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研發武肺疫苗這麼久?中研院5題QA、1張圖解答

為何研發武肺疫苗這麼久?中研院5題QA、1張圖解答 | 華視新聞
國衛院研發武漢肺炎疫苗(資料照)

徐筠庭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全球受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許多國家投入研發疫苗,目的就是希望這起「災難」儘速平息,不過武漢肺炎疫苗何時為問世?為何需要花這麼久的時間?我國中央研究院昨(5)日晚間在臉書進行「研編小學堂」,除了列出5點Q&A,也PO出圖表讓民眾了解原因。

疫苗是什麼?誰要施打? 中研院臉書科普

中研院從基礎問題開始說明,「疫苗的主要原理是什麼?功用是什麼?」,中研院指出,研究人員取病毒最外層的物質當作「抗原」,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相對應的「抗體」,讓免疫系統記住病毒,下次當病毒入侵時,辨認出這些壞人,抵抗病毒的入侵!但是,當然不可能直接把病毒放到人體上,因此必須將活病毒減毒,或利用死亡病毒的碎片來製作疫苗。

疫苗施打對象是誰?施打後效果可以維持多久?中研院表示,疫苗分預防性疫苗和治療性疫苗。目前武漢肺炎疫苗的研發屬預防性疫苗。預防性疫苗是打在「健康的人體」,必須嚴格要求安全性和保護力,每個步驟都不可倉促行事,否則也可能在施打後產生不良反應,或是染病後發生更嚴重的症狀。此外,不同疫苗,施打後維持效力也不盡相同,如B型肝炎疫苗可維持十幾年,流感疫苗則需年年施打。

(翻攝臉書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翻攝臉書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正進行4種冠狀病毒疫苗研究 中研院曝特點

中研院進一步表示,中研院目前正進行4種冠狀病毒疫苗研究。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偽裝成病毒」,包含「類病毒顆粒疫苗」(virus-like particle,VLP):先將病毒部分基因轉殖到特定細胞中,讓細胞生產類似病毒顆粒的一種「空殼」蛋白質,裝上病毒表面的棘蛋白抗原,製造一顆顆宛如病毒「立體雕像」的空殼粒子,但內部不具遺傳物質的「假病毒」。

中研院正在研發的還包括,「次單位疫苗」:使用冠狀病毒外圍棘蛋白作為抗原;「減毒牛痘病毒疫苗」:以基因重組技術製造突變的牛痘病毒,減弱其毒性、傳染力,再讓牛痘病毒去表現棘蛋白,偽裝成新冠病毒,以及奈米疫苗:以生物性原料製作中空奈米粒子,外面黏上新冠病毒的棘蛋白(次單元抗原),內部裝入可刺激免疫系統反應的佐劑。

冠狀病毒疫苗、一般病毒疫苗...有什麼不同?

冠狀病毒疫苗和一般病毒疫苗有何不同?民眾好奇是否「特別難纏」?中研院說,冠狀病毒與流感都是RNA病毒,變異速度比一般DNA病毒快,甚至可能每年流行某種亞型。因此,科學家研發疫苗就要更全面,不但可能如流感年年選株,甚至找出病毒不易變異的部位,發展廣效性疫苗。

只找到候選人!中研院揭疫苗研發時間

談到研發疫苗的時間,中研院透露,正常情況下,疫苗研發從數年到數十年都有可能。目前宣布已找到疫苗的新聞,皆只是找到疫苗「候選人」,還不是真正的「當選人」,因此仍需要漫長的測試。儘管因為疫情嚴峻,今年3月17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 特許一種mRNA疫苗「候選人」跳過動物實驗,直接進入人體臨床測試,但是否能產生有效抗體、安不安全,也還需要數月觀察。不過,此等疫苗研發的速度已是前所未見。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