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導 / 俄羅斯
來到世足小學堂的時間,您知道PK是什麼嗎?自1778年世界盃開始首次引用互射12碼,也就是大家熟悉的PK,來分高下定勝負,世界盃共出現25次PK大戰。
德國在參與的4次PK戰中保持全勝紀錄,1982年世界盃四強德國對上法國,在正規賽兩隊以3:3踢成平手,進入PK驟死賽,第一點後衛史泰力克被法國門將擋下,是第1個互射12碼失誤的德國球員。有「偉大門將,製造者」稱號的德國,在門將舒馬赫成功擋下法國第3點與第5點,以5:4淘汰法國,挺進1982年世界盃冠軍賽。
1986年德國八強賽遭遇墨西哥,雙方正規賽0:0後進入PK大戰,上屆德國門將舒馬赫再度成功擋下墨西哥第2、3點,反觀德國前4點都成功踢進,最後就以4:1擋下墨西哥,拿下勝利。
1990年四強賽兩場都以PK驟死賽分出勝負,阿根廷以4:3打包義大利,德國與英格蘭正規賽以1:1踢成平手,PK驟死賽中德國門將伊爾格納成功擋下第四點,英格蘭射偏了第五點,驚險地以4:3淘汰了英格蘭。
2006年德國8強戰對上阿根廷,正規賽1:1進入PK賽,德國門將萊曼神乎其技的擋下兩點,以4:2淘汰阿根廷。德國隊整體球員心理素質高,門將表現精彩,可以說是歐洲球隊裡最會PK的國家,整體進球成功率高達94%。
相較之下,12碼罰球是英格蘭的噩夢。3次PK都落敗,14球共有半數7次未踢進。除了前面提到1990年世界杯PK輸給德國之外,1998年第二輪英格蘭對上阿根廷,PK大戰中英格蘭五次射門被擋下2球,4:3輸球。2006年8強遭遇葡萄牙,PK賽四次射門機會只進1球,1:3敗給葡萄牙。
除了德國之外,歐洲球隊在世界盃的PK勝率都沒有超過5成,遠低於南美雙雄巴西和阿根廷。世界盃歷史上PK大戰的進球率約為71%,在執行最後一罰,踢進即可獲勝的情況下,進球率高達93%,而在如果不進就會輸球的情況下,進球率只有可憐的44%。
由此可見人類在處於不利的處境中,能力會大幅下滑,勝利擺在眼前自身能力反而會提升。專家表示PK戰其實是心理戰。「重點不在於技巧或技術,在於球員是不是怕了。PK大戰的重點不在於技巧高超的入球。而是在於那1個、2個甚至3個被壓力擊潰的球員。」研究顯示,某些球員或是國家輸掉PK賽,其實有幾個特定原因。
舉例來說,英格蘭、西班牙、義大利和荷蘭的足球「明星」地位較高,在自己國家比賽就是常勝軍,因此壓力也更大。而誰能承受扛住壓力,誰就是PK戰的贏家。
2016年起,國際足總宣布引入新的PK大戰機制,由傳統的輪流互射五球改為「ABBA」制,意即抽中先踢的一支球隊踢完第一球後,後踢的球隊連踢兩球,然後先踢的球隊再踢兩球,依此類推。會這樣安排,是因為有研究指出,先踢的一方會有一定程度的優勢,數據也指出先踢的一方有60%的機率可以拿下最後的勝利。
新聞來源:華視新聞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