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庭 採訪/撰稿 施幼偉 攝影/剪輯 / 花蓮縣
您能想像嗎?在台灣,仍然有一群群居住在偏鄉的孩子們,上學時沒有捷運、沒有公車,家長也無法接送,每天都面臨著、上學、路迢迢的難題。華視新聞團隊深入花蓮縣萬榮鄉的馬遠村,發現當地從村落到距離最近的小學,路途超過十公里,光是開車就得花二十多分鐘。2015年馬遠國小的校長努力向外募款、求助,終於募得一輛七人座的小巴士當作校車接送學童上下學,但人力不足時,還得靠在地的熱心青年幫忙接送。
而為了緩解偏鄉孩子的困境,交通部啟動了一項「噗噗(ㄅㄨ)共乘計畫」,聘請在地居民當司機,這樣一來,學童有人接送,志工也可以兼差賺取薪水。但礙於資源有限、受惠的偏鄉仍然不多。偏鄉孩子要如何才能開開心心上學、平平安安回家?一起來關心!
翠綠山林中,座落半山腰的學校,這裡是花蓮縣萬榮鄉馬遠村的馬遠國小,距離花蓮市區約60公里,一所小小的學校、撐起村落的小學教育。老師互動教學,孩子們快樂學習,馬遠國小全校共有48名學生,都是布農族的孩子,但交通不便,卻常常是原鄉孩童面臨的難題。
僅僅七人座的小巴士,就是他們的校車,但至少有十多名學生必須搭車才能回家,只能分兩批接送,為了能讓採訪小組上車拍攝,坐不下的孩子也搭上我們的採訪車,興奮地張望嬉鬧。學校與家的距離,透過鏡頭我們全程記錄!
馬遠國小家長會長馬來通說:「看一些小朋友,把他當作自己的小孩一樣,所以也是一個不錯的事情,也是滿快樂的啦,看到自己的一些族群的小孩子,好好讀書,對他們將來也是有一個幫助」。
這名負責開車、陪伴學生的司機阿伯,是學校的家長會長馬來通。一年來,他自願當志工擔起送孩子回家的責任。採訪這天,我們跟著四年級的張蕊芹回家,她住在馬遠村最外圍,跟小學距離超過十公里,山路崎嶇、窄小顛簸,光是搭車就得花上20分鐘,下車後還得走50公尺的斜坡,接著再爬一段不成路的危險小徑才能回家!馬遠國小學生張蕊芹說:「有時候下雨的時候,就會就是校車自己開上來,或是沒有下雨的話,就自己會往那邊走上來,晚上的時候就是很暗的時候,有能會就是踩到有一個地方的時候,就會覺得很像很容易跌倒」。
蕊芹是單親家庭,媽媽工作早出晚歸,獨立的她,從念小學起,每天都得克服這段辛苦路程。
張蕊芹媽媽林金美遇到沒有交通車的情況下,她說:「我就跟他們說,我沒辦法接送你們的話,你們就要走路,其實我都很心疼可是沒有辦法,在鄉下就是這樣」。
家與校的距離,難以克服的困境,也是許多偏鄉孩子們上學路的縮影。
馬遠國小學詠華生說:「如果沒有校車的話,我可能就要用走的,然後爸爸他們如果要,回花蓮辦事情的話,就沒有人載我了,有時候會那個打給老師」。
馬詠華爸爸馬光榮說:「一般的學校平地的小朋友,學校可能感受不到我們,這種在偏鄉這些家長的心情,因為我們要工作是往外走,而且是走很遠,所以要開車,再回來也是花很長時間」。
馬遠國小校長翁玉馬說:「我們的單親還有隔代的,還有弱勢的家庭比例是非常高的,變成說那個家長,沒有辦法負擔接送這個問題,如果沒有家長接送,他可能必須步行或是騎腳踏車,像是如果下大雨,或是天氣不好的時候,來到學校可能就全身濕淋淋的,甚至就是他那一天,他就沒有來學校了」。
山上孩子資源不足,這裡沒有捷運、沒有公車,甚至五年前,學校也沒有校車,直到2015年,馬遠國小的校長努力對外募款,終於募得一輛七人座的小巴士當作校車接送學童。
