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路上傳薪火(二)

胡淑裕 蕭若華 報導  / 台北市

  在體壇健將王惠珍宣布退休之後,她的接棒人目前最被看好的是,以四百公尺跨欄、成績名列世界二十的徐珮菁,王惠珍和徐珮菁都練田徑練了八年,為了練田徑、為了固定能跟一個賞識她們、了解她們的教練,她們想盡了辦法,克服各種困難,而這些都是其他國家的選手不需要擔心的。本單元以王惠珍和徐珮菁的例子,探討這些為我國拿到獎牌的選手,他們背負了哪些額外的包袱,也希望有關當局能夠為選手克服困難,讓更多優秀的選手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放手參加比賽。

  拿到亞運金牌,當國旗歌奏起時,王惠珍哭了。王惠珍有很強烈的愛國心,是體育界眾所周知的,她說,主要是受父親和蔡教練影響,就是這種強烈的愛國心,亞運女子200公尺比賽的時候,即使在一月開刀切除骨刺的腳傷還沒有痊癒,她還是不顧腳傷的痛楚,奮力衝刺,終於刷新亞運紀錄,以23秒34的成績奪得金牌。

  八年前就讀中國工商專校,被蔡榮斌發掘,八年來,王惠珍配合蔡教練的訓練計劃,全心投入體育競賽,絲毫沒有放鬆。念的是國貿系,功課繁重,又要訓練比賽,王惠珍說,這八年來,連睡覺的時間都得「安排」,在成名之前經常遭遇挫折,成名之後壓力又很大,這種種困難並沒有讓她退卻。

  堅強的毅力,是王惠珍致勝的關鍵,而今年表現優異,被體育界看好,可能是繼王惠珍之後一張王牌的徐珮菁,也是靠著毅力,以及刻苦耐勞的精神,才能摘下女子四百公尺跨欄銅牌,並且名列世界二十傑。八年前,徐珮菁被戴雲林教練像星探般發現,認為是可造就的田徑材料,把她從新竹家裡,帶到戴教練所任教的基隆二信中學就讀,這八年來她一直住在基隆市立體育場,就為了不間斷練習,甚至在考上中原大學國貿系之後,她為了繼續跟戴教練練習,還是住在基隆,每天往返基隆和中壢之間。

  不願意到了大學換個教練還得重頭適應,徐珮菁只好每天辛苦通勤,然而除了通勤辛苦,徐珮菁還得克服胸腔及心臟不適,得經常出入醫院的挫折及障礙。亞洲鐵人楊傳廣曾經對徐珮菁跑步時,腳踝施力點正確讚賞有加,而她最獨特的地方是富有節奏感,協調性良好,而且頭腦聰明,任何技術動作都在短時間內一學就會,面對這麼難能可貴的天生田徑好手,戴雲林教練是如獲至寶有計劃訓練,雖然徐珮菁因為身體不適,有兩年演出走樣,他並沒有輕易放棄。練田徑需要有刻苦耐勞,不怕吃苦的精神才能練的好,戴教練說現在這種孩子愈來愈少了,徐珮菁既然肯吃苦,他更是傾囊相授。

  或許有人會說王惠珍和徐珮菁是幸運的,因為千里馬遇到了伯樂,已經踏出成功的第一步,但是在我國現行制度下,如果不是她們有堅強的意志力,一心想揚名國際田徑場上,克服了重重的困難,光有千里馬之質也很難為國爭光。

  光靠教練和選手克服現行制度下的困難,只能萬中取一,偶爾冒出一個有堅強毅力的出來奪標,如果我國想要在田徑場上,持續不斷有更多的王惠珍,每次比賽都能拿到更多獎牌,就得幫選手克服困難,讓他們能全力衝刺,帶動更多天生好手,加入田徑競賽場,這樣我國要爭辦年亞運也才有意義。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