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偏鄉學生點一盞明燈

其實幫助弱勢生補救教學,大學生自己的收穫最多,希望有更多大學生有計畫地投入偏鄉教學,為弱勢學生點一盞明燈。
◎孫芸

每位學生的學習程度不同,也一定會有學習落差,都市孩子可以藉由補習或者家長請家教彌補學習不足,來跟上老師進度。學校為了讓學習落後的學生,也會開辦補救教學班。可惜的是,偏鄉或經濟弱勢的孩子「享受」不到補救教學的好處。經各界一再反映後,教育部今年終於要有新的做法了。

教育部長吳思華6月28日表示,教育部推動國中小補救教學多年,但成效不彰,今年徹底檢討,要讓補救教學的成效有實質改進,以確保學生都有基本的學力。他認為,偏鄉或學習弱勢生應及早補救,等到國三會考拿5C再補救時已來不及了,不過,不管是一般學校課堂課程或補救教學,都應該創新實驗,找到更有效的教學法。

吳思華並宣布,教育部將透過及早補救、創新教學、適性多元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等4大方向,推動一系列的國教精進計畫,內容包括要號召大學英語系學生幫偏鄉生免費家教,鼓勵國內外籍生當偏鄉生的學伴等。

教育部這項新的補救計畫中,由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主持的是「英語學伴—大手牽小手學習計畫」,將針對雲林、屏東縣的11所偏鄉國小的375名經濟及學習弱勢學童,號召大學英語系學生,每周1、2、4下午4-5時,到校幫弱勢生補救英文;其他時間透過電話輔導。

大學生對偏鄉或弱勢學生的補救教學,以前也曾辦理過,但難以持久以致效果有限。陳超明說,希望這次計畫要有延續性,期許大學生要有社會責任,能承諾至少做兩年,別像暑期夏令營一樣,只是抱著玩票性質,只是去偏鄉玩一玩,暑假結束就拍拍屁股就走人,這種蜻蜓點水式的教學,對弱勢生幫助有限。其實幫助弱勢生補救教學,大學生自己的收穫最多,希望有更多大學生有計畫地投入偏鄉教學,為弱勢學生點一盞明燈。

清大榮譽教授李家同日前就指出,台灣的教育有兩大問題,一是許多偏鄉學童連最基本的程度都沒有;其次是即使通過升學考試的優等生,基本能力可能也不足,主要原因是小學完全沒品管,會考則只考難題,反而忽略了基本學問。他建議,教育部應從小一就建立基本學力品管機制,要求老師不能放棄任一個小孩,同時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程度學生,用不同教材、考不同測驗,會考應考更多基本題;李家同強調,補救教學不能淪為伴讀,以確保學生有基本學力。

為了讓偏鄉或弱勢的學生與都會區的學生有同等的學習機會,教育部這項計畫必須有更扎實及有效的執行策略,要讓學生有效地學習,不能只是以往那種玩票式的大學生輔導,要讓加入的大學生有正確的教學法,更重要的是要持續,不能三兩個月就結束,就沒有下文了,因此這項計畫任重道遠,期待有熱血青年加入,帶領偏鄉及弱勢學生打好學習的基礎。

(資深媒體人)



新聞來源:世新-台灣立報

新聞關鍵字

加入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