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璽鈞 張書堯 / 高雄市
莫拉克,讓高雄甲仙的小林村從此消失在地圖上!而沿著「楠梓仙溪」再往上游走,那瑪夏也損失慘重。其中「南沙魯」是最嚴重的災區,遭土石流侵襲,房屋半倒和全倒的有20多棟,造成26位民眾不幸罹難。
風災後「南沙魯」被劃為危險區域,許多族人被迫搬到山下的永久屋居住。雖然他們有了房子,卻面臨就業機會匱乏和文化衝擊不適應等等難題。災民們如何重新站起來?他們掛念著的、山上的家、還回得去嗎?我們在另外一個部落「達卡努瓦」看見居民們發揮在地能量,努力尋找出路。
莫拉克肆虐南台灣,高雄山區滿目瘡痍,翠綠山林被洪水吞噬,眼前盡是坍塌的道路斷橋,還有遭土石淹沒沖毀的房舍。重回莫拉克風災重災區,楠梓仙溪當年因為河水暴漲,加上山崩土石流,小林村因此遭到掩埋,不過再往上游走,還有那瑪夏區的三個部落,當年也造成了不少傷亡。
災後通往部落的路上仍堆滿土石,村落一片殘破,南沙魯總計有20多棟房屋受損,26人不幸罹難。深山裡的達卡努瓦則是道路中斷,惡水沖毀家園,重建之路成了災民無法迴避的考驗。
2019年採訪團隊前進那瑪夏,沿途已不見10年前災難的痕跡。過幾個彎道,我們來到海拔800公尺的達卡努瓦,這個隱身在高雄台29線的小部落也已經恢復生機。
山林裡的麵包店飄起濃濃柴香!仔細觀察爐火不斷翻攪,部落人稱「大姐」的麵包店主廚林江梅英,和妹妹阿布娪在外界幫助下,合力打造這間窯烤麵包店,為部落舖起重建路也溫暖族人的胃。
風災後那瑪夏沒水沒電,還被列為土石流潛在危險區,但族人選擇回到村落,試圖從荒廢的土地中挖掘生機。部落婦女著手開闢田地,希望活絡部落經濟,2013年知名烘焙師吳克己將烤窯帶進山區,2015年麵包店正式成立。麵包裡的玫瑰就是從這裡採摘出來的,而這一小片玫瑰園,就是風災之後經過大家不斷嘗試努力、成功栽種出來的心血結晶。
細心取下無毒食用玫瑰!族人自產自銷,利用在地農產做麵包,不添加改良劑、色素和香料,揉製出有台灣原住民特色的歐式麵包,也為部落提供了工作機會。
從失去家園的悲傷中互相慰藉傳遞溫暖,達卡努瓦藉著一口窯完成了部落在地的永續生存,並且喚回年輕人返鄉。經歷災難在隙縫中求生存,他們得比別人更堅強。
一大片青翠的龍鬚菜田,座落在南沙魯部落山谷中!除了水蜜桃,龍鬚菜成了近年來原鄉最夯的農作物。
南沙魯部落在八八風災受創嚴重 ,政府劃為危險居住地要求遷村。多數族人遷住山下的杉林大愛園區,山上也從原本160戶,消減剩10多戶人家。
跟著南沙魯居民李惠民走進他山上的「家」,才發現其實就是教會裡的「幾個房間」,一家三口就在這裡過活,因為真正的家早在10年前被土石流沖毀。
46歲的馬源泉,原本是南沙魯的藝術工作者,災後舉家遷往永久屋特區,為了謀生承包山區工程,每天往返兩地。家中還有87歲的老母親和孩子要養,生活再艱難也要咬牙撐住,離開部落也失了根,這樣的家庭在杉林區的永久屋大愛園區並非特例。
2009年11月開工,隔年2月就落成的大愛園區,規畫安置那瑪夏、小林村還有桃源、六龜等地,共一千多戶災民,並且協助就業,但10年過去,大家都好嗎?
38歲的溫雅玲是桃源區的災民,丈夫離世後,為了照顧孩子,無法出遠門工作,只能在附近找零工過活,不比從前在山上,還能自給自足。
住在永久屋,沒有從前的青山綠水,也不見老鄰居的熱情互動,生活習慣和文化衝擊都得重新適應,而讓居民擔憂的還有居住安全。牆壁的裂縫越來越大,甚至能塞入厚度有0.3公分的50元硬幣,另外好幾戶人家的流理台也不堪使用,生活環境不如預期,加上人口外移,大愛村漸漸凋零,不僅曾傳出災民輕生,更成了治安死角。
2009年底,高雄災區十多個村落曾號召上百位村民上街遊行,要求災後重建, 不能只由政府和專家主導,也要容納村民的聲音。十年後,我們聽到了同樣的省思與檢討。
重建過程,僵化的政策和缺乏溝通,抹煞了外界的好意,造成部落四分五裂,也成了許多災民10年來最大的遺憾。嘗過驟失親人與家園的痛,走過坎坷與崎嶇的重建之路,他們對山林的嚮往和對原鄉的記憶,從不曾拋下或遺忘。也許山上的家很遠,艱巨的挑戰還在眼前,但只要不放棄,漂泊的部落終將走出新路找到希望。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