生活到底要怎麼過,一位四十六歲的先生Lobo,在報社工作的他自從老婆過世以後,就自己住,平常除了工作,就是投入在自己很有興趣的化石蒐集,Lobo說上大夜班的他,生活日夜顛倒,一般女生沒辦法接受,所以他只好自己過生活;還有另一位未婚的黃小姐,三十歲的她和朋友合夥經營早餐店,雖然已經到了適婚年齡,但是,她認為沒有遇到對的人,就不如一個人過生活比較快活,結婚反而不是那麼必要。

  其實,不管是享受單身生活,還是被迫過單身生活的人,社會上越來越多,各行各業都有。把單身生活過得多采多姿,讓自己疼愛自己,或許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的座右銘。

  本集主題是「一個人的經濟」,為了呼應這集主題,請來美麗自信的輕熟女代表之一「簡沛恩」,聊聊單身生活。簡沛恩擁有豐富的戲劇作品,曾經演出華視的「貧窮貴公子」、「開封有個包青天」等作品,今年三十七歲的她,仍然保持單身未婚,在台北租公寓獨自居住長達六年,懂得投資理財的她,除了經營演藝生涯,還和朋友合資泰式餐廳,月收入高達上千萬,也讓簡沛恩成為懂得享受生活的單身貴族。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