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新聞雜誌】離職媽媽超無力 減薪降職!二度就業嘆心酸

連昭慈 張書銘 報導  / 台北市

許多職場媽媽就像蠟燭兩頭燒,上班勞心勞力、下班再接再厲。一年365天幾乎都無法喘息。根據"主計總處"調查,在台灣因為懷孕、生育而離職的已婚婦女比例高達百分之17.58,有多達90萬9千多位媽媽,為了全心照顧孩子而犧牲了自己的事業。而當她們的孩子稍微長大一些、想要重返職場時,卻面臨了薪水和職位都"回不去"的困境!台灣多數企業對於家有嬰幼兒的媽媽們並不友善,導致這些二度就業的婦女,常常被迫放棄原本的專長選擇技術門檻比較低,薪水也比較低的工作。這些不公平的現象有多嚴重?該如何翻轉媽媽們的處境呢?請看華視新聞團隊的追蹤報導。

開心唱著歌臉上洋溢著笑容,42歲的葉於婷,是一位全職媽媽,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和寶貝女兒膩在一起。四歲的以琍是於婷的獨生女,三年前,於婷為了她辭去了金融業的工作,因為從懷孕、生產一直到申請育嬰留停,於婷都感受到職場的不友善對待。

於婷過去的職務是專案負責人,月薪大約六萬,八年的職涯中,帶給她滿滿的成就感,因此,在休完產假之後,於婷一度重回職場,但是一天逼近12小時的工作時數,根本無法兼顧家庭,更是讓她感到身心俱疲。

陪伴孩子成長,是每個母親的願望,但是台灣勞動環境工時過長、缺乏彈性,導致許多婦女不得不在家庭和工作之間痛苦抉擇。現在以琍漸漸長大,於婷開始考慮重回職場,只是,企業對於家中有嬰幼兒的婦女,仍舊抱持著異樣眼光,讓於婷望之卻步,心裡不禁感嘆,生了孩子後,一切都回不去了。現階段,於婷不打算生下一胎,但是,每當看到以琍形單影隻,心裡難免不捨。

於婷反應的就是台灣婦女在生養孩子之後面臨的困境,根據主計總處在2016年10月所做的調查,已婚婦女因為懷孕、生育而離職的比例高達17.58%,總數是90萬9千人。甚至有些婦女,雖然回到勞動市場,卻只能拋開原本專長,選擇薪水低、技術門檻也低的工作。

綁著馬尾行色匆匆的徐眉寧,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今年38歲的她,曾經擔任補教老師十多年,但在六年前,她離開耕耘多年的補教業,現在的她平日在餐廳打工,一個月賺取微薄的薪水,僅僅一萬三千元。

每天下午四點半,眉寧趕去幼兒園接兩個寶貝下課,母子三人一路上說說笑笑,感情相當深厚,而這樣的幸福時光,代價卻是眉寧的職涯成就和個人發展,說到這裡,她只能苦笑。

工作和親情曾讓眉寧天人交戰,但最後,是大女兒祈恩的依賴,讓她決定辭掉工作全心全意照顧孩子。一回到家,眉寧的每分每秒都繞著兩個孩子打轉,現在,她們住的房子,雖然位在台北市,但一個屋簷下四代同堂總共擠了10個人,省下了房租房貸,卻犧牲了居住的空間和品質。

有了家庭後,必須兼顧孩子,而無法長時間投入工作,是許多職場爸媽的辛酸,然而,對於家中有嬰幼兒的家長來說,無法為了孩子臨時請假,也是許多婦女選擇離職的原因之一。

2017年台灣總生育率只有1.13,全球第三低,新生兒人數更只剩19.3萬人。2018年的總生育率更持續下降到1.06,新生兒只有18萬1601人,出生人數又創下8年來最低。行政院祭出每個月2500元的育兒津貼政策,自2019年8月起,將從兩歲以內、擴大發放到四歲以內,但是,這樣的補助,對於許多家長來說,根本不痛不癢。

除了經濟因素,大環境的隱形壓力,恐怕都導致台灣生育率持續探底。根據2016年的調查,申請育嬰留停後,還是有高達15.5%的人,沒有回到原本職務,甚至有6.9%的人離開職場,本身還在育嬰留停的徐小姐,感觸就很深。

婦女重回職場不是不可能,除了尋求支援系統,更得自立自強建立信心,專家建議及早準備善用資源,能獲得更大動力。

台灣從2018年開始,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如果無法提高生育率,2025年人口數將會變成負成長,2035年總人口數將跌破2000萬人,嚴重影響國力。政府提供幼兒津貼,已經不足以成為生養孩子的誘因,現實狀況是、配套不足、政策不夠長遠,讓許多職場媽媽被迫犧牲熱愛的工作、放棄經營多年的職場專業,更導致婦女不想生、不敢生。因此,怎麼讓婦女不遭受職場歧視放心生養孩子,不再悲嘆自己的處境,並協助想返回職場的媽媽、順利找到舞台大展長才,都是少子化危機下,不能忽視的重要課題。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