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醫療崩潰 中央籌組呼吸器國家隊

連昭慈 文楷誠 報導  / 台北市

這一次的疫情,在歐美等地區「爆發大流行」,救命工具、呼吸器、數量卻遠遠不足夠,使得許多國家的醫師們、都面臨「該救誰」的痛苦抉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全台灣的呼吸器、大約有1萬4千台,相較其他國家,數量相對充足。但醫界也有人提醒,台灣的呼吸器、目前全部仰賴進口,萬一未來病例數爆增,恐怕會陷入,醫療崩潰的困境。我們是不是該提前部署「呼吸器國家隊」?籌組過程,會面臨哪些困難?採訪小組突破重重關卡,前進醫療院所,帶您直擊「重症加護型呼吸器」」的使用現況。

記者連昭慈:「穿上隔離衣、全副武裝,我們進入呼吸照護病房。這裡雖然不是隔離病房, 但是仍有病友使用重症加護型的呼吸器,和這一次新冠病毒的重症病友,使用的是同一種呼吸器。」

88歲的丁伯伯,四個月前因為腸胃道穿孔開刀,術後併發呼吸衰竭,如今呼吸器成了他賴以為生的救命工具。這間六人病房當中,就有四人像丁伯伯一樣,使用「重症加護型呼吸器」,醫療人員悉心照料,忙得不可開交。

萬華醫院醫療部副院長陳威男:「其實所有的疾病到後期的話,都會進展到呼吸衰竭。那呼吸衰竭就有程度之分,那比較嚴重的呼吸衰竭,就需要用到加護型的機器。」

記者連昭慈:「根據統計,全台灣現在的呼吸器是一萬四千台,每十萬人的擁有率是61台,相較德國、義大利和英國,目前數量是相對充足。」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病況比較複雜或是上呼吸道有一些問題,我們就會用這種氣管內管,把這個氣管內管的部分,會穿過聲帶到達氣管裡面。」

目前新冠病毒的重症患者,多數透過插管連接呼吸器進行治療,而疫情升溫後,指揮中心盤點全國201家急救責任醫院,加上非急救責任醫院以及呼吸照護病房的重症呼吸器,總計大約一萬四千台,雖然目前數量足夠,但醫界提出警訊。

萬華醫院醫療部副院長陳威男:「那台灣目前是沒有辦法製造加護型的機器,都要仰賴進口。看起來雖然是夠,可是大部分的病人其實是在使用,所以有餘裕的。大概目前是一千多台,那如果是大規模的疫情的話,事實上是不夠。把呼吸器視為一個戰略物資的話,其實國家的力量應該要進來。」

經濟部喊出比照口罩國家隊超前部署,籌組呼吸器國家隊,為隨時可能來襲的疫情海嘯,預作準備。但,重症加護型的呼吸器,台灣連自產能力都沒有,呼吸器國家隊如何成軍?,台灣目前有四家廠商,製造連續性陽壓呼吸器,業者也有意願撥出部分產能轉做急重症呼吸器,但是,對業者來說,要跨足生產不同功能的呼吸器,談何容易?

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妝品組副組長錢嘉宏:「那一般我們法定的審查天數,是要在140天內完成。那以這種專案製造,我們原則上審查的天數,大概以目前核准的案子,平均都在十天內就完成審查的程序。」

台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科法律研究所長李崇僖:「我們在法律裡面是有的,但是這個法律的規定並沒有辦法得到說,在具體每一次的疫情中,它是不是哪些產品可以適用這一個法律上的那個條文。」

無論籌組呼吸器國家隊是否可行,呼吸器MIT,勢在必行,政府應該制定更詳盡明確的法規依據,加速台灣自產能力,畢竟救命物資求人不如求己,做好萬全準備,才能對抗世紀之疫。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