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讓均 / 台北市
印度總理莫迪除了對內拚經濟,對外更拚國際外交,創造更多印度話語權。從「瑞辛納對話」到「印太戰略架構」,都讓印度搶盡風頭。究竟莫迪能否帶領印度成為全球新霸主,有待時間證明。
「瑜伽連結所有人類,已是整合世界的最強力量!」6月21日清晨7點不到,身穿招牌白衣的印度總理莫迪,現身印度北方的北阿坎德州(Uttarakhand)首府德哈拉丹(Dehradun),帶領現場五萬多人一起做瑜伽。
這已是莫迪第四年在「世界瑜伽日」這天,高規格、大動作帶領全印度人一起響應瑜伽新生活運動。每一年都刷新前一屆紀錄。
「世界瑜伽日」,已成為印證印度軟實力的最佳品牌。
爭霸亞洲〉與大陸分庭抗禮 美國積極拉攏印度
「莫迪的野心,不只在經濟,還在政治、外交領域!」曾外派駐印度代表處科技組六年的清大印度中心副主任方天賜分析,莫迪不僅是瑜伽愛好者,更會主動創造國際舞台,抓取印度話語權,已從國際規範的遵循者,變成框架制定者。
「瑞辛納對話」(Raisina Dialogue)就是一例。這是莫迪上任後主動倡議的國際對話機制,2016年至今已舉辦三屆。
以印度首都新德里「瑞辛納高地」(Raisina Hill)為名的國際年度高峰會,由印度獨立智庫「觀察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和印度外交部共同主辦,是一個多邊利益的跨國協商架構,商討當前最迫切的國際外交、政經議題。
瑞辛納對話每年都會邀請全球重要國家領袖、官員與智庫參與。例如2018年由以色列總理那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開幕致詞,各國政要雲集達500人。台灣連續三年不缺席,今年元月就由遠景基金會董事長陳唐山與立委蕭美琴等人代表參加。
以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為範本的「瑞辛納對話」,重要性不亞於已開辦17年的前者,成為國際政壇高度矚目的年度盛事。
隨著經濟實力壯大,印度愈來愈有能力與另一亞洲強國中國大陸抗衡,成為西方霸權、尤其是美國拉攏的對象。
2017年6月,中印發生「洞朗事件」,在邊境對峙兩個多月、衝突一觸即發,國際社會高度擔心雙方重蹈1962年覆轍,再爆中印邊境戰爭。
也因此,印度被捧為美國川普政府「印太戰略架構」、制衡中國大陸的扛霸子。但,莫迪不一定想照著美國老大哥的劇本走。
在洞朗事件未滿一週年,今年4月,莫迪已在中國武漢的東湖岸邊,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船上舉杯談笑。45天後,兩人又在青島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元首理事會議中碰面,簽署若干合作案。
「中印應該多溝通,培養更好的雙邊關係,不要再受到西方強權的左右!」印度官方智庫「發展中國家研究與資訊系統研究機構」(RIS)總監查圖維帝(Sachin Chaturvedi)指出,中印關係長期受到西方強權干預,因為西方不希望中印兩大強國成為朋友,總是從中挑起鬥爭。
他氣憤指出,就連莫迪拜訪中國大陸的良性互動,《紐約時報》等美國媒體都能有「莫迪受侮辱」的負面解讀,可見到處都有西方勢力挑撥離間的痕跡。
看來,中印關係已從谷底快速爬升。但中印雙方仍不免互別苗頭,互爭亞洲霸主的地位。
強硬形象〉拒一帶一路 改革形象深植人民心中
就拿大陸「一帶一路」來說,莫迪是唯一敢拒絕此倡議的沿線國家領導人。
「中國應該尊重印度,對主權議題多一點敏感度!」查圖維帝表示,印度抗拒一帶一路的主因,就在於這條打通東南亞到歐洲的基礎建設走廊,通過喀什米爾地區的「中巴經濟走廊」,形同認可巴基斯坦對該區的主權,侵害印度主權完整。
