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8 20:00

「窯」滾英雄 開創龍眼新路

劉馨宜、陳可熏

二OO四年立委選舉以百分之十二點九的低投票率,抗議村裡蓋事業廢棄掩埋場,因而廣為人知的臺南東山嶺南社區,歷經十年抗爭迎來新的生活,卻也面臨了社區轉型的危機。居民將當地盛產的龍眼加工,舉辦龍眼節,興建龍眼烘焙博物館、麵包窯,提高能見度,同時也開啟了龍眼產業更多元發展的契機。

嶺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顯茂從國小退休後,全心全意投入社區營造。
十年抗爭 永不妥協的嶺南人

二OO一年原本平靜的嶺南社區,因為永揚事業廢棄掩埋場要在村裡興建,使得一切風雲變色,掩埋場不僅影響了社區環境,也威脅到烏山頭水庫的水源。現任里長陳顯茂,當時是村裡東原國小老師,並不知道家鄉的土地即將受到威脅,一直到二OO三年二月社區長輩請他看陳情書,他才得知此事,藉由長輩口述掩埋場設置的情況,重新擬訂一份陳情書,自告奮勇加入抗爭的行列。

加入抗爭後,他便經常受到學校的關切,於是決定申請提早退休,帶著村民四處陳情,但走到哪裡都碰壁。二OO六年村民拱他參選村長,以村長的身分率領居民經歷無數次的抗爭,直到二O一一年臺南市召開升格後第一次環評大會,撤銷掩埋場同意設置許可文件,歷經十年的抗爭才終於雨過天晴。

十年抗爭的勝利成了嶺南人最大的驕傲,陳顯茂說:「我們都自稱是窯滾英雄村,因為我們就是在烤龍眼的,龍眼就是要翻攪才不會燒焦,而做這些事的人都是英雄,因為我們把事業掩埋場抗爭掉了。」

農村再生 開辦嶺南龍眼節

經歷十年抗爭,「農村再生」成了居民的新希望,嶺南社區原以栽種龍眼和柳丁為主要經濟作物,居民過著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近年來面臨人口老化的危機,如何讓青年回流成了社區的目標,透過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的指導,身兼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陳顯茂帶領居民進行產業活化,二O一三年八月,辦理第一屆嶺南龍眼節。雖然青年回流的人數不如預期,但對社區產業卻很有幫助,農產品能見度提高,銷售量也跟著提升。

不健全的產銷體制是社區另一項隱憂,果農只能生產卻沒辦法銷售,銷售都被中盤商控制,陳顯茂說,還沒開始推行活動前,龍眼乾一台斤約二十至二十五塊,最便宜只有十五塊,去年比較大的果實能賣到一台斤六十至七十塊,今年則因龍眼還沒成熟就被颱風颳了,比較大粒的可以賣到一百塊。他認為龍眼節對社區產業幫助很大,農民因為作物價格提高就會更願意去剪枝、施肥,形成一個好的產業循環。

龍眼節除了能體驗採果的樂趣外,二O一四年社區更建造了一座龍眼烘焙窯博物館,由當地造窯師傅吳進添建置五O年代到九O年代,五口建材不同的龍眼窯,完整保存龍眼窯的轉變歷程,讓遊客能夠體驗當地龍眼烘焙的文化。除了觀光與教育的功能,博物館也兼具實用性質,陳顯茂表示,龍眼窯各家戶都有,若是在自家處理不完也能跟社區租借,費用則回饋給社區。

傳統土窯烘焙、剝殼、洗淨、去籽、日曬,每一顆新鮮龍眼製成的龍眼乾,都是嶺南社區居民的心血結晶。

大學生駐點 激盪產業新思維

由於海拔低、氣溫較高,嶺南社區的龍眼以紅殼為主,但因市場上消費者比較喜歡青殼龍眼,紅殼龍眼在生鮮果肉市場價格較差,因此居民遵循古法,將龍眼烘焙加工成龍眼乾及其它加工製品,發展出適合當地經濟效益的方法。

二O一三年八月,成功大學透過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進駐社區。陳顯茂說:「成大看到我們社區動員力很強,因為以前在保護烏山頭水庫的時候居民都非常團結。」他認為大學生進駐社區會帶來創新的想法,因而促成了合作的計畫。

為了讓龍眼產業有更多元的發展,成大建議在社區內蓋一座柴燒麵包窯製作桂圓麵包,因為吳寶春師傅得獎的酒釀桂圓麵包便是選用東山的龍眼乾。第一代的麵包窯由吳進添師傅主導搭建,泥土建造的麵包窯具有散熱慢的優點,但烤過幾次後泥巴乾裂,土塊會掉落在麵包上。今年年初,居民重做第二代的耐火磚窯,窯內雖然變乾淨,但缺點是散熱較快,因此陳顯茂表示,將來如果做第三代要將前兩代結合,除了耐火磚外,外層將再包覆水泥。

「一座屬於社區居民的麵包窯」,在社區居民的努下誕生了!

目前社區共有兩組負責指導遊客烤麵包的居民,其中一組人員陳振玉與歐素枝夫婦將自家古厝提供給社區作為麵包窯的根據地。陳振玉說,當時社區有請麵包師傅來教了幾次,現在只要有團體預約,我們就會盡力去指導他們做麵包。未來社區希望能培訓出三到五組的指導人員,讓更多遊客有機會能嘗到酒香桂圓麵包的美好滋味。

社區居民陳振玉和歐素枝,研發龍眼加工產品,讓更多人品嚐到東山龍眼的美味。 


延伸閱讀

峨眉野山田工坊 閒置教堂再活化

牧師新改革 鶴岡文旦再出發




新聞來源:輔大-生命力



新聞關鍵字

華視新聞 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