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食物銀行 助孩童快樂成長

王心穎、顧濟韋  / 台北市

你知道「食物銀行」是什麼嗎?食物銀行,是以募集食物為主,將這些物資送至給需要幫助的人們,協助他們度過難關的機構。安德烈食物銀行,就是在這樣的理念下,募集常溫可保存的食物,將其配送至偏鄉,幫助四至十二歲的孩童,讓孩子們在物資足夠的情況下生活。


安德烈食物包 四大類照顧孩童

安德烈食物銀行成立於二O一一年,創辦人魏悌香先生看見國外食物銀行的蓬勃發展,興起引進食物銀行的念頭。經過一番田野調查,發現台灣許多社福單會定期發送補助金給家長,但許多家長將補助金應用在別處,如拿去喝酒等等等孩子們並沒有因為獲得補助而獲得生活改善。

因此安德烈食物銀行鎖定四至十二歲的孩童,直接寄送食物包到家中,確保資源如實被應用在孩子身上。希望處於經濟希望處於經濟弱勢且沒有獨自生活能力的孩子,在擁有穩定的食物補助下,能不必擔憂基本的食物需求,開心的成長。

安德烈慈善協會員工與志工正在整理物資。

成立至今,安德烈以募集主食(如白米、麵條)、副食(脫水蔬菜、乾貨)、即食(如營養口糧、餅乾)、兒童讀物四大類為主。並將這些方便保存與食用的食物組成「膳糧食物包」,於每個月月初寄至弱勢清寒家庭,每個月約可幫助兩千五百個家庭。

在食物包裡放置餅乾等點心與兒童讀物是安德烈的特色之一。安德烈食物銀行關懷主任鄭伊婷說,透過與政府公部門的協助,找到需要幫助的家庭。而這些家庭的父母,常在外工作到很晚。不像都市的孩子有安親班等安排,當孩童下課時無人照顧,會到外頭亂晃、非常危險。

安德烈食物銀行關懷的家庭中,曾經有孩童在放學後誤食放在家中的檳榔,因檳榔裡的興奮劑,導致孩子昏倒。在這樣的狀況下,他們決定放置兒童讀物、營養口糧等能簡單充饑的食物,讓孩子在放學後、等待父母回家時不至於空肚子,同時又能閱讀書籍,找點事做。

食安風暴襲擊 共體時艱過難關

食品安全風暴時,安德烈食物銀行在募集物資上遇到很大的困難,安德烈食物銀行員工蔣慶章說,當時約有三分之一的物資必須回收。看著好不容易募集來的食物一箱箱的被回收,心中難免感到挫折。為了孩子們的健康著想,他們堅決回收有問題的商品,更努力的為孩童們找出最營養安全的食物來源。

慈善協會中,共分為關懷、總務、行政三個部門, 三個部門分工明確。關懷組負責探訪受助家庭,總務組負責物資運送的控管,因此在回收物資時雖然過程繁瑣,卻也有條不紊。透過一筆筆建檔的資訊,迅速撤回不合標準的物資。

安德烈慈善協會員工與食物包裡的物資。
與企業校方合作 愛心永續不間斷

除了接受小額捐款、捐贈食物外,安德烈食物銀行也和許多企業與學校合作。 過去,食物銀行曾和義美合作,以較優惠的價格購得能夠常溫保存的臘肉,在過年期間透過食物包的方式送到偏鄉,讓受助者們能有過年的氣氛。

安德烈食物銀行員工蔣慶章說,當時受助家庭看到食物包時非常感動,他們說曾有好幾年都是看著便利商店關於年菜預購的傳單、配著簡單的飯菜,這就是他們的年夜飯。而收到臘肉,能夠讓家裡有「真正過年的感覺」,讓他們十分感謝。

另外,安德烈食物銀行也走進校園,與校方合作舉辦「校園一日捐」募集物資活動,透過體驗教育的方式,讓學生們瞭解捐贈物資的緣由、流程。由自己親手捐贈物資,讓學生們知道,原來自己也具有幫助別人的能力。

此外,也有許多學生自願至安德烈擔任志工,負責食物的分類與裝箱。曾擔任志工的黃琛為說,不像一般志工直接與需要幫助的老人、家庭等個案接觸,透過食物包裝與配送這樣的間接服務,讓志工們能了解捐贈者的心意,體認到社會上仍有溫暖的一面。同時,也讓他了解幫助人其實有很多方式,只要透過簡單的幫忙,就能將愛傳遞下去。

安德烈慈善協會員工抱著裝箱完成的食物箱。

一個叩門磚 將愛心散播出去

目前,食物包不會直接送至受助者手上,而是透過鄰近的教會、里長、校方發放。蔣慶章說,若直接將食物包送到家中,只建立起受助者與食物銀行的關係。但若由里長、教會發放食物包,便能帶動在地的力量,讓受助者獲得更多資源、得到更即時、更長久深遠的幫助。

蔣慶章說,很多弱勢家庭的門都關著,社會大眾根本不知道誰需要幫助。而食物包其實就像個叩門磚,讓這些家庭走出來、一步步受到幫助。也曾有家庭為了領取食物包而接觸到教會,過程中,透過教會的幫忙,讓孩子開始參加教會的課輔班、也解決了孩童課後安置的問題。

除了希望幫助更多家庭,在未來,安德烈食物銀行希望擴大募集食物的項目,不僅僅只於常溫可保存的食物,若能處理生鮮熟食募集、運送的問題,將能更落實食物銀行幫助弱勢家庭的宗旨。
延伸閱讀

安德烈食物銀行

安德烈慈善協會|FACEBOOK

響應安德烈幸福一日捐 南州國小讓弱勢感溫暖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