其實莫迪也積極拉攏新盟友日本,去年5月倡議在非洲建立「亞非成長走廊 」(Asia-Africa Growth Corridor),將勢力拓及非洲大陸,被視為是抗衡一帶一路的政經影響力。接著,今年6月,印度又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上,交好東協國家、倡議維持印太區域和平。
莫迪執政四年來,身影屢見於各重大全球與區域政經與外交會議,印度在國際社會獲得前所未有的曝光率與支持度。
而這位留著招牌白髮白鬍,至今奉行獨身禁慾教義的強人,竟也是國際社群媒體上的「網紅」,在推特(twitter)上擁有超過4330萬追隨者,僅次於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與現任總統川普,是全球粉絲人氣排名第三的政治領袖。
「莫迪善於喊口號、搞行銷,在國際上塑造了『改革者』形象,這有助於他弭平國內的反對聲浪!」駐印第七年的鳳凰衛視記者尤芷薇觀察,「茶販之子」莫迪當初以壓倒性勝利擊敗政治世家、尼赫魯-甘地家族,打破幾十年來的權貴統治,高聲喊出「新印度」願景,的確大大提升印度人民的自信心。
執政汙點〉放任打擊異教徒 親信爆性侵醜聞
然而,尤芷薇也指出,莫迪以高漲國族主義勾勒出的「印度夢」,炫彩奪目,卻仍難以掩蓋他的人權紀錄汙點。
2002年,莫迪擔任古吉拉特州(Gujarat)州長(Chief Minister)時,曾爆發激烈宗教衝突,數千名穆斯林慘遭殺害。
年輕時就加入印度民族主義團體「國民志願服務者聯盟」(RSS)的莫迪,被指放任印度教徒,還曾以言語煽動,讓衝突一發不可收拾,因此被指為宗教兇手。
而印度各地頻傳的性侵案,侵害理由之一就是宗教、種族不正確,許多受害者是印度教視為異教徒的穆斯林女性,甚至年幼女童。其中,竟有加害者是莫迪親信。
四年來,印度發生多起震驚國際的性侵案,但莫迪始終未在第一時間表態,往往等到人民走上街頭抗議,才出面安撫。
「莫迪高舉國族主義大旗,讓印度教勢力得到空前的興盛,但也埋下社會分裂的隱憂!」方天賜表示,印度這幾年的社會包容度降低了,去年9月,大力抨擊莫迪激化社會對立的女記者藍克希(Gauri Lankesh)在家門前遭到槍殺,引發全國性的哀悼遊行。
英國權威媒體《經濟學人》曾在雜誌封面描繪莫迪扛著各種樂器,是專制獨裁的「一人樂隊」(one-man band),恐無法轉動印度。而印度歷經廢鈔、GST的混亂,導致2016至2017財年的經濟成長率下滑時,《經濟學人》曾評論,莫迪改革只是幻覺。
「像莫迪這樣的強人總理,一人強勢主導,印度還不太習慣!」一位涉外官員觀察印度官僚體系,過去印度講究「和諧」,官僚團隊常給人「和稀泥」的感覺,長期行政效率不彰。如今,莫迪的鐵腕手段起了改革之效,今年經濟成長又將重回全球第一,然而印度內部政治局勢詭譎,並非莫迪能隻手遮天。
「莫迪的連任之路,仍然挑戰重重!」尤芷薇指出,從去年莫迪故鄉古吉拉特州與今年5月印度南部的卡納塔克州(Karnataka)兩場地方選舉,可以看出莫迪率領的印度人民黨(BJP)雖拿取多數席次,但贏得都不漂亮,且爆出賄選醜聞。
BJP的死對頭「國大黨」(India National Congress)正與地方性政黨合縱連橫、集結盟軍,莫迪在2019年可能不容易像2014年一樣,以「莫迪海嘯」取得壓倒性的席次。
莫迪這位貼身帶著梳子、從小深信自己命格不凡的印度政治強人,對自我形象與使命有著高度迷戀,也的確憑著個人魅力帶印度走向國際,讓全球外資埋單。
然而面對內政隱憂,「有印度最佳推銷員」之稱的莫迪,如何槓桿水漲船高的國際聲望,將是明年能否連任成功的關鍵。
新聞來源:遠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