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時久成軍難?挑戰與省思|籌組呼吸器國家隊|華視新聞雜誌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新冠病毒疫情在歐美等地區爆發大流行,救命工具呼吸器,數量卻遠遠不足。許多國家的醫師們被迫面臨 該優先救誰的痛苦抉擇。而台灣呢?目前,全台灣的呼吸器大約有1萬4千台,相較於其他國家,數量相對充足。但有醫界專家提醒,台灣的呼吸器目前全部都是仰賴進口,萬一未來病例數激增,恐怕也有陷入醫療崩潰的風險。是不是該提前部署 呼吸器國家隊?面臨哪些困難?華視新聞團隊突破重重關卡,前進醫療院所,帶您直擊「重症加護型呼吸器」的使用現況。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美國確診和死亡人數都是全球之冠,直擊美國醫院,醫療設備供不應求,光是紐約州救命急需的呼吸器就短缺三萬台。歐洲新冠病毒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義大利,全國呼吸器僅僅三千台,數量嚴重不足,疫情同樣嚴峻的英國急需兩萬台呼吸器,但全國卻只有八千台。歐美疫情大爆發,能救人的呼吸器、該救誰?生死的難題,醫療人員面臨最痛苦的抉擇,而目前確診病例400多人的台灣,「重症加護型呼吸器」的數量是否充足,我們突破重重關卡,前進醫院帶您直擊。

穿上隔離衣、全副武裝,我們進入呼吸照護病房,這裡雖然不是隔離病房,但是仍有病友使用重症加護型的呼吸器,和這一次新冠病毒的重症病友使用的是同一種呼吸器。88歲的丁伯伯,四個月前因為腸胃道穿孔開刀,術後併發呼吸衰竭,如今呼吸器成了他賴以為生的救命工具。因為疫情,家人無法前來陪伴丁伯伯,軍人退役的他認真復健,希望有一天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呼吸。這間六人病房當中,就有四人像丁伯伯一樣,使用「重症加護型呼吸器」,醫療人員悉心照料,忙得不可開交。

根據統計,全台灣現在的呼吸器是一萬四千台,每十萬人的擁有率是61台,相較德國、義大利和英國,目前數量是相對充足。

從嘴巴放入氣管內管,將空氣強迫送進肺部,目前新冠病毒的重症患者,多數透過插管連接呼吸器進行治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分析國內確診者的資料,截至4月18號,新冠病毒引發的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者,佔395位確診者的7.6%,換算下來,需要使用重症加護型呼吸器的病友,大約30人。

一台呼吸器要價40萬,在病人無法自主呼吸時,呼吸器是爭取時間、維持生命跡象的救命利器,需要胸腔科醫師、呼吸治療師等專業人員才能操作。而疫情升溫後,指揮中心盤點全國201家急救責任醫院,加上非急救責任醫院以及呼吸照護病房的重症呼吸器,總計大約一萬四千台,雖然目前數量足夠,但醫界提出警訊。台灣目前的重症加護型呼吸器全靠歐美進口,但歐美疫情告急、自顧不暇,我們如何確保呼吸器貨源穩定?經濟部喊出比照口罩國家隊,超前部署、籌組呼吸器國家隊,為隨時可能來襲的疫情海嘯,預作準備。但,重症加護型的呼吸器,台灣連自產能力都沒有,呼吸器國家隊如何成軍?

這是台灣製造呼吸器的生產線,作業員在無塵室當中,將頭帶、卡扣和面罩按部就班拼裝完成,另一頭的生產線,則負責主機板和外殼的組裝,但這種「連續性陽壓呼吸器」,只適用於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和重症病友所使用的呼吸器,截然不同。台灣目前有四家廠商,製造連續性陽壓呼吸器,業者也有意願撥出部分產能轉做急重症呼吸器,但是,對業者來說,要跨足生產不同功能的呼吸器,談何容易?

根據了解,生產連續性陽壓呼吸器的廠商,若要另外製造急重症呼吸器,需要經過病理研究、技術整合、臨床試驗才能通過食藥署的審查和認證,時間快則兩年、慢則五年,防疫關鍵時刻,就怕緩不濟急。台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科法律研究所所長李崇僖認為,就算組不成重症呼吸器國家隊,也可藉此機會,省思國內的自產能力。因為相較美國要求汽車大廠投入製造呼吸器,台灣廠商要克服的技術門檻並不高,各部會應該主動協助產業開路。然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也呼籲,若沒有足夠的病房和相關醫療人員,再多的重症呼吸器,也怕無用武之地。

全球疫情仍在延燒,醫療資源頻頻拉警報,防疫是場長期抗戰,疫情也可能捲土重來,而台灣也無法置身事外,無論籌組呼吸器國家隊是否可行,呼吸器MIT勢在必行,政府應該制定更詳盡明確的法規依據,加速台灣自產能力,畢竟救命物資求人不如求己,做好萬全準備,才能對抗世紀之疫。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