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非一個家庭的問題 一同認識失智症 推動友善社區

失智症非一個家庭的問題 一同認識失智症 推動友善社區 | 華視新聞
資料照

林彥廷 綜合報導  / 台北市

偶而會聽見有關失智症病患的社會案件,像是忘記在煮水而引發火災、迷路走失、或是車禍等,除了失智症患者,照顧者在面對長期壓力與挫折下,也曾發生過照顧者謀殺失智家人的憾事。在根據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曹汶龍改編的真實人生戲劇「你好,我是誰?」中,講述有關各種失智症家庭的故事,在戲劇一開始就以男子無法承受長期照顧失智母親的壓力,選擇燒炭帶著母親一起離開人世。曹汶龍認為,一般人對失智症的瞭解不夠,所以他要創立失智症中心,幫助失智症家庭認識失智、陪伴失智,如何與失智合平相處。失智症非一個人、家庭的問題,對此,衛福部也推廣「失智友善社區」,希望透過社區網路擴展社區照顧服務資源,幫助失智者維持日長生活,也希望去除失智症的籤化及消除歧視並願給予協助。

 

失智症傳社會悲劇 醫師望提供協助避免憾事

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指出,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

在劇中,就出現長輩因失去空間感、判斷力等狀況走到汽機車正再行駛的馬路中;正在煮湯但沒關火就出門;出現幻覺、幻想而失眠變得暴躁,進而傷人的情形。而除了病患外,長期照顧失智症的照顧者也可能會因為對病情的不瞭解、日積月累的壓力等狀況,出現偏激作為,像是將病患綁住限制行動,更有可能出現謀殺、攜同自殺等社會悲劇。

曹汶龍認為,照護者承受的不只是精神上的煎熬,還有身體上的疲憊,若壓力成受不下去了,將成為下一個社會負擔。而曹汶龍也提到,失智症並非一個人、一個家庭的問題,一般人對失智症不夠瞭解,若只有一般衛教宣導還是不夠,所以他成立失智症中心,教導失智症家庭正確照護觀念,更協助失智症家庭認識失智、陪伴失智,如何與失智合平相處,成為他們都後盾,讓照護者不再孤單無助。

推動失智友善社區 一同守護失智症家庭 

在劇中曹汶龍也提到,失智症是病也是老化的一部份,如果他要來我們阻止不了,那為什麼不快樂接受,一起與失智症共舞。在現實生活中,衛福部表示,為強化失智社區照護資源,自2017年起積極結合各縣市醫事、長照、社福機構(團體)等服務單位,成立失智共同照護中心及失智社區服務據點,提供相關的醫療資源、衛教服務,讓病患及照顧者能認識病情而非懼怕病情。

此外,衛福部也協助22縣市推動「失智友善社區」,以失智者及家屬為中心發展生活圈,藉社區網路擴展社區照顧服務資源,招募失智友善天使及組織,形成失智守護網,營造失智友善社區環境、維持失智者日常生活。

衛福部也提到,針對不同族群,如一般民眾、學生、團體協會、職場、商店、志工、失智友善天使及師資等發展多元教育素材,辦理行銷宣導活動,強化目標族群對失智症正確認識、尊重人權、去標籤化及消除歧視並願給予協助。

「你好,我是誰」 帶你認識失智症的故事

華視即將在19日2100播出戲劇「你好,我是誰」,講述關於失智症的故事。隨著老年人口增加,失智症的比例相對居高不下,失智症的患者有可能就出現在你我周圍,而戲劇「你好,我是誰」除了看見醫者仁心,也能看到一個個家庭為了照顧失智症患者所背負的壓力,雖然大多數的失智症無法治癒,但能共同為失智者努力的事,是將輕度失智的時間延長,進而延緩退化的速度,並鼓勵失智者維持、自理日常生活,減輕照顧負擔,也能透過戲劇,對於他們更了解與同理一些。

點我看更多華視新聞>>>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