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整頓交通!提高未停讓行人罰則、不適任駕駛退場

中央整頓交通!提高未停讓行人罰則、不適任駕駛退場 | 華視新聞
(資料照)

徐筠庭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車禍頻傳,根據交通部統計,汽、機車不禮讓行人,去年一共造成了2401人死傷,創10年來新高。對此,交通部長林佳龍日前提出「7大解方」。他今(21)日表示,針對道路設計規範、前瞻基礎建設補助、罰則與執法、宣導等面向進行討論,經過1個月的研商,有相關進度。

提交通7大解方!林佳龍今說明最新進度

林佳龍上月23日在臉書說,近期有幾起令人遺憾的交通事件,凸顯出既有交通規範的補強與加強執法刻不容緩。除了痛心,更須下定決心、有所作為。他表示,自己在交通部召開會議,要求確實督導相關單位,並積極與地方政府、警政機關、營建署等單位協調,務必用最快的速度、拿出有效的對策。而經過近一個月的時間,林佳龍今日在臉書說明進度。

一、路口檢討改善:交通部去年已與六都合作試辦路口行人安全提升計畫,針對行人易發生事故路口優先辦理改善,已完成192處。未來4年,交通部(公路系統)將與營建署(市區道路系統)合作,透過生活圈改善計畫、前瞻提升道路品質計畫,補助縣市政府繼續辦理路口改善,預計投入8.04億元,以每年改善670個路口為目標,4年改善2680處路口,提升行人安全。

二、公路路線設計規範的檢討修正:十次車禍九次快,還有一次沒看到。我們相信,沒有人會故意開快車、製造交通事故。既然如此,我們認為,可以透過道路斷面設計,讓駕駛人透過路型的改良自動減速,尤其經過人口密集的社區,更應將車速趨緩,提供更多的人行空間。

過去訂定的「公路設計規範」理念主要著重在城際交通運輸效率,但隨著郊區都市化的擴張、人本交通觀念的提升,公路系統不應忽略行人或弱勢運具如腳踏車、高齡行動輔具的服務需求,因此,接下來,公路設計規範將與營建署頒布的市區道路規範整合並漸趨一致,仿效「車道瘦身」運動,透過道路斷面設計的調整,讓車速得以控制,更讓多餘的空間,留給行人及弱勢運具。

三、道路工程人行空間改善:過去國內的道路設計多以車為主,車道的數量與寬度畫飽畫滿,剩下的空間才給行人。未來我們要倡議及落實「人本交通」的真締,把行人、腳踏車及高齡輔具如代步車所需要的空間預留,汽車車道寬度配合速限的需求,劃設足夠的寬度就好。

另透過工程手段,未來公路總局及補助地方政府道路改善經費時,不管是新設道路、拓寬道路或道路品質改善,都將要求各道路主管機關應一併進行易肇事路口(路廊)及人行空間檢討改善;期透過生活圈計畫與前瞻提升道路品質計畫經費的補助,與縣市政府共同合作,減少路口事故並落實人本交通理念。

四、路口停讓行人的加強執法:為了強化駕駛人在行近路口前必須停讓行人的意識與習慣,交通部已正式拜會內政部,將加強宣導並取締違反路口停讓行人的駕駛,主要目的在於落實及宣導以人為本、行人優先的交通文化,塑造一個國人及觀光客可以在國内安全旅行的交通環境,我們也會同時提醒行人通過路口請勿低頭,專注左右來車、安全通過路口。

五、推動提高路口未停讓行人罰則之修法:鑒於汽機車未停讓行人優先行,經常導致嚴重交通事故,因此交通部已研議提案修法,內容包含:提高未停讓行人罰鍰、提高記點、增訂造成死傷者必須吊扣、吊銷駕駛執照。除此之外,我們也預計提案修法,擴大適用範圍,只要不是禁止行人通行的岔路口,都應停讓行人優先通過。

六、不適任駕駛退場機制:交通部已邀集學者專家討論並獲得初步共識,規劃朝以下方向修改:延長記點累計期間、加重記點處罰;相關內容將邀集相關運輸業及職業駕駛人公(工)會研商草案妥適性,再報行政院核定轉立法院審議。

七、高齡者交通事故防制:10位行人死亡中,有7位是老人。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長輩的用路安全提升刻不容緩。除了深入社區強化交安宣導,也將鼓勵縣市政府營造高齡友善環境,例如透過經費補助增設人行道及庇護島、普設行人號誌燈與減少行人穿越道長度、落實高齡駕照管理等,保障長者用路安全。

改善道安 林佳龍:持續與各部會、地方政府合作

林佳龍最後強調,交通的觀念轉換,是個極大的工程。無論是法制調整、道路規劃設計、教育宣導、執法等面向,都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對於未來推動與落實人本交通,必須再大步跨出,交通部會更努力跟各部會及地方政府合作,全力改善道路安全。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