馬遠國小校長翁玉馬說:「交通對於整個社區,其實不是只有經濟,那教育的發展各方面,其實都有很深遠的影響,如果你可以克服那個交通問題,那孩子的那個學習圈,生活圈才會擴大,否則的話你就只能在這個地方」,而當人力不足時,還得靠在地青年幫忙。
六年級的佩甄是射箭校隊隊員,每週三放學後固定要留校練習,不能配合校車時間,這時最熟悉的人就是他,最暖心的阿光哥哥。江阿光是馬遠村文化健康站的照服員,18歲時,曾從花蓮北漂到外地工作十多年,在2006年時返鄉,看見部落困境,他決定付出己力。
馬遠村在地青年江阿光說:「其實每個家庭的背景不一樣,有些人家裡車子可能是很平常的,但是有些家裡的環境,就是有的沒有爸爸,有的沒有媽媽,有的沒有跟自己的親人住在一起,所以他們就是需要去幫忙,有這樣需要去幫忙的,我是希望他們自己主動打電話給我說,要什麼時候去幫他們這樣」,只要一則訊息、一通電話,阿光幾乎使命必達,當起孩子的守護者!甚至,孩子就讀國中了,阿光每天還花一個半小時車程,往返萬榮鄉跟瑞穗鄉、跨鄉接送,從2017年至今,已經長達四年。
馬遠村在地青年江阿光說:「我們也不能說,誇大說我要載他們一輩子,也不太可能,對啊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有這樣的機會去幫忙的話,我覺得是也可以幫助自己,也幫助這個社區,希望說部落的小孩子,都可以健健康康就平安的長大」。
而現在,還有另一種接送模式,也正在改變偏鄉孩子辛苦上學的命運!清晨六點多天色剛亮,貼著噗噗共乘字樣的車子,穿梭花蓮卓溪鄉跟玉里鎮,接駁上學的孩子們。
57歲的高來發,孩子們親切地喊他阿伯或阿公,從前他是客運駕駛,退休後加入交通部噗噗共乘計畫,開著自用車接送學童,跟孩子結下不解之緣!卓清村,一天只有兩到三班的公車,為了接送長輩跟孩子,阿發伯每天至少出動八趟,為了部落,這些在地司機甘之如飴。
噗噗共乘司機高來發說:「他們小朋友也是很累,他們也需要這個車,父母親也是很忙嘛,所以接送他們也是一件好事,那些老人病人都那個要接送,他們也需要這個車」。
噗噗共乘計畫輔導專員馬嘉珮說:「如果自己是在這個部落長大,其實我想大家面對那個,交通的困難考驗就是一樣的,像我們在台東延平的司機,他就說他們小時候也是,走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去上學,所以那個經驗,他們是完全經歷過,他就很認同說,所以我們現在有這樣的交通服務,幫助孩子可以不用,再走這麼辛苦的路」。
噗噗共乘計畫,目前在台東的延平鄉,花蓮萬榮鄉、卓溪鄉,共七個村落實行,已經有13位居民加入司機行列,希望能陪伴孩子平安長大,而馬遠村也將在六月試辦。
噗噗共乘計畫輔導專員馬嘉珮說:「我們就是會在花東,就是繼續做擴點,花東偏鄉比較多,可能像豐濱啊,或者是富里那或者是說成功,這些都有在考慮當中」。
我們走訪的村落,靠著熱血青年與熱心居民,讓學童得以喘一口氣、安心上學,但偏鄉資源匱乏、城鄉落差的衝擊依舊難解,(馬遠國小歌謠隊演奏)像花蓮的富里鄉、豐濱鄉,台東的成功鎮、卑南鄉、達仁鄉、大武鄉,甚至屏東的牡丹鄉,這些偏遠地區、有的缺車有的缺人,如何解決行的難題,未來仍是一大挑戰。期盼有一天,家與校的漫漫長路,不再成為阻擋他們學習的困境,只管掛著笑容、逐夢飛翔。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