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3 23:00

行善英雄臺灣有你真好

連昭慈 李宇承 報導  / 台北市

做善事,一定得等到很有錢嗎?上個月「富比士雜誌」公佈年度亞洲行善英雄榜,台灣除了張榮發、許文龍、戴勝益等三位大企業家上榜之外,最受矚目的是一位家住台中,月收入還不到兩萬元的清潔工趙文正,今年六十八歲的他,靠著微薄的薪水扶養五名子女,還把薪水的四分三都捐出去做公益,認養了十三名國內外貧童;三十三年來,趙文正捐出的善款已經超過四百萬元,即使曾經被人嘲笑,說他像狗一樣在撿垃圾,而難過地掉下眼淚,但是趙文正沒有灰心,因為自己過過窮到無法讀書的苦日子,非常能夠體會沒錢人的辛苦,所以他發願要幫助貧童,直到自己倒下去為止。

  過去兩年,美國「富比士雜誌」選出的台灣大善人有:奇美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許文龍、晶華酒店副董事長潘思源、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除了這些大企業家,平凡小人物也入榜,前年是台東愛心菜販陳樹菊,今年則是他,台中清潔工趙文正。

  滿佈皺紋的雙手,摺著一疊又一疊的廢紙箱。頂著三十五度高溫大太陽,騎著老舊的摩托車,穿越大街小巷,日復一日,讓他的皮膚曬的黝黑。趙文正白天是位清潔工,在漆黑悶熱的鐵工廠工作。工作如此繁重,但是六十八歲的他從沒喊累,因為下班後,他還得做資源回收,從這一頭的紙箱,到另一頭的寶特瓶,都是趙文正眼中的寶物,每天他凌晨五點就出門,晚上十一點才回家,不是為了貼補家用,而是要讓貧苦的孩子有書唸。

  趙文正每個月工作加資源回收,收入只有一萬七千元,四分之三都捐出去,更難得的是,三十三年如一日,捐出去的善款,已經累積了四百多萬,認養了十三位國內外貧童,如果一個寶特瓶以五毛錢來計算,趙文正等於撿了八百多萬個,才能換到四百多萬的善款,每一分錢都是用血汗,一點一滴換來的。

  不管是被人嘲笑到眼淚快要流下來,還是日曬雨淋,趙文正全年無休,因為出生貧苦家庭的他,小時候就嚐過繳不出學費的苦。吃飯更是有一餐沒一餐。就是因為過過苦日子,趙文正更能知道窮人的辛苦,所以他竭盡所能,幫助更需要的人,只是自己平常的生活,非常勤儉苛刻,夏天不吹電風扇,白天不開電燈,一條褲子穿了四十年,都是縫縫補補的痕跡,青菜吃的是家門口自己種的,從沒想過,要把賺來的錢,拿來過比較好的日子。

  省吃儉用的趙文正和老婆結婚四十三年,膝下有五個子女,現在都已經長大成人,四十多年來,跟著趙文正,生活非常辛苦,身為另一半,藏不住心裡的委屈。雖然嘴巴上有些怨言,但是,行動上還是很支持趙文正,看到先生把大包小包的資源回收物載回家,她就趕緊上前整理,問她希望老公助人到什麼時候,她最掛心的只有丈夫的身體。

  因為快七十歲的趙文正,罹患了青光眼和白內障,視力模糊也很懼怕光線,但還是沒有澆熄他想要助人的熱情,烈日當頭,依舊戴著太陽眼鏡趴趴走繼續撿回收,家裡有一個寶貝箱,裡頭存放他過去行善的收據,這張民國六十八年捐出兩百元的收據,開啟他的行善之路,現在已經泛黃,箱子裡頭,還有孩子稍來的感謝信。

  用一隻眼睛吃力唸出孩子寫的信,除了幫助孩子,去年,趙文正更捐出了六十萬給台中市消防局購買警備車,國小畢業的他,在致詞稿上寫下,這部車是辛苦流汗資源回收的錢,希望好好保惜。署名「拾荒小人物」,做善事卻不想讓大家記住他的名字,趙文正還說,華視新聞雜誌採訪之後,他不想再接受任何媒體訪問,因為做善事對他而言,就像他的口頭禪。

  不善言詞的趙文正,還是用他多年行善的精神,說下了一段讓人動容的話。趙文正的樂善好施,讓他被「富比世雜誌」選為亞洲行善英雄,和長榮張榮發、王品戴勝益、奇美許文龍等知名企業家名列在一起,他的善心,也讓人想到,前年同樣得到這項殊榮,在台東默默賣菜,賣了五十年的陳樹菊。

  靠著賣菜賺來的五塊、十塊,七年前陳樹菊將好不容易存到的四百五十萬,全數拿來替母校仁愛國小蓋了一間圖書館,還默默捐了好幾百萬給兒童之家,多年來,捐出去的善款加起來有上千萬,等於要賣兩百萬把菜,辛苦錢她都不藏私,每天只留一百塊錢生活費,其他統統捐出去。

  六十歲的陳樹菊,也是從小家境貧寒,這一生歷經失學、家人沒錢看病,相繼去世的痛苦,十三歲就在台東市中央市場擺攤賺錢,回首來時路,她希望沒有人再嚐到貧窮的苦,所以發願捐款助人,這是她的初衷,也是近年挺著逐漸孱弱不適的身體,持續賣菜的最大動力。

  這份將心比心,讓陳樹菊在二○一○年被「時代雜誌」選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百大人物,陳樹菊說未來的日子,能活到什麼時候,就要一直幫助人到什麼時候,台灣的角落,還有很多默默行善的小人物。

  

  辛苦過更能體會別人需要幫助的心情,這位戴著眼鏡笑容親切的鍾媽媽,只是位清潔工,十四年前老公突然離世,她靠著一萬兩千塊的月薪,養活自己和兩個兒子,沒有想到還遇到老闆捲款潛逃,積欠薪水,兒子只好接受善心人認養,好不容易把兒子拉拔長大,即使現在還欠人一百多萬,鍾媽媽仍然堅持要行善,每年都會捐錢幫助更需要的人。

  不管捐多捐少,都是一份心意,她的善行也影響兩個兒子,小兒子鍾瑋漢三年前發生嚴重車禍,頭上還留著疤痕,大難不死後,也決定要開始認養貧困的孩子,就像過去接受別人的幫助一樣。

  

  過去是受惠者,現在成了施惠者,哪怕自己能力有限,只要持之以恆就能夠積少成多,他們沒有萬貫家財,他們靠著勞力賺取微薄薪水,即使沒錢,即使負債,捐的錢雖然比不上日進斗金的富商巨賈,但是他們慷慨解囊的心,絲毫沒有輸給大企業家,他們只是台灣角落裡的小人物,卻用滿滿的愛心,溫暖這個社會。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